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英

作品数:25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联合支持国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肝炎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0篇慢性
  • 10篇病毒
  • 9篇细胞
  • 7篇血清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肝炎病毒
  • 5篇携带者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血清内毒素
  • 4篇亚群
  • 4篇细胞亚群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内毒
  • 4篇内毒素
  • 4篇肝组织

机构

  • 24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华宁县医院
  • 1篇华宁县人民医...

作者

  • 24篇陈红英
  • 15篇游晶
  • 14篇唐宝璋
  • 5篇俞岚
  • 5篇庄林
  • 4篇陈皋
  • 4篇黄俊华
  • 4篇袁丽芳
  • 4篇王辉
  • 4篇高惠芸
  • 3篇范晶华
  • 3篇杨海秋
  • 3篇吴国斌
  • 2篇张禄
  • 2篇张艳梅
  • 2篇杨微波
  • 2篇燕奎华
  • 2篇高柳青
  • 2篇黄梦玲
  • 2篇曲俊彦

传媒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肝脏
  • 2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2007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由于HBV复制过程中HBV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导致HBV容易发生突变。HBV基因组中四个开放读码区均可发生变异,其中某些关键位点的变异可能与疫苗接种失败、肝炎的慢性化、重型肝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并可能影响肝炎的治疗。本文综述了HBV基因关键位点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游晶袁丽芳陈红英唐宝璋王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
头颈鳞癌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与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头颈鳞癌患者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探讨6种细胞因子在头颈鳞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3-2004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6例头颈鳞癌患者的空腹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外周血中CD4+/CD8+绝对数量和相对比值,以2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非参数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中IL-12I、L-10I、L-4I、FN-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低于最低检出水平而未检出;头颈鳞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临床分期越晚,病情越重,IL-18水平越高;头颈鳞癌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头颈鳞癌患者CD3+T细胞总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目前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途径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进一步了解免疫学途径或许能为头颈部鳞癌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选择。
汤諹刘流韦嘉肖旭辉杨湛李志军谢宏琼陈红英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辅助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及白细胞介素4、18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近年来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形成的免疫网络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拟对乙肝患者病程中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4、18(IL-4、IL-18)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作一初步研究,以探讨它们在发病中的作用.
唐宝璋燕奎华庄林游晶陈红英张禄陆晓青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4IL-18
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14例肝组织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214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阳性组106例及HBeAg阴性组108例,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3组,即年龄<30岁组、30~40岁组和>40岁组,对所有病例肝活检资料及HBVDNA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与分布及与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3个不同年龄组间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及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30~40岁组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明显重于<30岁组,30~40岁组和>4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阴性组>40岁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重于同年龄段HBeAg阳性组病例(P<0.05)。HBVDNA定量高低与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轻重无相关性(P>0.05)。结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低年龄段有条件也应及时进行肝活检,对于HBeAg阴性>40岁的患者,若无条件行肝活检、可以考虑直接抗病毒治疗。
范晶华高柳青戴虹陈红英王宏图刘怀鄂
关键词:HBEAGHBVDNA肝活检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IL-4、IL-18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内毒素(LPS)、IL-4和 IL-18水平的变化,探讨他们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 LPS;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IL-4、IL-18.同时检测 ALT 等生化指标和五型肝炎病原学指标.慢性乙型肝炎35例,健康对照30名.结果:血清 LPS、IL-4和 IL-18水平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及缓解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t=2.656,P<0.01),活动期明显高于缓解期(t=2.650,P<0.01).活动期三项指标均呈正相关(t=2.672,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内毒素、IL-4和 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调节,影响着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和转归.
唐宝璋燕奎华黄礼云庄林游晶陈红英
关键词:血清内毒素IL-4IL-18转归ELISA法
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状况与肝组织病理学对比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HBV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并对T细胞亚群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BV携带及其所导致肝组织病理改变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9例HBV携带者和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并对其中28例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67.2±9.0%vs71.0±3.5%,P<0.05;33.1%±6.6vs40.3±2.8%,P<0.001;1.10±0.36vs2.01±0.19,P<0.001),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33.8±8.4%vs20.2±1.9%,P<0.001).HBVDNA(+)组及HBeAg(+)组分别与HBVDNA(-)组及HBeAg(-)组比较,CD3+细胞无统计学差异,CD4+细胞显著降低(31.2±6.3%vs37.2±5.4%,P<0.001;31.0±6.0%vs35.8±6.5%,P<0.001),CD8+细胞明显升高(36.7±8.4%vs27.9±4.2%,P<0.001;37.3±8.4%vs29.5±6.0%,P<0.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0.91±0.32vs1.35±0.26,P<0.001;0.89±0.30vs1.26±0.33,P<0.001).HBVDNA(+)组肝病理组织学改变68.8%达到G1S1及以上程度,而HBVDNA(-)组仅为16.7%,二组间差异显著(c2=5.57,P<0.01).G1S1组CD3+细胞较G1S0组明显降低(F=2.919,P=0.047),CD4+细胞降低(P>0.05).G2S1组与G1S0组相比,CD3+细胞及CD4+细胞百分率有降低趋势,CD8+细胞百分率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明显降低趋势.结论:HBV感染可导致HBV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HBVDNA复制增加可进一步加重HBV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加重肝组织损害.
游晶庄林陈红英俞岚黄俊华高惠芸乔燕伟唐宝璋曲俊彦吴国斌
关键词:HBV携带者HBV肝组织病理学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在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登革病毒(DV)感染包括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近年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WHO估计,每年全球有5000万DV感染病例,病死率约5%,DHF/DSS的病死率可达20%~30%.DF及DHF/DSS发病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热点,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DV的致病与细胞因子释放有密切关系.
王晴晴游晶冯霞杨瑞冬陈红英
关键词:登革病毒致病机制细胞因子
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目前,我国的重型肝炎(重肝)虽然治疗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生存率也仅为10%~40%.因此,重肝的防治,仍是现今肝病研究的重大课题.就重肝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皋陈红英唐宝璋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重型肝炎肝病研究生存率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IL-4、IL-18水平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研究肝硬化患者病程中血清内毒素(LPS)和IL-4、IL-18水平变化。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法和ELJSA法分别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上述三项指标,并设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为:肝硬化患者两期LPS、IL-4、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未检出LPS),缓解期较活动期显著降低。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LPs、IL-4、IL-18在:HBV所致肝硬化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陈皋唐宝璋陈红英庄林杨海秋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IL-4白介素4白介素8
国人慢性HBV携带者HBV复制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HBVc)HBV复制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功能正常的HBvc 216例和正常人100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BcAb IgM),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对T细胞亚群结果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HBeAg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BV c外周血CD3^+,CD4^+及CD4^+/ CD8^+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而CD8^+显著升高(P<0.01).与HBV DNA(-)组比较,HBV DNA(+)组CD3^+,CD4^+及CD4^+/CD8^+分别降低20.4%,17.8%和35.7%,CD8^+升高21.9%(P<0.0 1).与HBeAg(-)组比较,HBeAg(+)组CD3^+,CD4^+及CD4^+/CD8^+分别降低19.5%,14.0%和28.6%,CD8^+升高19.6%(P<0.01).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CD3^+,CD4^+及CD4^+/CD8^+显著下降,分别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0.54,-0.67,P<0.01);CD8^+显著升高,与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HBV DNA(+)和HBeAg(+)组与HBV DNA单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CD3^+,CD4^+及CD4^+/CD8^+显著降低(P<0.05,P<0.01),CD8^+显著升高(P<0.01).有母亲感染史者CD3^+,CD4^+及CD4^+/CD8^+较无母亲感染史者明显降低,CD8^+则显著升高(P<0.01).在有母亲感染史者中,血清HBV DNA(+)82.2%,HBeAg(+) 75.2%,HBV DNA水平>1×10^(10)copies/L者65.1%,均分别显著高于无母亲感染史者的34.5%,OR=8.65,95%CI:[4.45,17.33],28.7%,OR=7.44,95%CI:[3.91,14.56]和10.3%,OR=15.94,95%CI:7.13,39.66].有母亲感染史和无母亲感染史者中,与HBV DNA(-)组比较,HBV DNA(+)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P<0.01),CD8^+均显著升高(P<0.01);与HBeAg(-)组比较,HBeAg(+)组CD3^+,CD4^+及CD4^+/CD8^+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肝功能正常的HBVc 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病毒复制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HBV活跃复制进一步加重紊乱.
游晶庄林陈红英台虹宋建新欧阳红梅唐宝璋Hutcha Sriplung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Alan Geater张一凤杨海秋黄俊华
关键词:慢性HBV携带者HBV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