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跗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跗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2例足背皮肤缺损伴肌腱、骨外露的患者,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29.2岁(21~56岁),碾压伤12例,砸伤6例,切割伤2例,电热烧伤2例,应用跗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伴肌腱、骨外露,供区给予植皮覆盖,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感觉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跗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小面积皮肤缺损伴肌腱、骨外露,具有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感觉及功能正常,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 李健伟冯磊孙海波宋立杰杜波马北辰袁恒涛高明
- 关键词:皮瓣皮肤缺损
- 抗凝治疗对下肢骨折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低风险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及物理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明显改善(P>0.05),但仍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在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改善,但对于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与传统预防方法无差异,故需在准确判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性基础上,合理使用抗凝治疗方案。
- 刘伟东田霖林史进高明冯磊宋立杰
- 关键词:抗凝治疗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 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8例足部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34.5岁(23~58岁),碾压伤11例,切割伤5例,皮肤冻伤破溃2例,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供区给予植皮覆盖,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感觉状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感觉良好。结论:应用踝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不臃肿,不影响穿鞋,感觉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 李健伟高明宋立杰杜波马北辰袁恒涛冯磊孙海波
- 关键词:显微技术踝前皮瓣
- 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传统皮瓣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开始开展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目前共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外观状况。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外形满意,其中2例感觉神经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胫神经感觉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除1例失败外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外观良好。结论: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不臃肿,不影响穿鞋,外观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 李健伟高明刘伟东冯磊袁恒涛孟祥龙史进
- 关键词: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