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君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多卡因局麻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分别行“无痛”人流术临床观察
- 2006年
- 何桂香高丽君
- 关键词:异丙酚静脉麻醉利多卡因人流术人流手术局麻人工流产手术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妇科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丙泊酚组(Ⅰ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Ⅱ组)。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扩宫时(T2)、宫颈锥形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有无肢体运动、有无呼吸暂停及苏醒后患者对镇痛的评价及有无术后宫缩痛。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完成操作,与Ⅰ组相比,诱导时间Ⅱ纽明显缩短(P〈0.05),诱导入睡后,Ⅱ组HR显著减慢(P〈0.05)。两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与单用丙泊酚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更少。
- 高丽君沈虹春
- 关键词:丙泊酚宫颈锥切术静脉麻醉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妇科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组(Ⅰ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Ⅱ组)。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扩宫时(...
- 高丽君沈虹春
- 关键词:丙泊酚宫颈锥切术静脉麻醉
- 文献传递
- 脑状态指数监测对预防老年妇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SI)监测对预防老年妇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术中在CSI监测下调整丙泊酚剂量以维持CSI在40-60,B组由固定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凭经验调控麻醉。记录诱导前(T1)、气管插管(T2)、切皮(T3)、手术标本切下(T4)、手术结束(T5)、回病房(T6)等各时点SpO2、MAP、HR值。记录两组患者异丙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及麻黄碱、阿托品用药次数及麻醉恢复情况;并于麻醉前、应答后1、6h和1、3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A组MAP T4时点高于B组(P<0.01),其余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异丙酚用量以及麻黄碱、阿托品用药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均P<0.01);A组应答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应答后1h 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下降,A组应答后6h时MMSE评分下降的幅度低于B组(P<0.05),其余各时间段MMSE评分均属正常。结论 CSI可以作为老年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利于减少POCD的发生。
- 高丽君沈虹春戎小平
- 关键词:脑状态指数老年患者妇科手术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BP)+患者自控静脉...
- 高丽君沈虹春吴蓉
-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超声引导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镇痛
- 文献传递
- 两种全麻方式下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妇科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和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时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妇科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七氟烷组,各30例,气腹时间均>90 min.根据BIS调节麻醉深度,丙泊酚组调节丙泊酚用量在60 ~ 200μ g/(kg· min)、七氟烷组调节吸入量在0.8~ 1.3 MAC.记录气腹前及气腹后10、30、60及90min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乳酸(Lac)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根据BIS调节麻醉深度,BIS在气腹前后均保持稳定.两组患者MAP、HR、PETCO2、CaO2、CjvO2、Da-jvO2、CERO2、Lac气腹后各时间点较气腹前有明显变化,其中PaCO2增高(P<0.05),CaO2、Da-jvO2、CERO2下降(P<0.05),CjvO2、Lac增高(P<0.05).两组患者比较,在气腹后60min丙泊酚组MAP、HR较七氟烷组低(P<0.05),丙泊酚组CjvO2较七氟烷组高(P<0.05),丙泊酚组Da-jvO2、CERO2较七氟烷组低(P<0.05).结论 老年妇科手术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可以影响BIS及氧代谢,丙泊酚比七氟烷对两者的影响更明显.
- 高丽君沈虹春戎小平
- 关键词:气腹妇科脑电双频指数氧代谢
- 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丙泊酚组40例,七氟烷组40例。丙泊酚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七氟烷组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认知功能及T0、T1、T2、T3、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 果麻醉诱导前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时MMSE评分均下降,但七氟烷组MMSE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T1、T2、T3、T4时MAP、HR水平均下降,但七氟烷组MAP、HR水平高于丙泊酚组,T1、T2、T3、T4时PetCO_(2)水平均升高,但七氟烷组PetCO_(2)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烷组PACU留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应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 高丽君沈虹春陈熔杰
- 关键词:腹腔镜丙泊酚七氟烷
- 妊高征孕妇在椎管内神经阻滞下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妊高征孕妇在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下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中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阻滞(15例)和蛛网膜下腔阻滞(15例),并分别于阻滞前、胎儿娩出前、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后抽取母体静脉血测定血浆NO和ET的浓度。结果:硬膜外阻滞组母体血液NO浓度高于蛛网膜下腔组,ET浓度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硬膜外阻滞较蛛网膜下腔阻滞更适宜用于妊高征孕妇的剖宫产手术。
- 高丽君沈虹春戎小萍
- 关键词:妊高征一氧化氮内皮素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小剂量舒芬太尼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头位,单胎,足月初产,取L2-3锥间隙穿刺。随机分为两组。A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与0.2μg.mL-1舒芬太尼,B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等项目。结果 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0.125%罗哌卡因与0.2μg.mL-1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戎小萍翁海燕高丽君
-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分娩镇痛
- 头高位10°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头高位10°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剖宫产的阻滞效果及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剖宫产的孕妇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组,每组各40例。A 组取平卧位,B 组取头高位10°C 组取头高位20°,均行 CSEA。比较各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即刻(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麻醉阻滞效果评分,记录麻黄碱、局麻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 T0时点比较,T1时 A 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T2、T3时升高(t =3.63-7.25,P <0.05或 P <0.01),T4时三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00-0.80,均 P >0.05)。与 B、C 组比较,A 组 T1、T2、T3时点 SBP、DB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7.25,P <0.05或 P <0.01),而 B 组、C 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00-0.93,P >0.05)。A、B、C 组麻醉阻滞效果评分分别为(2.0±0.3)分、(2.5±0.2)分、(2.6±0.2)分,B、C 组评分均高于 A 组(t =3.92、4.01,P <0.05)。A 组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和总量均高于 B、C 组(χ2=31.43、50.61,t =16.27、20.17,P <0.01),C 组调整手术体位例数、追加局麻药例数均显著高于 B 组(χ2=23.85、28.47,P <0.01)。结论头高位10°下行 CSEA 具有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且产妇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较好满足手术要求,而且方便手术操作,优于平卧位和头高位20°的麻醉阻滞效果。
- 沈虹春高丽君蔡利
- 关键词:剖宫产血流动力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