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璞
- 作品数:37 被引量:6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当前造山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被引量:20
- 1999年
- 讨论了3个问题:(1)造山带的演化是全球大陆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联而不合的现象是两拼接陆块与居间造山带未统一克拉通化的构造标志。造山带演化后期山根是如何消失的,以及它与两侧陆块的一体化过程等问题的研究应成为下一步探索的首选目标。(2)阿尔泰型碰撞造山带的提出具有普遍意义,此类由宽阔消减-增生杂岩组成的造山带,其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类似于今天的东南亚,与毗邻长命大洋盆地的复杂边缘海体系有关。(3)斜向会聚和碰撞必然导致平行造山带的走向滑动。应重视此类运动在造山带复杂变位中的作用。
- 马文璞
-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造山带
- 佛子岭岩群中的晋宁期深成岩带及其构造含意被引量:17
- 2001年
- 在北淮阳带东段,原卢镇关岩群小溪河组火山—深成杂岩是最主要的岩浆活动带。作者们在追索北秦岭加里东期岛弧东延的过程中,对该火山—深成岩带北部四个侵入佛子岭岩群的变形花岗岩测定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所得结果为744±9Ma和665±39Ma,属震旦纪,讨论了由此测定结果产生的佛子岭岩群的时代和对比、大别地块的构造归属以及晋宁期的构造环境和演化顺序等问题。
- 马文璞王关玉王果胜
- 关键词:晋宁期变形花岗岩
- 大别山北麓石炭纪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被引量:27
- 2000年
- 大别山加里东构造带北麓的石炭系为残留海盆地沉积 ,分布限制在潢川—固始—肥中断裂以南和信阳—商城—金寨—舒城断裂以北 ,保存在南翼向南倒转并有逆冲推覆构造的复式向斜中 ,中部被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破坏。排除构造重复 ,石炭系总厚 >2 0 0 9m (掩盖部分未计 ) ,按岩石地层单元分 5个组 ,各组之间均为断层接触。自下而上花园墙组为以复理石为代表的深水浊积扇和具有向上变细序列的陡坡扇沉积 ;杨山组为辫状河和滨岸辫状三角洲含煤沉积 ;道人冲组为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 ;胡油坊组分布最广 ,为微咸水盆地陡坡扇、浊积扇沉积 ,有特征的复理石和滑塌沉积 ;杨小庄组为碎屑海岸含煤沉积。下统和上统的界限位于道人冲组中下部厚层砾岩的底部。古水流方向以自南指向北占优势 ,物源主要来自南侧的大别山区。石炭系下统砾岩为远源硅质正砾岩 ,含大量脉石英砾石 ,母岩为岩浆热液成因 ,现已无保存 ;上统砾岩为近源陡坡环境形成的复成分、多杂基的副砾岩 ,为浊积砾岩 ,其中脉石英砾石明显减少 ,含千枚岩和沉积岩砾石 ,母岩主要来自南侧的信阳群 /佛子岭群等。复理石、滑塌、浊积砾岩的存在表明石炭系具陡坡陆缘海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并发现有少量火山岩碎屑 ,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稀?
- 李宝芳马文璞张惠良赵志根李贵东
- 关键词:大别山北麓石炭系复理石弧后盆地
-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2
- 2009年
- 闽西南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具有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坡向南倾斜,大田、漳平一线相当于当时陆坡下部的位置,沉积盆地中心位于大田-龙岩-永定一带,具有北、南两个方向的物质来源。闽西南晚古生代古生物有特提斯域亲缘分子,早三叠世溪口组是被动大陆边缘最后的海相沉积,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在时间和地质特征等方面非常相似。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闽西南海域可能是古特提斯海域的一个分支,它的构造演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古特提斯的演化。
- 王果胜马文璞朱卫平
-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闽西南
-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沉积体系及聚煤规律被引量:4
- 1998年
-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是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通过分析杨山组野外剖面及钻孔的沉积特点,详述了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沼泽发育的有利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杨山组的可采煤层一般都形成在退积型扇三角洲的平原相。
- 张惠良李宝芳马文璞宋绵新
- 关键词:石炭系聚煤规律
-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的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被引量:62
- 1996年
-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了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孤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前陆地带的准原地型边冲叠瓦推覆构造。
- 丘元禧马文璞范小林张渝昌邓家瑞夏亮辉张旭亮
- 关键词:古陆
-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的含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被引量:6
- 1996年
- 梅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分布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河南省商城县一带。据1∶5万区调新资料,讨论了梅山群的含义、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区域对比、时代归属等方面的一些看法。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梅山群是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石炭系之上的构造岩片。据区域对比分析。
- 刘文灿王果胜马文璞
- 关键词:梅山群地层早古生代
- 北淮阳带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 大别山作为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的造山带根带,新元古代变形花岗质岩石是其主体组成部分。传统上大别造山带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其北侧为北淮阳构造带,新元古代变形花岗质岩石分布不跨越磨子潭—晓天断裂。北淮阳带的主体在安徽省由佛...
- 王果胜马文璞
- 关键词:新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北淮阳大地构造意义变形花岗岩
- 关注三维交切构造——出露地表的大陆岩石圈构造解耦面被引量:3
- 2004年
- 大陆内部弥散性的变形表明经典板块构造理论未能阐述大陆构造。矿物变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岩石流变学性质随深度改变和地震测深剖面资料都提示大陆岩石圈具有三明治式的强度包络面。任纪舜、张国伟和钟大赉分别把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三维交切构造称为立交桥式构造或多向层架构造。它们的出现提示岩石圈发生了构造解耦,新的变形体制在拆离面以上发展起来。前苏联地质学家把它称为岩石圈的构造成层作用。本文列举了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和秦岭造山带可能出露于地表的三维交切构造实例,呼吁重视这类代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构造堆叠体,并把它作为揭示岩石圈构造变形的最佳切入点。
- 马文璞王果胜
- 关键词:深部地质
- 北淮阳带东段变质构造地层早期构造变形及其区域地质意义被引量:9
- 2004年
-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征的褶叠层构造 ,形成于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 ,是横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佛子岭岩群上部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表现为纵弯褶皱变形 ,构造置换不彻底 ,局部保留有原生沉积结构构造 ,形成于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 ,是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因此 ,文中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 。
- 王果胜宋鸿林马文璞刘文灿
- 关键词:北淮阳构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