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其勇

作品数:49 被引量:446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脱氧
  • 16篇脱氧葡萄糖
  • 13篇发射型计算机
  • 12篇淋巴
  • 12篇PET/C
  • 12篇PET/CT
  • 11篇淋巴瘤
  • 10篇体层摄影
  • 9篇正电子
  • 9篇正电子发射
  • 9篇体层摄影术
  • 9篇显像
  • 8篇细胞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6篇动脉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血管
  • 6篇肿瘤
  • 6篇细胞淋巴瘤

机构

  • 27篇江苏省人民医...
  • 2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47篇丁其勇
  • 23篇李天女
  • 21篇滑炎卿
  • 19篇丁重阳
  • 17篇张国桢
  • 16篇孙晋
  • 14篇毛定飚
  • 14篇葛虓俊
  • 12篇黄庆娟
  • 12篇杨文平
  • 8篇徐绪党
  • 8篇陈建伟
  • 5篇王鸣鹏
  • 4篇刘标
  • 4篇吴威岚
  • 4篇郭喆
  • 3篇杨伟
  • 3篇管一晖
  • 3篇李洋洋
  • 3篇胡非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丁重阳李天女孙晋杨文平黄庆娟丁其勇徐绪党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螺旋CT在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判断胰头癌可切除性的方法和标准。方法 上海华东医院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使用螺旋CT对 18例胰头癌病人进行术前薄层多期扫描 ,将胰周血管受侵犯程度分为 4级 ,结合周围组织脏器的受累情况判断胰头癌的可切除性 ,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18例胰头癌病人 ,术前 9例判断可切除 ,实际 8例得到了根治性切除。准确率达 87 5 % ,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达 90 %。结论 利用血管受侵犯程度分级 ,螺旋CT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胰头癌的可切除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袁祖荣王巍滑炎卿唐健雄涂彦渊丁其勇罗恩钊
关键词:螺旋CT胰头癌可切除性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
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错构瘤的CT征象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手术病理或2年以上随访证实的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17~76岁,平均43岁,女性36例,男性17例。健康体检发现48例,因呼吸系统症状就诊发现5例。分别使用单层螺旋CT、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和层距2mm~10mm之间,其中平扫7例,平扫+增强46例。观测SPN形态和大小用肺窗(WW-1000~-1500HU),测定病灶密度和强化程度用纵隔窗(WC40~50HU)。手术、经皮肺穿刺或胸腔镜活检病理证实17例,随访证实36例。结果均为单发病灶,直径小于20mm者44例,大于20mm者9例;边缘光滑者11例,边缘分叶和(或)长毛刺者42例;密度均匀者15例,不均匀者38例,测得钙化或(和)脂肪密度者15例;注射对比剂后轻度强化者2例,无强化者51例。结论肺错构瘤以周围型孤立性结节居多,直径多在2cm以下,可见边缘分叶或(和)长毛刺,平扫密度高或呈岛状高密度,常见散在性钙化,典型者内见脂肪密度或(和)爆米花样钙化,增强扫描不强化。
滑炎卿丁其勇唐平吕帆真殷于磊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错构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LungCARE软件在肺结节容积测量中的一致性评价
2008年
目的评价Siemens sensation16层螺旋CT的LungCARE软件重复测量肺结节容积的一致性。方法2位CT诊断医师使用附机的LungCARE软件,分别测量27例病人116个肺结节的三维容积,其中第一位医师需再测量1次,因此获得A、B、C三组数据。用Bland and Altman分析方法,评价测量者内(A与C)和测量者间(A与B)所获结果的一致性,并用配对t检验评价2名测量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名测量者内部的一致性限值为-0.078±4.12%,下限为-4.198%(95%CI:-4.21~-3.80%),上限为4.042%(95%CI:4.03~4.05%);2名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限值-0.065%±3.72%,下限为-3.785(95%CI:-3.08~3.77%),上限为3.655%(95%CI:3.64~3.67%),误差均小于5%。用SPSS15.0软件将A、B和A、C两组数据的差值进行配对检验,t=-1.366,P=0.17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emensLungCARE测量肺结节三维容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应用时应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
丁其勇杨璐滑炎卿
关键词: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容积测量图像处理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cT或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cT或18F—FDGPET—CT表现特点。结果单肺病灶7例,双肺病灶7例,其中单发实变影3例,单发肿块影3例,单发结节影1例,多发结节影1例,肿块影合并结节影、斑片状影1例,实变影合并斑片状影4例,弥漫性问质性病变1例。9例有支气管充气征,5例有cT血管造影征。2例FDG代谢不均匀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超过2.5。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性表现主要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实变影,内有支气管充气征,18F—FDG高代谢,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李天女黄庆娟丁重阳朱晓华丁其勇陈建伟
关键词: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软斑块的准确性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内斑块密度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4具成年人尸体心脏标本,将取自标本心室内血栓和心包脂肪颗粒(大小分别为2.0、1.5、1.0、0.5 mm)置入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内斑块。对比剂配成1:30、1:40、1:50 3种浓度注入冠状动脉内。原始数据以2种不同层厚(1.00、0.75 mm)重建横断面图像。结果当对比剂浓度为1:30时,血栓CT值分别为10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13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脂肪CT值分别为-23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9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27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3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40时,血栓CT值分别为79 HU (层厚1.00 mm、大小2.0 mm)、8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73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80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10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1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35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25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50时,血栓CT值分别为53 HU(层厚1.00mm、大小2.0 mm)、60 Hu(层厚1.00mm、大小1.5 mm)、63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5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64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67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145 HU(层厚0.75 mm、大小0.5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8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0.5 mm)�
毛定飚滑炎卿张国桢王鸣鹏吴威岚胡非丁其勇葛虓俊
关键词:冠状血管冠状动脉疾病
支气管树黏液表皮样癌三例被引量:2
2014年
例1 女,27岁.胸闷伴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痰2周,少量白黏痰,起初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9℃,于2009年12月9日就诊,抗炎治疗后体温恢复至正常.体检:左肺听诊呼吸音低,无明显哕音.气管镜:左侧主支气管内新生物,堵塞管腔.活检病理:黏液表皮样癌.肺功能检查: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残/总百分比轻度增高,气道阻力在正常范围.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表现:左主支气管腔内有一椭圆形结节,大小约为2.6 cm×0.9 cm× 1.3 cm,边界清晰,有浅分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直径约1.3 cm的类圆形钙化结节,软组织密度部分FDG代谢轻度不均匀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9,左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未见增高;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图1).手术见:左主支气管内1.0 cm ×2.0 cm椭圆形肿瘤,阻塞上叶支气管开口,基底部位于上、下叶分嵴外侧.病理检查:左侧主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伴骨化,残端阳性,主肺动脉窗、气管隆突下、左肺门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
丁重阳李天女黄庆娟孙晋王聪丁其勇陈建伟张清波刘标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支气管树软组织密度氟代脱氧葡萄糖通气功能障碍体温恢复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毛定飚谭德炎滑炎卿丁其勇葛虓俊王鸣鹏张国桢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变异影像学诊断血流动力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上呼吸道CT测量被引量:1
2005年
丁其勇吴威岚滑炎卿毛定飚葛虓俊张国桢
关键词:CT测量病人上呼吸道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病
多层螺旋CT肺容积测定与肺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的相关性及其在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中的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38例,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24例,其中20例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在1周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于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结果MSCT的肺容积指标其中的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PFT的肺总量的相关性最佳(r=0.961,P<0.01);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容积差(Vin-Vex)与最大肺活量(MVC)、容积比(Vex/Vin)与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0.899,P<0.01;r=0.772,P<0.01;r=0.614,P<0.01)。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Vin、Vex、Vex/Vin均有显著升高(P<0.058),与PFT的表现相一致。结论MSCT测定的肺容积指标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葛虓俊张国桢滑炎卿毛定飚丁其勇朱砚萍单林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功能MSCT肺通气功能阻塞性呼气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