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月姝
- 作品数:52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用变分过渡态理论研究NH_3+NH→2NH_2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
- 1998年
- 利用变分过渡态理论的“直接动力学”方法对NH3分子和基态NH(X3∑)自由基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从头算计算得到反应体系的电子结构能和能量梯度等信息,计算了200~2500K温度范围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穿透系数,分析了影响隧道效应和反应速率常数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在低温情况下,变分对于此反应影响较大,隧道效应特别明显.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和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 尹鸿鸣刘传朴张晓平郭敬忠顾月姝居冠之
- 关键词:变分过渡态隧道效应速率常数
- 高振动激发态的C_6H_6与N_2、O_2碰撞传能的QCT计算
- 1999年
- 准经典轨线法 (QCT)是目前理论上研究高振动激发态大分子碰撞传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用QCT方法计算了高振动激发态的C6H6 与N2 、O2 的碰撞传能 通过计算发现 ,与N2 、O2碰撞时 ,C6H6 的每次碰撞平均振动失能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计算结果表明 ,高振动激发态的C6H6 失去的振动能传到了N2 、O2 的振动自由度上 ,即V V传能 通过分析每一条轨线 ,发现了直接碰撞、络合碰撞及颤动碰撞三种碰撞类型 。
- 周建华顾月姝王少坤杨和亭
- 关键词:高振动激发态碰撞传能
- 亚稳态分子CO(α^3П)猝灭过程被引量:3
- 1994年
- 用流动余辉技术测定了亚德态分子CO(α3П)被CS2、SO2、SO、NOCl、SOCl2。、ICl、SO2Cl2、SCl2、H2O、CHCl3、CH2Cl2、He和Ne猝灭的速率常数,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CO(α)和CS2、SO2、SO、NO等分子的猝灭反应的可能出口通道,指出CO(α)被其他分子猝灭时,主要出口通道是化学反应、E-E和E-V能量转移.有时是几种不同的出口通道同时存在.
- 曹德兆李书涛储焰南夏宇兴宋国卿王海庆顾月姝
- 关键词:亚稳态分子一氧化碳
- 高振动激发态的V-V传能研究——Ⅱ.CO(v)向H_2O的振动传能
- 1998年
- 利用时间分辨 Fourier红外发射光谱仪(TR FTIR),对高振动激发的 CO(υ)向 H_2O的传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传能给体分子CO(υ)193 nm激光光解CHBr_3和O_2后的次级化学反应产生.CO(υ→υ-1)的红外发射由TR FTIR跟踪检测.实验中没有观察到H_2O的振动激发.利用光谱拟合方法,得到每一延时CO(υ=1~8)的振动布居,进而求出CO各个振动激发态的相对布居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在单量子跃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微分法得到室温下CO(υ=1~8)向H_2O的传能速率常数.至少有2个原因导致CO(υ)向H_2O弛豫的异常快的速率:H_2O的转动对振动能隙的补偿;CO和H_2O分子间形成一定寿命的络合物.结合SSH理论和ab initio计算,对CO向H_2O的传能机理进行了解释.
- 王宝山顾月姝李强孔繁敖
- 关键词:高振动激发态一氧化碳
- 利用E-V传能模型研究亚稳态分子PCI(b^1∑^+)的猝灭过程
- 1998年
- 亚稳态分子猝灭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本文利用E-V传能模型对亚稳态分子PCl(b^1∑^+)的猝灭过程进行了定量处理.结果表明PCl(b^1∑^+)的猝灭是PCl(b^1∑^+→a^1△)跃迁和试剂分子端键X—Y振动能级近共振传能的结果,与PCl(b^1∑^+)的猝灭是PCl(b^1∑^+→a^1△)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及试剂分子端键X—Y振动的非谐性系数有关,而且也受猝灭试剂分子极化率的影响.
- 邹胜利刘传朴郭敬忠顾月姝储焰南曹德兆
- 关键词:亚稳态分子PCL
- 强红外激光场解离含氧有机物中C—O—C键机理的研究
- 1988年
- 本文用TEA CO_(2)激光器研究了1,2-环氧丙烷(PO)、四氢呋喃(THF)和烯丙基醚(DAE)等含C—C—C键有机物的多光子解离过程;给出了PO和THF的解离率与激光能量的关系;较详细地探讨了C—O—C键的断裂机理。实验发现,这些分子解离时的初始步骤都是断裂较弱的C—O键,解离阈值约为0.8J/cm^(2)。
- 郭广生顾月姝郭用猷印永嘉
- 关键词:红外激光烯丙基醚激光能量TEA
- O(~3P)与卤代甲基反应的理论研究——ⅠO(~3P)+CH_2Cl的反应机理被引量:2
- 1999年
-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对氧原子与CH2 Cl自由基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采用G2MP2方法计算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 .给出了O( 3 P)与CH2 Cl反应的明确机理 .反应首先形成富能中间体OCH2 Cl,而后经各种复杂的解离或异构化途径生成产物 .计算的各个通道的反应热与实验结果相符 ,预测H +CHClO和Cl+CH2 O是反应的主要通道 .根据从头算的结果 ,用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总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常数与压力无关 ,在低温下有弱的负温度效应 .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
- 侯华王宝山顾月姝
- 关键词:从头算势能面量子化学氧原子
- 激光激励的Ca(~1P_1)与氯代甲烷系列化合物的反应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在束-气条件下,利用激光激励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p-轨道电子云空间取向的Ca(~1P_1)与氯代甲烷系列化合物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a(~1P_1)+CH_3Cl的反应具有比较明显的取向效应:当激发态钙原子的p-轨道电子云垂直于钙束运动方向时,CaCl(A^2Ⅱ)及CaCl(B^2∑^+)两通道的反应几率较平行于钙束取向时都有所增加,其中以CaCl(A^2Ⅱ)通道的增加最为显著.随着取代氯原子数目的增多,这一取向效应迅速降低.我们用轨道跟随模型及电子跳跃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另外,本文还获得了Ca(~1P_1)与氯代甲烷反应的绝对化学发光截面及产物分支比.
- 杨文胜丁国文徐大力孙维忠顾月姝何国钟楼南泉
- 关键词:化学发光钙
- CH激发态碎片的形成及动力学研究
- 1991年
- 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氦与CHBr_3、CH_2Br_2的传能反应。由激发态碎片的发射光谱测定了CH(A,B,C)等碎片的相对布居、形成速率常数和CH(A^2Δ,v'=0)的转动温度,并对传能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郭敬忠顾月姝刘传朴方晓东印永嘉曹德兆廖常焕
- 关键词:自由基CH激发态传能反应
- He(2~3S)与含氢卤代甲烷传能反应中产生的CH(A^2Δ,ν′=0)的新生态转动分布
- 1991年
- 流动余辉技术在基元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当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某些分子发生传能反应时,母体分子解离产生一些较小的激发态碎片。通过测量碎片的发射光谱可以获得产物内能分布以及解离过程的动力学信息。使用该技术,Someda和Roychowdhury分别研究了He(2~3S)与NH_3和PF_3的反应,获得了NH(A,C)和PF(A)的内能分布规律,并讨论了解离反应的机理。
- 郭敬忠顾月姝刘传朴李保中印永嘉蔡继业曹德兆
- 关键词:HE卤代甲烷传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