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迅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心理
  • 4篇心理健康
  • 4篇艾滋病
  • 3篇心理健康干预
  • 3篇受艾滋病影响...
  • 3篇健康干预
  • 3篇干预
  • 3篇艾滋病影响
  • 1篇心理应激
  • 1篇心理应激源
  • 1篇药物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应激源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治疗依从
  • 1篇治疗依从性
  • 1篇体检
  • 1篇中学生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篇黄小迅
  • 5篇朱广荣
  • 3篇孙霄
  • 3篇王真真
  • 2篇王瑜
  • 1篇王雪静
  • 1篇张拓红
  • 1篇周林
  • 1篇成诗明
  • 1篇杨一博
  • 1篇刘二勇
  • 1篇王冬梅
  • 1篇赖钰荃
  • 1篇何兴亮

传媒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B/HIV双重感染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和治疗依从性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选择已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三个县(区),通过定性研究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中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机制;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和探索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不良反应监测处理,医生主动监测优于患者自我监测,监测项目和范围有限、患者吸毒行为、流动性大等不能保证监测处理效果。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经济困难、吸毒行为、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等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目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需加强机构间沟通和参与,加强主动监测方式,扩大不良反应筛查项目和范围等。加强治疗初期督导、采取减免医药费用等使用提醒方式等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王冬梅杨一博黄小迅周林王雪静成诗明赖钰荃刘二勇张拓红
关键词:TB/HIV双重感染依从性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探索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家中父母有艾滋病患者的儿童。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也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发现,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很多研究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
王真真朱广荣黄小迅王瑜孙霄
文献传递
HIV抗体检测纳入常规体检的态度调查
2011年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市白领阶层,对于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列入常规体检项目的意向性,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三家普通中型公司的全体白领共155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55人中,50.65%的同意将HIV抗体检测纳入常规体检,79.8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单位体检检测HIV抗体。结论多数调查对象支持将HIV抗体检测纳入常规体检。
朱广荣何兴亮黄小迅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常规体检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探索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在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主要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心理支持,观察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王真真朱广荣黄小迅王瑜孙霄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卫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法
文献传递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探索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县受艾滋病影响的10~15岁儿童45名,进行为期10个月的综合心理支持,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有焦虑不安等负性心理体验的儿童占44.4%(20/45),干预后下降到20.0%(9/45);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偏执等各个因子,干预之后均显著改善。结论综合心理支持对于促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王真真朱广荣黄小迅王瑜孙霄
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1485例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学生心理常见应激源和应对方式,为了解中学生心理需求和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1485例学生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化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学习压力因子与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分别是1.37±0.84和1.27±0.91,为最主要的应激源。问题解决因子得分2.73±0.56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应激源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学习成绩,家庭因素等分层因素存在差异。相关性总体上,问题指向等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源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源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日常生活构成心理应激源,应关注发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在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黄小迅朱广荣
关键词:心理应激应激源中学心理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