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开放研究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贵州西部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 贵州西部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平均海拨多在1500m以上,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拨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每年都有较为充沛雨水,但年际变化大,四季分布也不均匀,年内四季均有可能出现干旱,春旱是其中危害...
- 张润琼陈静万汉芸
- 关键词:春季降水线性倾向估计
- 2020年贵州省主要气候特征及成因综述被引量:4
- 2021年
- 2020年贵州省平均气温为16℃,偏高0.4℃,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449 mm,偏多2成以上,为1961年以来最大值,同时气候事件与灾害性天气多发,总体气候年景偏差。其中冬季(1—2月)、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整体偏高,暖冬、冰雹及区域性高温过程等暖异常事件频发,而秋季及12月平均气温偏低,低温阴雨天气持续;降水方面,汛期(5—9月)降水量异常偏多3成,突破了近60 a同期降水历史极值,并且存在夏季与秋汛两个降水峰值。通过异常气候事件的成因分析,发现拉尼娜事件、印度洋海温及副热带高压异常是影响贵州省2020年气候特征的主要因子。
- 王烁王玥彤陈早阳严小冬李忠燕陈静
-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拉尼娜事件异常气候事件低温阴雨天气
- 2009—2010年贵州省特大气象干旱演变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71年1月到2010年4月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引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对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发生发展时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寻找2009—2010年贵州特大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时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2009年10月发生轻旱到中旱的站点最多,进入11月份干旱发生范围增大,干旱程度进一步加重;12月上旬到2010年1月中旬干旱有所缓解,1月下旬随着降水的持续偏少,重旱到特旱面积迅速扩大。
- 张润琼陈静周圣
- 关键词:气象干旱
- 贵州秋季绵雨的时空变化和典型绵雨年环流特征被引量:3
- 2019年
- 利用贵州76个测站1961—2017年秋季(9—11月)逐日雨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秋季绵雨时空变化和同期典型重、轻绵雨年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a贵州秋季绵雨量和绵雨日数呈线性减少趋势,小雨对绵雨贡献率最大;11月绵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6年前后,1961—1986年为偏多时段,1987—2017年为偏少时段。贵州秋季绵雨从西、西北向东、东南呈递减分布并分析了典型重绵雨年和轻绵雨年的环流特征。
- 陈静杜小玲陈早阳
- 关键词:环流
- 太阳、地球和天气
- 2019年
-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因此,全球尺度的天气主要受太阳的影响。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并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的起源、演化以及所有的自然现象——天气变幻、洋流运动、水文循环和生物活动等,主要都受太阳的热动力驱动。天气是短时间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如雨雪、冰雹、台风、寒潮、大风以及阴晴、冷热、干湿等。
- 陈静朱军
- 关键词:太阳系地球自然现象表面温度
- 2011年初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
- 2012年
- 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2月1日,贵州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此次气象灾害共持续33d,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排位居1961年以来的第2位(2008年为第1位),过程前期、后期的影响范围和西部地区的灾害均超过2008年。此次灾害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危害。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卫星、自动站等资料对这次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7月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六盘水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乌拉尔山地区环流场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偏低的环流异常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暖湿气流不断向云贵高原输送,为六盘水雨(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分析还表明,逆温层的长时间维持是六盘水市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 张润琼刘艳雯陈静刘鹏
-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