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海舰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碱
  • 4篇乙酰
  • 4篇乙酰胆碱
  • 2篇心脏
  • 2篇洗脱
  • 1篇单相动作电位
  • 1篇电刺激
  • 1篇电生理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收缩
  • 1篇心肌收缩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效应
  • 1篇心脏作用
  • 1篇右房
  • 1篇正性肌力
  • 1篇正性肌力作用
  • 1篇神经节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5篇骆海舰
  • 4篇司军强
  • 3篇张凤杰
  • 2篇杨瑞瑞
  • 2篇赵磊
  • 2篇张晶
  • 1篇祝利
  • 1篇高维健
  • 1篇李丽

传媒

  • 3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酰胆碱洗脱后所致心脏作用的反跳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灌注并迅速洗脱后所致离体兔心正性肌力作用的规律及其可能机制,探讨ACh灌注与洗脱对离体家兔右心房复极时限及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 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
骆海舰
关键词:乙酰胆碱电生理心律失常洗脱
文献传递
乙酰胆碱灌注与洗脱对离体家兔右房复极及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灌注与洗脱对离体家兔右房复极时限及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条件下,同步且同部位记录9例家兔右房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MAP,测量并计算ACh(10-5mol/L,0.3ml/kg)灌注及洗脱后,心房MAP复极达90%的时间(MAPD90)及TDR。结果:ACh灌注时,3层心房肌的MAPD90值较ACh灌注前明显缩短(P<0.05,给药后30±5s),TDR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给药后30±5s);在ACh洗脱后,三层右房心肌MAPD90及TDR值较灌注ACh前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100±5s)。结论:ACh灌注时与洗脱后在右房复极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电生理变化,它们所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有必要从多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
骆海舰李丽张凤杰张晶司军强
关键词:乙酰胆碱单相动作电位复极离散度
迷走神经心脏效应的离子通道基础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和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ICP or ion channel disease ICD)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离子通道和心脏M受体的角度对迷走神经的心脏效应予以回顾,这对于揭示迷走神经心脏效应的深层机制及深化对上述疾病的认识是有必要的。
骆海舰张凤杰司军强
关键词:迷走神经乙酰胆碱M受体离子通道
乙酰胆碱洗脱后所致离体兔心的正性肌力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乙酰胆碱(ACh)灌注并迅速洗脱后所致离体兔心正性肌力作用(心肌收缩力的反跳)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给予ACh并洗脱后的心肌收缩力变化。结果:10^-8~10^-3mol/L浓度的ACh所致心肌收缩力的最大反跳率分别为2.20%±1.70%、6.71%±3.40%9.18%±3.54%、14.16%±3.27%、4.37%±5.86%、1.03%±6.86% 肾上腺素组的最大反跳率为29.25%±5.83%,普萘洛尔组最大反跳率为5.15%±4.45%,二者与对照组同浓度ACh(10^-5mol/L)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维拉帕米组持续800s未出现反跳现象。结论:在离体兔心,ACh洗脱后所致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心肌Ca^2+通道、β受体的活性有关 ACh洗脱后与高浓度ACh时引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可能存在不同。
骆海舰张凤杰司军强杨瑞瑞赵磊高维健
关键词:乙酰胆碱洗脱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低频刺激抑制GABA介导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去极化反应
2008年
目的:探讨低频率电刺激对GABA介导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大鼠DRG坐骨神经干标本,通过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应用波宽5 ms,强度2 V,频率分别为2 Hz和10 Hz的脉冲波作用于大鼠坐骨神经远端,观察刺激前后GABA(3×10-4mol/L)介导的DRG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幅值的变化。结果:低频电刺激(2 Hz1、0 Hz)对GABA介导的DRG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10 Hz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反应幅值从17.00±3.39mV降至12.00±2.45mV(P<0.05)。刺激频率增加,电刺激对GABA介导DRG神经元膜去极化反应抑制作用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10 Hz时作用持续时间达到最长(>72 min)。结论:电刺激可抑制DRG神经元膜GABA去极化反应,从而易化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导致疼痛。
张晶赵磊祝利骆海舰杨瑞瑞司军强
关键词:电刺激DRG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