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莹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献血
  • 5篇献血者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2篇油罐
  • 2篇油罐车
  • 2篇招募
  • 2篇罐车
  • 2篇爆炸事故
  • 2篇初次献血
  • 2篇初次献血者
  • 1篇动机
  • 1篇动机问卷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情绪
  • 1篇血量
  • 1篇血液
  • 1篇用血
  • 1篇用血量

机构

  • 9篇广州血液中心

作者

  • 9篇黄晓莹
  • 7篇陈锦艳
  • 5篇黎世杰
  • 5篇欧阳剑
  • 4篇何军
  • 3篇梁华钦
  • 3篇戴琳
  • 3篇黄健华
  • 2篇刘辉忠
  • 2篇黄珂
  • 1篇何博
  • 1篇柯蓉蓉
  • 1篇郑晓晓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4-2018年广州市全血献血者数据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和献血量变化情况,探讨全血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获得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全数据,分年度统计全血献血者人数、年龄分布、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结果:2014-2018年,18~25岁献血人数最高,占当年总献血人数45%~49%,其次分别为26~35岁、36~45岁、46~55岁;2014-2018年,18~25岁、46~55岁及56~60岁献血人数逐年递增,26~35岁及36~45岁献血人数逐年下降。2014-2018年,总献血人数先升后降,年度献血1次的献血者相对占比逐年下降,献血2次的献血者占比逐年增长,3次献血者占比变化不大;献血1次人数占比(87.49%)最高,其次分别为献血2次献血者(12.50%)及3次献血者(0.01%)。2014-2018年,2 U(400 mL)献血者占比最大,其次是1 U(200 mL)和1.5 U(300 mL);2 U献血者比例在2014-2017年由65.88%逐年增长到72.45%,2018年下降至69.89%;1 U献血者比例在2014-2017年由24.12%逐年减少到17.56%,2018年上升至19.83%;2014-2018年,1.5 U献血者占比在9.99%~11.99%波动,变化不大。结论:广州地区的全血献血者队伍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根据献血者的年龄分布应针对年轻人特别制订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策略。
黄健华陈锦艳柯蓉蓉谢桂芸黄晓莹黎世杰
关键词:招募
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基于前景理论模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利用量表调查方法,探求框架效应与高校学生献血意愿之间的中介和调节因子,剖析影响其参加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前景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分别设计获益型与损失型材料,编制无偿献血行为决策评价量表;对广州市2所综合性高校内共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量表调查,考察不同信息框架对其献血意愿的影响。结果阅读损失型材料的参与者表达了更高的献血意愿(M_(获得)=3.75,s=1.01;M_(损失)=4.04,s=1.01,t_((298))=-4.59,P<0.001);感知献血风险为信息框架与献血意愿的调节因子,即损失型量表使感知献血风险较高的参与者产生更高的献血意愿;而共情与感知他人需求为框架效应与献血意愿的链式中介因子,即损失型量表使参与者产生更多共情,从而更强烈地感知他人需求,进而增加献血意愿。结论感知献血风险、共情和感知他人需求是影响高校学生献血意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发现损失型的量表能激发其更高的献血意愿。建议使用不同关注点的宣传方式招募高校学生,观察其实际献血的行为,对比不同框架的效果。
欧阳剑戴琳黄晓莹陈锦艳何博梁华钦
关键词:无偿献血
动机问卷与障碍问卷调查对于招募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问卷调查对重新招募流失或(和)献血者的效果,确保血站固定献血者队伍对血源的有效保障和供应。方法针对有多次献血经历的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制作《献血动机问卷》、《献血障碍问卷》2种问卷(分别询问"最近1次献血的动机",如"救治病人而献血"等;和"不再参加献血的原因",如"附近没有献血点"等),于2020年5月18~25日,以末次献血时间在2018年1月1日~2018年5月17日的献血次数≥3次的13093名广州地区献血者为对象,发送包含对应电子问卷链接的短信,随机干预1组(n=4364):发放并要求填写《献血动机问卷》;干预2组(n=4364):发放并要求填写《献血障碍问卷》;对照组(n=4365):不发放任一问卷。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和平均干预效应(ATT)方法,分析3组献血者在发放问卷后2个月内再次献血(率)的差异。结果有效问卷(填写)返回率5.422%(710/13093),其中干预组1为7.424%(324/4364),干预组2为8.845%(386/4364)。返回问卷显示,干预组1献血者表示最近1次献血的动机是"献血能拯救病人"的得分为最高(2.31±0.79),干预组2献血者表示不再参加献血的障碍以"附近没有献血点"的得分为最高(2.31±0.80)。观察2个月后,ITT分析:各组别之间的再次献血率相近(Ps>0.05);ATT估计:再次献血率干预组1、干预组2分别为5.56%(18/324)、3.11%(12/386)(P<0.05)。结论献血动机问卷对于促进多次献血者再次(继续)献血起到了1种简单便捷的提醒作用,有助于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回归。
黄晓莹欧阳剑黎世杰陈锦艳戴琳梁华钦
关键词:献血动机献血者招募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收的10642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21例)和观察组(53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情况和献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版心理健康连续量表(MHC-SF)成人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积极健康情绪,有助于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献血工作的良好开展。
黄晓莹欧阳剑黄健华戴琳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初次献血者
新形势下广州地区无偿献血十年趋势变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区内无偿献血情况。方法调查2010-2019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无偿献血人数和人次、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和血液检测等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献血总人数和人次为267939人和326400人,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6.89%和18.53%;2019年女性献血人数比例已超过40%;献血者年龄以18~25岁占比最多,2010年18~25岁与26~35岁的献血人数分别占比50.1%与28.8%,但2019年分别下降至48.7%与25.2%;初次献血者一直是最主要献血人群,但二次献血者呈上升趋势。献血不合格率逐年下降,虽然2018年与2019年出现回升,但2019年不合格率(3.2%)仍然比2010年(5.5%)下降了2.3%。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发展正稳步发展,2010-2019年献血人数和次数呈上升趋势,献血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次数构成呈健康发展态势,且近几年血液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黄晓莹欧阳剑郑晓晓黄健华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者人口特征
广州油罐车爆炸事故后广州市响应应急招募献血人群特征调查分析
陈锦艳何军黄晓莹黎世杰黄珂刘辉忠
临床血液需求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和应用临床血液需求预测数学模型,为采供血机构招募策略的制定和工作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07-2011年的临床用血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并通过与实际临床用血量比较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经对比,建立的Y=T·S·C·I时间序列模型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2.8%。结论应用时间序列模型能在一定时期内较好地预测下一年度的临床用血需求情况,使我们能够提前制定缓解"献血淡季"的措施及进一步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全年献血招募计划,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提供有效的手段。
黎世杰陈锦艳何军黄晓莹
关键词:时间序列模型
互助无偿献血政策取消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的影响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全面取消互助献血政策对该市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1)在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2月(广州市正式取消互助献血政策日前后42个月)的无偿献(采)血数据,包括献全血和献血小板人次,按"月"做间断时间序列分析;2)随访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献过血[包括全血和成分血(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结果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取消互助献血的政策对献全血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献机采血小板的人次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2016年全血和血小板献血人次均以自愿献血为主(86.4%和60.8%);互助献血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双试剂)总体比自愿献血高(P<0.01),但是对于献血≥2次者不合格率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无论是互助献血者、自愿献血者或者是混合献血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的再次献血率均比取消互助献血前高(互助:4.7%vs 4.0%,自愿:24.8%vs 9.9%,混合:36.3%vs 28.1%,P<0.01);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再次献血率有所降低,但自愿献机采血小板者却有所提升。结论取消互助献血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没有发生负面影响,相反由于此前本中心为建设自愿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采取的各种措施显效,无偿献血人次有所升,临床用血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欧阳剑何军黄晓莹刘洁文陈锦艳梁华钦
关键词:自愿无偿献血
广州油罐车爆炸事故后广州市响应应急招募献血人群特征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民对重大事故发生后紧急招募的响应情况。方法分别收集"6·29"广州油罐车爆炸事故发生前后3d广州市街头6个固定献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6·29"广州油罐车爆炸事故发生后,广州市无偿献血人次大幅度上升(226%),其中响应400ml的人数明显上升(χ2=14.517,P<0.01),女性、36~55岁、初次献血者的响应度与男性比较(χ2=11.417,P<0.05)、18~36岁(χ2=49.651,P<0.05)、重复献血者(χ2=1.108,P<0.05)实际响应度高。结论重大事故引发的血液需求往往能引发市民的献血热情,不同的人群对应急招募的响应程度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指定不同的招募策略。
陈锦艳何军黄晓莹黎世杰黄珂刘辉忠
关键词:献血人群爆炸事故初次献血者响应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