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安
- 作品数:72 被引量:2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1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后进行随访 ,临床随访 2 81例 ,脑血管造影复查 91例 ,MR或CT复查 1 90例。结果 2 81例病人临床随访治愈 2 58例 ,好转 2 1例 ,复发 2例。 91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86例见畸形团完全消失 ,3例栓塞程度达 90 %以上 ,2例复发 ,进一步行γ 刀放射治疗后痊愈。 1 90例行MR或CT检查 ,未见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
- 段传志韩志安汪求精赵刚尹方明黄庆徐如祥李铁林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随访研究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9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8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多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时间持续越长预后越差。
- 郁树亮陈华韩志安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二次手术监管措施的探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为提高手术质量,从系统入手,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方法提取本院2008~2010年的手术统计资料,对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比例、专业及科室情况、成因、二次手术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从2008年开始,二次手术率逐渐下降。发生二次手术率较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及神经外科,术后出血、感染、切口问题、吻合口瘘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与手术者专业水平、操作技术、术前准备情况及手术病种因素有关,从手术医师分级、信息监管、落实二次手术上报制度等三方面加强监管,可有效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 韩志安徐庆义赵亦晓林茹珠任志娟阮嘉后孙建鸣
- 关键词:并发症
- 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995至2001年收治的125例外伤性脑动静脉瘘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9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27例。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以球囊栓塞瘘口93例,经股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4例,经眼上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1例;27例DAVF,单纯压迫颈动脉法治疗3例,栓塞治疗24例。24例中,可脱性球囊栓塞脑膜中动脉2例,经动脉途径用聚醋酸乙烯酯(PV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及冻干硬膜等微粒栓塞21例次,弹簧圈栓塞4例次;经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6例次。结果CCF患者95例1次栓塞成功,3例于第一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治愈率100%;DAVF患者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栓塞治疗首先选择动脉入路,如果动脉入路治疗失败,则可通过股静脉或眼静脉入路。
- 韩志安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黄庆徐如祥
- 关键词:脑损伤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
- 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的早期诊断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CVSO)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2例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外伤性CVSO的发生情况,并对外伤性CVSO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CVSO发生率为16.5%(35/212),其中血栓型CVSO(Ⅰ型)10例、压迫型CVSO(Ⅱ型)16例、混合型CVSO(Ⅲ型)9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跨静脉窦颅骨骨折、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均是导致外伤性CVSO的危险因素(OR= 8.141、3.179,95%CI:3.224~20.840、1.470~7.037,P〈0.05),其中跨静脉窦颅骨骨折与外伤性CVSO相关性最为显著。进一步行Logistic多分类回归分析,提示女性是导致发生Ⅰ型CVSO的危险因素(OR=10.425,95%CI:1.831~30.053),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是导致发生Ⅱ型CVSO的危险因素(OR=5.766,95%CI:1.885~18.197),跨静脉窦颅骨骨折、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存在静脉血栓史均是导致发生Ⅲ型CVSO的危险因素(OR=18.005、4.596、11.394,95%CI:2.021~58.836、1.144~19.525、1.436~46.558)。 结论进行外伤性CVSO早期诊断时,应重点关注跨静脉窦颅骨骨折以及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应辅以颅脑MR静脉造影或CT静脉造影检查,还需同时追问静脉血栓疾病史。
- 黎法利郑咏仪郑国雄杨陪韩志安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静脉
- Solitair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机械取栓的方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逐渐被认可、采用。但单纯的血管再通并不能代表良好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Solitair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
- 丁明祥韩志安谢兵刘天助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4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 4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 ,4 6 7例痊愈 ,2例死亡。 4 6 9例病人共行 110 8次栓塞 ,栓塞次数 1~ 8次 /例 ,平均 2 .3次。栓塞程度 :10 0 %栓塞 15 5例 ,90 %~ 10 0 %栓塞 93例 ,80 %~90 %栓塞 10 5例 ,70 %~ 80 %栓塞 78例 ,6 0 %~ 70 %栓塞 2 7例 ,栓塞 6 0 %以下 11例。栓塞后行γ 刀(或X 刀 )放射治疗 117例、手术切除 32例。并发症有脑梗死 1例 ,于尿激酶溶栓后恢复 ,脑出血 4例 ,2例导管断裂滞留畸形团内。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尹方明赵刚韩志安黄庆徐如祥
- 关键词:栓塞疗法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 腹部创伤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病例,分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受伤到急诊就诊时间、受伤主要机制、开放或闭合性损伤、受累器官数目、检查阳性率、平均出血量、院前休克例数、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在交通事故受伤比例高(P〈0.001)、腹外器官损伤数多(P〈0.001)、平均出血量多(P〈0.01)、院前休克例数多(P〈0.001)、损伤严重程度高。结论受伤机制、受累器官数目、休克、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的选择等都是腹部创伤死亡危险因素。
- 谢钢韩志安邓辉洲黎卫徐华
- 关键词:腹部创伤预后
- 早期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胡子慧林少华韩志安李晓群张键吴泳钧黄汉添廖巍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神经外科手术
- 脑血管介入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报告3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中出现的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过程,讨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脑血管介入手术术中出现的3例栓塞性并发症病例。详细复习3例病例的病史、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并发症的发现、处理措施及预后。分析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总结经验。结果3例病例均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病例1颈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在调整微导管位置时致已填入的两个微弹簧圈脱落,顺血液方向滞留于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0h后出现左侧肢体偏瘫,立即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脱落滞留弹簧圈处形成血栓栓塞,以尿激酶溶栓后以抓捕器(Lasso)成功取出脱落的微弹簧圈。病例2为脑动一静脉畸形栓塞术中出现血栓致远端血管栓塞,立即经导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复通了远端动脉。病例3为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束时气栓栓塞远端脑动脉,经微导管、微导丝处理搅散气泡后成功疏通了栓塞的脑动脉。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时,应根据栓塞的原因、栓塞的部位、栓塞的材料、栓塞的时间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抓捕器(Lasso)取出异物,严密监测下的紧急溶栓治疗或减小栓塞气体体积的搅散气泡等。当然术中仔细、严格、规范的操作可从源头上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张健韩志安张勇吴泳均李晓群
-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栓塞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