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洁锋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导光
  • 4篇导光板
  • 4篇光学
  • 4篇背光
  • 3篇亮度
  • 3篇背光系统
  • 2篇微光学
  • 2篇二元光学
  • 1篇底面
  • 1篇亚波长
  • 1篇亚波长光栅
  • 1篇一体化
  • 1篇照度
  • 1篇双折射
  • 1篇模式识别
  • 1篇结构优化
  • 1篇光学模式识别
  • 1篇光学设计
  • 1篇光栅
  • 1篇非球面

机构

  • 5篇深圳大学

作者

  • 5篇徐平
  • 5篇黄洁锋
  • 3篇张旭琳
  • 3篇陈祥贤
  • 2篇刘加勇
  • 2篇王恺
  • 2篇万丽丽
  • 2篇黄海漩
  • 2篇李贝贝
  • 1篇王冰
  • 1篇梁钱
  • 1篇叶恩
  • 1篇段守富
  • 1篇黄燕燕
  • 1篇苏志杰
  • 1篇徐海东
  • 1篇亓森林

传媒

  • 2篇光学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集成导光板研制被引量:3
2013年
报道研制1.8英寸新型集成导光板,其上下表面分别直接熔合非球面半柱状微结构阵列和微棱镜结构阵列,实现目前典型背光模组中双层正交棱镜膜、扩散膜和导光板4层复杂膜系的功能.通过对比测试,得到该集成导光板背光模组的光能利用率、照度、亮度、照度均匀性和亮度均匀性分别是典型背光模组的1.43、1.43、0.97、0.89和0.70倍,验证了集成导光板设计思想的可行性.
徐平黄燕燕张旭琳黄洁锋李贝贝叶恩段守富苏志杰
关键词:背光模组照度亮度
导光板底面熔合微棱镜出射亮度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导光板底面直接熔合微棱镜取代目前背光系统平面反射膜和网点两层结构,推导了棱镜底角和出射亮度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提出导光板出射亮度方向角与棱镜远近光源底角的解析公式。用LightTools软件对导光板进行建模仿真,通过改变棱镜两个底角,得到出射亮度峰值方向和底角之间的变化规律。理论值与模拟仿真值基本符合,为背光模组一体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依据上述规律,设计出一体化导光板结构,其中,微棱镜近光源角为86°,远光源角为37°,亮度达到现行3M背光系统指标。
陈祥贤徐平黄洁锋张旭琳王冰李贝贝
关键词:光学设计背光系统导光板一体化
新型背光系统导光板技术被引量:14
2007年
传统背光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对新型导光板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设计方法包括利用导光板表面结构控制光的出射方向,通过偏光效应增加导光板的光能利用效率或者采用性能更优越的新型材料等,以达到导光板一体化、轻薄化和低成本目的。文章就目前新型导光板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导光板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陈祥贤徐平万丽丽黄洁锋王恺刘加勇
关键词:背光系统导光板亚波长光栅微光学二元光学
手机导光板熔合微光学阵列研究
2008年
为了研究手机侧发光背光模组,理论分析并模拟了在导光板表面直接熔合微光学结构的手机背光系统.结果表明,熔合微光学结构后,手机背光系统的出射光场发生变化,使得部分光线在偏离视场中心55°的方向上会聚,为设计新型集成手机微光学导光板奠定基础.
万丽丽徐平陈祥贤黄洁锋王恺刘加勇黄海漩
关键词:微光学背光系统导光板亮度
基于4f结构平面集成相关器系统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在基于4f结构的平面集成光电混合相关器系统中,由于采用折叠光路结构,增大了像差,降低了系统的识别能力。通过对平面集成光学相关器的结构分析,利用斜入射坐标理论,确定系统中微光学透镜的相位调制函数。对微光学透镜元件的相位函数进行分析,用Zemax软件优化系统以降低系统的像差,从而提高识别能力。通过分析像质评价图,得到优化后的系统最大光程差小于λ/4,达到了衍射极限。用Matlab软件对优化前后的系统进对比量化分析,优化后系统的识别能力提高了约0.8倍。表明优化后的像差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统的识别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徐海东徐平亓森林梁钱张旭琳黄洁锋黄海漩
关键词:光学模式识别结构优化二元光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