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俊杰

作品数:6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自燃
  • 2篇自燃倾向性
  • 2篇综放
  • 2篇综放面
  • 2篇温度
  • 2篇粒径
  • 2篇煤自燃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带
  • 1篇氧化动力学
  • 1篇配风
  • 1篇配风量
  • 1篇综放面采空区
  • 1篇瓦斯
  • 1篇瓦斯抽采
  • 1篇瓦斯抽采技术
  • 1篇物理吸附
  • 1篇煤矿
  • 1篇煤氧化
  • 1篇空区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顾俊杰
  • 5篇仲晓星
  • 5篇王德明
  • 3篇戚绪尧
  • 2篇李大伟
  • 1篇黄本斌
  • 1篇时国庆
  • 1篇杨胜强
  • 1篇徐全
  • 1篇黄金
  • 1篇许涛
  • 1篇胡朝仕
  • 1篇胡争国
  • 1篇黄军碗

传媒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火灾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石港煤矿15101综放面瓦斯抽采技术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在对石港煤矿15101综放面实测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与计算等方法,对综放面瓦斯抽采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瓦斯抽采技术的优化方案;对石港煤矿15#煤综放开采瓦斯治理技术的优化对策提供建议。
黄金杨胜强黄军碗徐全顾俊杰
关键词:瓦斯抽采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通过煤自燃过程中的绝热氧化升温速率、耗氧量、交叉点温度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以煤自燃某一阶段的单一特征参数无法体现煤自燃过程的整体特性,提出了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该方法在测试程序升温条件下煤样温度70℃时煤样罐出气口氧气浓度和之后的交叉点温度的基础上,得出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综合判定指数,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判定煤自燃倾向性的强弱.对不同煤种的综合判定指数与绝热氧化、30℃物理吸氧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综合判定指数更能够反映煤自燃的难易程度.
仲晓星王德明戚绪尧顾俊杰
关键词:自燃倾向性氧化动力学
基于失碳速率的煤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碳元素脱离煤体转移到气态产物中是煤低温氧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煤自燃气体产物生成特征的研究,提出失碳速率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予以验证。该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煤在程序升温条件下从常温氧化至110℃的过程中失碳速率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自燃倾向性不同的煤其失碳速率有较大的差异,同一种煤在不同温度段内失碳速率也不同,其活化能和总指前因子均有较大改变;不同温度阶段煤氧化的内在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别,仅以某一温度段的特性来衡量煤氧化能力的强弱并不全面。
顾俊杰王德明仲晓星李大伟许涛
关键词:煤自燃标志性气体
煤物理吸氧量随温度及粒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试验测定了30℃时5个煤样于不同粒度下的物理吸氧量及其自燃倾向性、4种0.096~0.15 mm范围的煤样于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吸氧量,并总结出煤样的物理吸氧量随粒径及温度的变化规律:为避免物理吸氧量会因煤样粒度分布的不同而改变现象的出现,粒度跨度不大于0.25mm;煤的物理吸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初始吸氧量大的煤样减小得也快;30℃时的物理吸氧量不能代表整个温度范围内煤的物理吸氧量,且不能体现动力学性质。
李大伟王德明顾俊杰戚绪尧仲晓星黄本斌
关键词:温度粒径煤自燃
综放面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的CFD模拟被引量:23
2010年
为研究综放面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其与配风量的关系,开发了采空区氧体积分数场的CFD模型;结合实测数据的校准与验证,应用CFD技术模拟了一号井工矿4106综放面采空区氧浓度场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应用验证了CFD模型,研究了不同配风量下4106综放面采空区"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得出配风量与氧化带分布规律的函数关系式.研究表明,随着配风量的增加,氧化带宽度加大,并且配风量对"两道"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对中部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小.
时国庆王德明仲晓星汪月伟顾俊杰
关键词:采空区流场氧化带CFD模拟配风量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不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总结和评价了目前主要采煤国家采用的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从煤自燃机理、物理吸附氧本质以及表面的不均一性方面论证了我国现行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原理的不合理性;从试验方法、仪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其操作的不适宜性;将试验测试数据与实际自燃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与实际情况的不吻合性。然后通过对5种不同矿区的煤样进行试验,得出了吸氧量随粒径、温度变化的规律。最后在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体现煤自燃全过程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的新设想,对于补充和完善我国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有借鉴意义。
胡争国仲晓星王德明戚绪尧顾俊杰胡朝仕
关键词:物理吸附自燃倾向性粒径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