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爱山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术后
  • 2篇评分
  • 2篇重度功能性便...
  • 2篇细胞
  • 2篇激酶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保罗样激酶1
  • 2篇便秘
  • 2篇PLK1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医院工作
  • 1篇医院工作人员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移植
  • 1篇胰岛移植治疗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爱山
  • 8篇刘宝林
  • 7篇孙威
  • 5篇曹献馗
  • 4篇殷红专
  • 4篇苏琪
  • 4篇闫兆鹏
  • 3篇尹剑桥
  • 2篇尚宾
  • 2篇刘世庆
  • 2篇陈洋
  • 1篇戴显伟
  • 1篇王万超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与研究现状(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敏感的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目的:调查与评估中国胰岛移植治疗 1 型糖尿病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方法:从中国当代医学期刊目录数据库中检索并分析 1980-01/2008-12 发表的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库中2002/2008有关胰岛移植的课题资助数据,评估国内胰岛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340 篇,包括基础研究 165 篇(48.5%),临床研究 45 篇(13.2%),综述性文献 130 篇(38.2%)。绝大多数研究是经济发达地区完成的,爱得蒙顿方案对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岛移植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然而,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依然面临供体缺乏、器官捐献系统尚未完善、资金短缺等困难。
刘宝林刘世庆陈洋尚宾陈爱山戴显伟
关键词:胰岛移植1型糖尿病
靶向Plk1的siRNA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靶向作用于Plk1的siRNA对肝癌细胞系BCL-7402细胞中Plk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求靶向该基因的治疗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应.方法:设计合成两对靶向作用于Plk1基因的双链siRNA序列,分别命名为siRNA1和siRNA2,应用脂质体法将其转入BCL-7402细胞中.实验分为siRNA1、siRNA2、无关对照及空白对照4组.通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Plk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lk1和P53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转染后24h和48h,Plk1 mRNA相对水平siRNA1组分别较无关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下降了50%、51%和60%、62%,siRNA2组分别较无关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下降了42%、42%和54%、56%,siRNA1组、siRNA2组的Plk1 mRNA相对水平与无关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lk1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lk1 mRNA的变化趋势相似,P53蛋白的表达随着Plk1表达的抑制而明显增加(P<0.01).转染后24h,转染组中G2/M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转染后48h,转染组中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早期及晚期形态学改变.结论:靶向作用于Plk1的siRN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系BCL-7402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加p53基因的表达,促进转染细胞的凋亡,提示Plk1基因在对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孙威刘宝林陈爱山曹献馗苏琪
关键词:小干扰RNA保罗样激酶1肝脏肿瘤细胞凋亡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2.53±0.49d,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孙威刘宝林闫兆鹏陈爱山曹献馗殷红专尹剑桥苏琪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度功能性便秘肠道功能肝功能
Plk1与人类肿瘤生成被引量:2
2012年
人类肿瘤生成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生长的失调控,而Plk1是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胞质分裂及DNA损伤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对Plk1在中心体周期中作用的认识,推测在多种癌症中可检测到Plk1表达的失控,且与人类肿瘤生成有关。研究发现,Plk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细胞增殖及预后相关。应用不同方法下调Plk1的表达水平在体外细胞培养及活体动物实验中均被证实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但对正常细胞却无明显杀伤。因此,靶向作用于Plk1的治疗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的很有潜力的方法。
孙威陈爱山闫兆鹏曹献馗刘宝林
关键词:PLK1肿瘤生成抑癌基因肿瘤治疗
保罗样激酶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系中保罗样激酶1(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67例、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27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51/67),其中强阳性44.8%(30/67),在配对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而5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明显表达。高分化HCC中Plk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HCC(P<0.01);无包膜侵犯的HCC组织中Plk1蛋白的表达高于有包膜侵犯的HCC组织(P<0.05);Plk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及门静脉有无癌栓无关。肝癌细胞系BCL-7402及HepG2中均存在Plk1蛋白的过表达。结论 Plk1在HCC中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可能是HCC发生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早期因素。
孙威陈爱山殷红专尹剑桥闫兆鹏刘宝林
关键词:肝细胞癌病理学细胞培养保罗样激酶1
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工作部门和职业种类对医院工作人员分层,随机选取600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于当地社区随机抽取1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方式对医院工作人员及对照组进行调查。应用Student’s 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工作人员比当地居民更愿意进行活体器官捐献(75.0%vs 55.6%,P=0.000)。医院工作人员对活体器官捐献的态度与以下3类因素相关:(1)心理社会因素;(2)家庭因素;(3)与其他形式的捐献器官或接受捐献器官相关的因素。结论与居民相比,医院工作人员更愿意进行活体器官捐献。家庭因素、利他主义行为和互助合作精神与此种态度密切相关。
刘宝林尚宾刘世庆陈洋陈爱山孙威殷红专苏琪
关键词:活体供体器官移植尸体
腹腔镜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功能状态和胃肠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经口进食(EOF)对患者功能状态及胃肠生存质量的影响,阐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EOF的可行性。方法:63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1例采用EOF(EOF组),术后第1天给予经口液体,如能耐受给予半流食或普食;32例采用传统经口进食(TOF组),胃肠功能恢复以后给予半流食或普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胃肠减压管。采用自制EOF量表、卡氏(Karnofsky)评分及胃肠道生存质量(GIQLI)评分量表对患者功能状态和胃肠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EOF组患者全肠外营养(TPN)使用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TOF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F组患者腹胀发生率高于TOF组(P<0.05),重置胃管、肺内感染、肠梗阻、菌群失调、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蛋白与术前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和7天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恢复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EOF组患者卡氏评分高于TOF组(P<0.05),GIQLI评分手术前后变化明显,EOF组患者术后饮食受限评分和GIQLI总评分优于TOF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EOF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风险,节省住院费用,对术后蛋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功能状态及胃肠生存质量。
孙威陈爱山曹献馗王万超刘宝林
关键词:早期经口进食结直肠肿瘤卡氏评分
腹腔镜辅助下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近期疗效、手术并发症及相关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FC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的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及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5例SFC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47.33±55.10)min,术中出血量为(107.33±45.59)ml,手术切口长度为(8.40±2.41)cm,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2.27±1.28)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0±1.89)d,术后排便时间为(2.87±2.50)d,术后进食时间为(3.07±1.16)d,术后住院时间为(12.64±2.37)d。术后3~4 d出现腹泻患者10例,药物控制良好;术后8 d出现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9 d出现吻合口漏并发深部感染患者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个月胃肠生活质量总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21.80±4.72)分比(90.80±7.24)分,P=0.000〕,便秘症状改善度为(0.81±0.56)%。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看,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SFC近期疗效良好、安全性确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孙威陈爱山闫兆鹏曹献馗殷红专尹剑桥苏琪刘宝林
关键词:重度功能性便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