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汉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城乡
  • 4篇地票
  • 4篇建设用地
  • 3篇农民
  • 3篇城乡建设
  • 3篇城乡建设用地
  • 2篇增减挂钩政策
  • 2篇征用
  • 2篇社会保障
  • 2篇失地
  • 2篇失地农民
  • 2篇土地征用
  • 2篇交易
  • 2篇城乡建设用地...
  • 1篇动态面板
  • 1篇新增建设用地
  • 1篇行政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制度环境
  • 1篇社会保障问题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1篇顾汉龙
  • 3篇冯淑怡
  • 3篇曲福田
  • 2篇王秋兵
  • 1篇陈钊
  • 1篇徐晓丽
  • 1篇姚旻辰
  • 1篇段修亭
  • 1篇王博
  • 1篇王一汀
  • 1篇刘雯波
  • 1篇姜海
  • 1篇赵之昱
  • 1篇张志林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国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土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被引量:2
2009年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纵深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下,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目前,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顾汉龙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土地征用城乡分割经济来源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化机理、创新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地票”交易模式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快速的城市扩张,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大,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
顾汉龙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文献传递
解决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拓展工业企业发展的空间,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大面积被征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大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王一汀顾汉龙
关键词:土地征用工业经济城市化进程城乡结合部历史意义
土地行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无锡市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建立常规性土地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土地行为引导,是在现行土地行政体制下促进科学发展和土地公平、高效配置的重要途径。论文从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产管理、支撑体系建设、部门内部管理4个方面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面向市、县的土地行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年-2009年无锡市土地行政绩效改进明显,综合评价分值从68.73提高至88.47;②2004年-2009年无锡市土地行政绩效提升主要得益于土地资产管理水平改进,其贡献率高达57.2%;③2009年不同市(区)土地行政绩效差异主要体现在部门学习与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土地养育功能管理、土地资产评估与地价管理、土地生态功能维护等方面。
姜海姚旻辰段修亭曲福田王博顾汉龙
关键词:土地行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重庆市两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比较被引量:41
2014年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种"挂钩"模式的设计机理相同,但具体运作形式和实施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两种模式是在重庆市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背景下出现的,并均围绕着"挂钩"指标的产生、使用和农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模式设计。在指标周转模式中,政府主导整个模式的运作,是一种趋于层级制的治理结构,而在地票交易模式中,市场则起主导作用,是一种趋于市场制的治理结构。指标周转模式中,"挂钩"指标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但伴随着较高的耕地保护风险并容易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地票交易模式则在耕地保护和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但受限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挂钩"指标利用效率较低。
顾汉龙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土地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
重庆市'户改退地'政策中'转户'农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和结构方程模型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转户"农民的福利评价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转户"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结构方程分析法.研究结论: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居住状况、政...
顾汉龙
关键词:福利结构方程模型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3
2015年
通过对比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分析两项政策的共性及差异,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两项政策本质上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但在产生背景、运作流程和实施效果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解决规划分区制度的刚性,我国和美国分别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但由于两国制度环境的差异,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选择了一种以市场和层级相结合的混合型治理结构,而我国则选择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层级治理结构。虽然两项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规划分区制度的弹性,但现阶段,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在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和耕地保护效果方面均优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顾汉龙冯淑怡张志林曲福田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环境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被引量:3
2009年
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全面保护是贯穿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线,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中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的高度一致,集成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形势,体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时代精神,为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保护农民权益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顾汉龙
关键词:农民权益社会保障面保护国务院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的生产行为做了调查,主要包括:生产用工、种植决策、投资、技术采用及土地利用行为。通过对案例地区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对比分析以及列联分析,找出两地农户农业生产收入差异的原因,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刘雯波陈钊徐晓丽顾汉龙赵之昱
关键词:农户
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市场机制引入是否可以提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优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重庆市为典型区域,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以Logit模型为基础的"地票"指标流转模型,利用重庆市2008—2012年38个区县的"地票"交易数据,定量分析"地票"指标市场化流转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探究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与区域"地票"指标的流入行为存在正向的作用关系,而与"地票"指标的流出行为存在负向的作用关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上的"地票"指标主要由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较低的区域提供,而"地票"指标最终流入了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相对较高的区域,从而拉平了区域之间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为此,认为伴随着"地票"交易政策的实施,重庆市逐步形成了一种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混合型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这种配置体系极大地增加了指标供给的弹性并优化了指标的配置效率。因此,我国应积极尝试在现有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地方政府从"增量"、"计划"的用地理念逐步向"存量"和"市场"的用地理念过渡,最终形成以区域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
顾汉龙冯淑怡王秋兵
关键词:地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