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雅兰

作品数:27 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新闻
  • 7篇媒体
  • 4篇媒介
  • 3篇新媒体
  • 3篇新闻生产
  • 3篇女性
  • 2篇新闻报
  • 2篇新闻报道
  • 2篇新闻学
  • 2篇性别
  • 2篇性别研究
  • 2篇社会
  • 2篇身份
  • 2篇受众
  • 2篇数据新闻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治理
  • 2篇媒介融合
  • 2篇美国华人
  • 2篇民族志

机构

  • 15篇暨南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日报传媒...

作者

  • 24篇黄雅兰
  • 4篇陈昌凤
  • 2篇仇筠茜
  • 2篇周勇
  • 1篇史安斌
  • 1篇朱小妮
  • 1篇钱晶晶
  • 1篇张伦

传媒

  • 4篇新闻春秋
  • 3篇国际新闻界
  • 3篇新闻界
  • 3篇全球传媒学刊
  • 2篇新闻大学
  • 2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新闻知识
  • 1篇新闻记者
  • 1篇中国记者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中国出版
  • 1篇对外传播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智华流”新趋势下的“模式出海”与国际传播生态重构被引量:3
2023年
“数智华流”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结合,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赋能更多草根个体与多元社群讲好故事,为更多样、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空间,助力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与策略升级。“数智华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平台和内容选择,打破美西方垄断,缩小数字鸿沟。未来需秉承并践行“发展、普惠、包容、共赢”的理念,助力全球信息更均衡流动。
刘滢朱泓宇史安斌相德宝钱晶晶张伦黄雅兰盛阳
关键词:数字鸿沟
从“受众”到“使用者”:网络环境下视听信息接收者的变迁被引量:31
2013年
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视听信息传播方式——电视,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本文考察了网络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视听信息的接收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本文认为,视听信息的接收者正在从被动接收、单次接收信息的"受众"(receiver)变为表现出主动选择和多向传播的信息"使用者"(uSer),而这种转变将带动视听信息传播路径的多级化和传播效果的多元化。
周勇黄雅兰
关键词:新媒体视听传播
“母亲的祖国”: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的传播体系及其对民族身份的建构
2018年
论文基于对美国加州一间华人基督教会的参与式观察,从个体和群体之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民族身份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置于跨国的社会语境中考察。研究发现,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华人基督教会的传播体系由话语修辞、日常交往和集体仪式三部分构成,从而对信众的日常生活、精神信仰和身份认同等产生全面影响。华人基督教会具有强化华人的民族身份的作用,而连结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则是通过话语修辞、日常交往和集体仪式而建构起来的"拟家庭关系"。
黄雅兰
关键词:宗教研究宗教传播基督教海外华人民族身份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评论教育的路径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的主体、形态和语态等发生了变化,对以文字评论为主体的传统新闻评论教育提出挑战。面对媒介融合潮流,新闻评论教育一方面应当密切关注技术前沿,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上回应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审慎地与社交媒体等传播技术和平台保持距离,以培养舆论领航员为己任,坚守逻辑思考和理性表达等核心教学内容。
詹蔷黄雅兰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评论新闻教育新媒体
“目击媒体”革新新闻生产与把关人角色——以谷歌新闻实验室为例被引量:23
2016年
随着新兴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强,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快速报道突发事件,催生"目击媒体"(eyewitness media)的出现。目击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专业新闻机构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源和信息,同时也造成了谣言和虚假信息广泛传播的现象。结合谷歌新闻实验室的创新实践,本文认为,专业新闻机构在目击媒体时代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充分利用新工具快速搜集和梳理社交媒体上的可靠信息源和信息素材;其次,核验信息的准确性并及时清理、辟谣虚假信息,让媒体工作者超越原先的"把关人"角色。
黄雅兰陈昌凤
关键词:网络谣言
从大众媒体到个性化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本文根据当前的媒体实践,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方式。区分了狭义和广义的人工智能新闻业的含义,并指出人机协作将是未来人工智能新闻业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大量案例总结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新闻生产的方式: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和消息源的拓展方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庞杂的网络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并根据无序的信息预测新闻事件及其发展趋势;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用户个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交特征进行对象化的新闻内容生产和呈现。总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业带来的种种变革能够促使新闻媒体从大众媒体向个性化媒体的转变。
黄雅兰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生产媒体转型个性化
“一大”前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妇女报刊实践——基于对《劳动与妇女》的考察
2023年
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2月创办周刊《劳动与妇女》,是处在萌芽期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探讨妇女问题的起点。基于对其报道文本和作者群体的考察,本文发现,《劳动与妇女》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了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机制,并且从政府与法律、教育与就业以及个体努力等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维度提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和方法。“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其最重要的分析框架,相比于此前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抽象引介,《劳动与妇女》更强调以阶级视角对本土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但是,对阶级的过分强调也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文化等其他因素,消解了性别议题的主体性和特殊性。
黄雅兰
关键词:沈定一妇女报刊
议题可见性与信息可视化:性别数据如何赋能女性新闻
2019年
当前,我国媒体中的女性新闻报道具有碎片化、娱乐化和女性立场不明确等局限性。数据科学的发展为纠正当前女性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革新报道选题和内容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性别数据的定义与性别数据鸿沟的现状;其次,结合当前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实践,介绍了获取性别数据的两种主要方式;最后,结合近年来国外新闻机构的报道实践,总结了性别数据赋能女性新闻报道的四种方式:性别数据驱动故事生成,交互可视化增进信息理解,对媒介内容进行监测和反思;工具开源与数据开放。
黄雅兰陈秋怡
关键词:数据新闻女性新闻
可供性与认识论:数字新闻学的研究路径创新被引量:19
2021年
本文探讨了可供性概念为数字新闻学提供的创新性认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可供性概念进入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旅行轨迹,特别是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应用和误用;接着,本文提出,当前数字新闻业作为生态系统的属性以及可供性本身的生态学视角,使得可供性概念具备了理解和分析数字新闻业的认识论潜能,应将可供性作为生态性的认知概念,而非工具性的技术特征;基于以上论证,本文认为,可供性概念为理解和检视数字新闻业提供了关系的、过程的和网络的分析视角。
黄雅兰罗雅琴
关键词:可供性认识论
数字新闻学的方法论探索:新闻生产网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数字新闻业态的发展变革给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网络化”趋势,总结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当前数字新闻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出新闻生产已经弥散至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信息网络和情感网络同时构成了新闻生产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能够对新闻生产网络进行有效检视的方法体系,计算传播研究、民族志研究和文本分析等研究路径和方法能够从不同维度对不同的行动者主体进行分析,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路径和方法则是未来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黄雅兰
关键词:网络分析民族志文本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