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 作品数:1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透明柔性参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先进材料技术,具体为电极制备,涉及一种透明柔性参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透明柔性基底上的功能层表面的微纳网格沟槽内形成银层,然后在银层表面形成氯化银层;然后在氯化银层表面制备阳离子选择性薄膜,得到透明柔性参...
- 徐建龙张轩屹王穗东刘艳花高旭
- 一种基于钙钛矿-碳纳米管体异质结的宽谱光电探测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钙钛矿‑碳纳米管体异质结的宽谱光电探测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栅介质层、界面修饰层、钙钛矿‑碳纳米管体异质结薄膜、电极层以及封装层;其中,所述钙钛矿‑碳纳米管体异质结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为半导体性碳纳...
- 徐建龙张景越陈彤王穗东高旭
- 文献传递
- 一种柔性薄膜记忆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薄膜记忆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薄膜晶体管技术领域。本发明柔性薄膜记忆晶体管的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柔性衬底、栅电极、栅介质层、半导体复合膜层和源漏电极组;所述半导体复合膜层采用半导体与含金属离子的盐复合...
- 张中达王穗东仲亚楠高旭徐建龙
- 基于聚合物/氧化物/聚合物杂化栅介质层的低电压有机互补反相器研究
- 2017年
- 有机互补反相器是未来柔性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为了制备超薄、高质量的柔性栅介质层,以实现器件低电压和高稳定性工作。首先通过旋涂法制备聚合物黏附层,再采用磁控溅射制备超薄的氧化物薄膜,并利用聚合物对氧化物薄膜进行修饰进而获得高质量的杂化绝缘层。超薄的栅介质层和良好的绝缘性能保证了反相器可以在2.5V电压下工作,电压增益达到40,输入-输出曲线无回滞,且器件可以稳定工作300次以上。此外,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杂化绝缘层具有良好的耐弯折性能,制备的柔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弯折100次之后仍可正常工作。器件良好的电学性能主要得益于采用聚合物修饰后极大减少了氧化物薄膜表面的缺陷,降低了晶体管的偏压应力效应。本文提出了1种杂化栅介质层的制备方案,并证实了其应用于未来低电压有机互补反相器的可行性。
- 高旭刘艳花刘杰王穗东
- 关键词:有机薄膜晶体管低电压
- 金属纳米颗粒与碳材料复合物的自组装可控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纳米颗粒与碳材料复合物的自组装可控制备方法,步骤为先将碳材料纳米载体通过超声充分分散到离子液体溶液中,得到碳材料载体-离子液体的悬浊液;再将该悬浊液转移到容器中,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向悬浊液中溅射各种不同的...
- 王穗东刘长海高旭孙旭辉李述汤
- 文献传递
- OLED护眼灯(四联屏风)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OLED护眼灯(四联屏风)。;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照明。;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曹新东高旭吕德龙
- 基于条纹反射法的大口径反射镜面形检测研究
- 大口径反射镜的加工水平一直受到光学检测水平的限制,尤其是处于研磨到抛光过渡阶段的面形检测,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检测手段。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条纹反射法对过渡阶段光学反射镜进行三维轮廓测量展开研究,该方法利用带有...
- 高旭
- 关键词:非球面反射镜面形检测
- 文献传递
- 一种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下电极作为辅助电极协同器件工作,用于控制有机半导体层和绝缘层中的电场;绝缘层阻隔了下电极与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的联通,避免在上电极组间沟道内的载流子流至下电极;上电极组控制有机...
- 高旭殷子懿王穗东朱晨辉徐建龙仲亚楠
- 基于纳米浮栅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研究
- 浮栅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在柔性信息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浮栅结构相比,基于纳米结构浮栅的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具有可调控电荷捕获层的突出优点.近年来,通过研究者们不懈努力,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各方面性能都...
- 高旭佘小健王穗东
-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电子注入的研究及发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在文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显示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众多新型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凭借高对比、广视角、高显色等优势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多样的有机材料、简单的器件结构和制备技术给予它更多的发展可能.其中,倒置结构的OLEDs(inver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iOLEDs)因与基于n型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s)的驱动电路具有更好的兼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iOLEDs器件中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阴极与有机发光层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之间存在较大能级差,较低的电子注入效率严重限制了器件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提升iOLEDs电子注入效率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Richardson-Schottky(RS)热注入和Fowler-Nordheim(FN)量子隧穿两种电子注入模型展开讨论.
- 姜慧慧肖静殷照洋张连杨红芳高旭王穗东
- 关键词:电子注入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