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育性
  • 4篇水稻
  • 4篇温敏核不育
  • 4篇温敏核不育系
  • 4篇光温
  • 4篇光温敏
  • 4篇光温敏核
  • 4篇光温敏核不育
  • 4篇核不育
  • 4篇核不育系
  • 4篇不育
  • 4篇不育系
  • 3篇光温敏核不育...
  • 3篇AMMI模型
  • 2篇雄性不育
  • 2篇育性鉴定
  • 2篇水稻光温敏核...
  • 1篇稻叶
  • 1篇对光
  • 1篇叶色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陶华
  • 2篇薛庆中
  • 1篇田振涛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淡绿叶标记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及育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9
2005年
以2个淡绿叶色标记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S1、TS3)和4个正常叶色可育系杂交,对其F2 、F3群体进行叶色和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淡绿叶遗传受2对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对另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主效基因及一些微效多基因共同影响;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应用累积分布曲线基因分析方法证明TS1 Waa2 4F3淡绿叶遗传符合AB 2对基因模型理论曲线。认为淡绿叶标记性状是缺少显性抑制基因(I)控制所致。
陶华薛庆中田振涛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
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及淡绿叶色遗传
本论文利用来自2个淡绿叶色标记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S1、TS3)和4个正常粳型恢复系的F2、F3代群体以及秀水63与浙农大11S(ZAU11S)回交后代新选育的几个光敏核不育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日产SPAD-502型叶...
陶华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AMMI模型
文献传递
应用基因型与播期互作效应分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光周期和温度的育性敏感性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AMMI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不育系(培矮64S,浙农大11S),在9个播期环境下花粉和种子育性的变化动态。从AMMI两维图可直观看到基因型与播期的交互模式,根据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PCA1值和花粉育性平均值将不育系分成3个集团。第1集团是培矮64S(1)、浙大21S(10)和浙大22S(11),具有较低花粉育性平均值和较高IPCA1值,表明它们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且有较大的负向互作效应。第2集团是浙农大11S(2)、浙大4S(3)、浙大5S(4)、浙大7S(6)、浙大8S(7)和浙大9S(8),其花粉育性平均值和互作值相对较低,变动在0.013~0.276间,暗示花粉育性对播期敏感度低。第3集团是浙大6S(5)和浙大10S(9),花粉育性平均值高,互作效应大,该2个不育系尚有分离,且花粉育性对播期反映敏感度高。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不育系而言,基因型IPCA值大小主要反映它们对光周期和温度敏感性强弱。花粉和种子育性在基因型、播期及其互作效应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本文还提出利用育性相对稳定性的定量指标Di界定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分析表明,Di值与育种实践结果较为接近。基于AMMI模型的基因型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可以明确划分不育系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并将水稻光敏型与温敏型不育系区分开,因而该模型可为不育系应用于种子生产提供信息和依据。
陶华薛庆中
关键词:水稻AMMI模型光温敏雄性不育育性
梗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及淡绿叶色遗传
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因其恢复谱广、无细胞质效应且一系两用等优点开辟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在生产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敏感期内若遇上低温天气则会发生育性恢复而自交结实,从而...
陶华
关键词:水稻育性AMMI模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活性氧清除系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