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毕君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犯罪
  • 2篇罪犯
  • 2篇犯罪心理
  • 2篇腐败犯罪
  • 2篇办刊
  • 1篇心理矫治
  • 1篇性贿赂
  • 1篇性贿赂犯罪
  • 1篇学者
  • 1篇学者化
  • 1篇要件
  • 1篇中国犯罪学
  • 1篇中国犯罪学研...
  • 1篇市场经济
  • 1篇受贿
  • 1篇素质论
  • 1篇谈话
  • 1篇谈话法
  • 1篇罪犯心理
  • 1篇罪犯心理矫治

机构

  • 9篇福建公安高等...

作者

  • 9篇陈毕君
  • 2篇吴文平
  • 2篇刘旭

传媒

  • 2篇浙江警察学院...
  • 2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山西警官高等...
  • 1篇福建师大福清...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0
  • 5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公安院校学报建设与发展刍论
1999年
喜获CN公开刊号的公安院校学报应摆脱过去“内刊”体制的约束,学报建设与发展应当在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侧重于实用性价值的体现,办刊方针应变封闭、拼盘式走向开放、应用型,同时注重应用型论文作者群的发现与培养,办出自己的特色刊物来。
陈毕君
关键词:公安学报办刊模式
紧急治安事件及其处置原则被引量:1
1999年
紧急治安事件是治安事件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紧急性”,因而在构成要件、性质特征等方面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在处置紧急治安事件的时候,就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点,贯彻不同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对策。
陈毕君
关键词:构成要件
编辑心理与素质论纲被引量:1
2000年
期刊编辑过程无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编辑能否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期刊出版质量的关键。编辑应当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编辑业务、学识水平,应当博学专精,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编辑杂家,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当代编辑工作。
陈毕君
关键词:编辑心理编辑学者化
“公安高教模式”驳议被引量:1
1999年
21世纪的灿烂曙光即将来临,公安教育必然踏着改革的步伐跨入新的历史时期。最佳教育模式的构建必须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加以剖析与思考,“全盘否定”、“一味照搬”不是科学方法,“甩给社会”论缺乏充分的说服力。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撤并相关院校划区建立综合性公安院校,实现规模效益当是跨入新世纪的明智之举。
陈毕君
世纪之交不可忘却的话题:犯罪与矫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心理矫治专业委员会’99襄樊年会述评
1999年
陈毕君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中国犯罪学犯罪心理结构
性贿赂与性受贿腐败犯罪行为刑事立法问题评析被引量:8
2005年
性贿赂与性受贿腐败问题乃当前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性贿赂等腐败犯罪现象是否用刑法加以制裁以及如何制裁是当前刑事司法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性行贿与性受贿往往引发极其严重的腐败犯罪,致使国家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遏制腐败犯罪现象的蔓延,必须有效打击性贿赂犯罪。我国应尽早研究刑事立法对策。
吴文平陈毕君刘旭
关键词:犯罪行为受贿腐败犯罪性贿赂犯罪遏制腐败
市场经济浪潮与学报编辑行为
2000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报应当怎样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过去那种把立足点放在只为校内作者服务、刊发校内作者文章的办刊模式应当改善。开门办刊 ,为社会服务应是高校学报新的宗旨 ,走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刊道路 ,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 ,对校内外作者采取兼容态度 ,多刊发实用型科研论文 ,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加快社会经济的建设步伐 。
陈毕君
关键词:市场经济开放办刊高校学报
罪犯类型及法律处遇略论被引量:2
1999年
犯罪人的犯罪事实一经查明,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即由社会公民的身份转化为犯罪公民的罪犯身份,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被虐待或受到歧视。人民国家在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文化、法律教育和犯罪心理矫治的同时,还要从他们将来服刑期满回归社会能够有业可就和自食其力的角度着想,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和学习职业技术。他们在服刑期间的生活权利和生活待遇也会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处遇状态并不会因犯罪而有所改变。
陈毕君
关键词:罪犯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遇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陈毕君刘旭吴文平
关键词:腐败犯罪打防结合犯罪主体警示教育谈话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