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慧霞

作品数:28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变质
  • 9篇变质作用
  • 9篇部分熔融
  • 7篇岩石
  • 7篇造山带
  • 7篇喜马拉雅造山...
  • 7篇俯冲
  • 6篇青藏高原
  • 6篇冈底斯
  • 5篇岩浆
  • 4篇地壳生长
  • 4篇青藏
  • 3篇地体
  • 3篇东段
  • 3篇岩浆弧
  • 3篇岩石成因
  • 3篇深部
  • 3篇始新世
  • 3篇拉萨地体
  • 3篇花岗斑岩

机构

  • 2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作者

  • 28篇丁慧霞
  • 19篇张泽明
  • 14篇董昕
  • 9篇向华
  • 8篇田作林
  • 5篇侯青叶
  • 3篇苟正彬
  • 3篇刘东盛
  • 3篇贺振宇
  • 2篇严溶
  • 2篇张宁
  • 2篇李梦梅
  • 1篇王新宇
  • 1篇林彦蒿
  • 1篇王必任
  • 1篇黄丁伶
  • 1篇朱洛婷
  • 1篇水新芳
  • 1篇祁敏
  • 1篇曹铁宁

传媒

  • 11篇岩石学报
  • 4篇2014年中...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与印度大陆差异性俯冲被引量:11
2019年
印度与亚洲大陆新生代碰撞-俯冲形成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由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组成.超高压榴辉岩分布在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段,由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帘石、蓝晶石和金红石组成.超高压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2.6~2.8GPa和600~620℃,其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和低程度熔融.超高压榴辉岩的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年龄分别为~50Ma、45~47Ma和35~40Ma,指示一个快速俯冲与快速折返过程.高压榴辉岩产出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东段,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和金红石组成.高压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2.1GPa和>750℃,叠加了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与强烈部分熔融.高压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可能分别是~38 Ma和14~17 Ma,很可能经历了一个缓慢俯冲与缓慢折返过程.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的存在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约在51~53Ma碰撞后,印度大陆地壳的西北缘陡俯冲到了地幔深度,导致表壳岩石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而印度大陆地壳的东北缘平缓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导致表壳岩石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
张泽明丁慧霞丁慧霞董昕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大陆俯冲喜马拉雅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正>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出露了一段约25 km长的、连续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
丁慧霞张泽明董昕田作林水新芳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正>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南部变质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认为这些变质岩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我们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拉萨地体经历了不同时代...
张泽明董昕贺振宇向华严溶林彦蒿丁慧霞
文献传递
地质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近年来,地质类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来源多方面。笔者设计了地质类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王必任王伟清丁慧霞
关键词:心理压力
俯冲带部分熔融被引量:12
2020年
俯冲带是地幔对流环的下沉翼,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物理与化学系统。俯冲带具有比周围地幔更低的温度,因此,一般认为俯冲板片并不会发生部分熔融,而是脱水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水化的洋壳俯冲过程中可以发生部分熔融。特别是在下列情况下,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是俯冲带岩浆作用的重要方式。年轻的大洋岩石圈发生低角度缓慢俯冲时,洋壳物质可以发生饱和水或脱水熔融,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太古代的俯冲带很可能具有与年轻大洋岩石圈俯冲带类似的热结构,俯冲的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可以形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平俯冲大洋高原中的基性岩可以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埃达克岩。扩张洋中脊俯冲可以导致板片窗边缘的洋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与俯冲洋壳相比,俯冲的大陆地壳具有很低的水含量,较难发生部分熔融,但在超高压变质陆壳岩石的折返过程中可以经历广泛的脱水熔融。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幔深部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相互作用是碰撞造山带富钾岩浆岩的可能成因机制。碰撞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可经历长期的高温与高压变质和脱水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石。
张泽明丁慧霞丁慧霞董昕
关键词:俯冲带热结构部分熔融脱水熔融埃达克岩
藏南亚东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早古生代的花岗质片麻岩产出在青藏高原南部亚东地区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岩石学研究表明,这些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它们的SiO_2含量为68.04%~76.55%,铝饱和指数(A/CNK)为1.04~1.14,属钙性-钙碱性弱过铝-过铝质岩石。它们的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相对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三个样品获得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91Ma、512Ma和501Ma,代表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它们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8.1^+0.1、-5.9^-2.1和-4.8^+6.7,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440~1959Ma、1585~1826Ma和1028~1762Ma。本研究表明,亚东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包括I型和S型花岗岩。I型花岗岩以K_2O/Na_2O<1、弱过铝质和刚玉标准矿物分子数<1为特征,具较高且正的锆石εHf(t)值,或相对集中的负的εHf(t)值。I型花岗岩显示岩浆弧花岗岩的特征。S型花岗岩以K_2O/Na_2O>1、过铝质和刚玉标准矿物分子数>1为特征,锆石εHf(t)值均为低的负值,且变化范围较大。本文和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I型和S型花岗岩在喜马拉雅地体广泛存在,这为冈瓦纳超大陆北缘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苟正彬张泽明董昕丁慧霞向华雷恒聪李旺超唐磊
关键词:花岗质片麻岩早古生代冈瓦纳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洞片麻岩穹窿的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错那洞穹窿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一系列片麻岩穹窿之一,因其赋存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而倍受关注。本文对错那洞穹窿核部产出的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白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揭示穹窿的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限定。岩石学研究表明,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片岩的共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钛铁矿+金红石,为典型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岩。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为670℃和9. 0kbar,并未经历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片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47~29Ma,即经历了一个较长期(~20Myr)的变质演化过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错那洞片麻岩穹窿具有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其它片麻岩穹窿相同的成因,穹窿核部的中级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其变质作用发生在印度大陆向拉萨地体之下低角度俯冲过程中;穹窿核部淡色花岗岩是高分异的异地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下部高温高压麻粒岩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熔体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产物。此外,本文研究成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和性质提供了进一步约束。
丁慧霞李文坛江媛媛
关键词:早始新世淡色花岗岩喜马拉雅造山带
冈底斯岩浆弧东端石榴斜长角闪岩的晚白垩世岩浆与变质作用记录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冈底斯岩浆弧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形成在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安第斯型造山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喜马拉雅型造山过程中,是研究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弧东端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石榴斜长角闪岩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绿帘石、白云母和石英组成,含少量金红石和钛铁矿,具有基性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石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820℃和~1.67GPa,形成深度相当于55km。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具有继承的岩浆核和变质边。锆石岩浆核具有条带状环带,相对高的HREE含量(平均值为1150×10^(-6))和高的Th/U比值(0.51~0.95),给出了90.4±1.7Ma(MSWD=0.32)的原岩结晶年龄。锆石的变质边不具环带,具有较低的HREE含量(平均值为58.5×10^(-6))和低的Th/U比值(0.29~0.40),给出了86.7±5.7Ma(MSWD=0.15)的变质年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东端晚白垩世辉长岩经历了近侵入同期的高压高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大体积幔源岩浆的底垫和增生导致岩浆弧发生了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和加厚。
牛志祥张泽明张泽明丁慧霞张宁张宁
关键词:晚白垩世辉长岩部分熔融冈底斯岩浆弧
拉萨地体北部晚寒武纪超高钾火山岩及其成因研究
<正>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是冈瓦纳大陆内部陆块聚合及冈瓦纳大陆周围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重要时期。现有的研究表明,冈瓦纳大陆可能在中-晚寒武纪完全聚合,但此时冈瓦纳北缘是否为活动大陆边缘仍存在争议(计文化等,2009;Zhu...
丁慧霞张泽明严溶林彦蒿姜鸿颖黄博涛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被引量:27
2017年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心由高级变质岩系和淡色花岗岩构成,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本文评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主要内容包括:(1)造山带核部具有"三明治"结构,高级变质和部分熔融的高喜马拉雅系列(GHS)夹持在较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系列(THS)和低喜马拉雅系列(LHS)之中,GHS的变质作用程度具有向上和向下部构造层位降低的特征。高喜马拉雅系列主要由高压麻粒岩相到榴辉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具有>1.2~1.6GPa和>700~800℃峰期变质条件,顺时针型变质作用P-T轨迹,其进变质以增温增压为特征,退变质早期为近等温或增温降压过程,晚期为降温降压和近等压降温过程;(2)在造山带西段,紧邻缝合带产出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4.4~4.8GPa和560~760℃的峰期变质条件和顺时针型P-T轨迹,并在退变质中期出现加热过程;(3)尽管造山带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在中、高温条件下,但岩石中的石榴石都保存有明显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生长成分环带特征;(4)造山带变质核下部发育反转的中、高压型变质序列;(5)在造山带核部,变泥质和长英质麻粒岩的强烈部分熔融主要是增压、增温进变质过程中的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熔融,和近等温或增温降压过程中的黑云母脱水熔融,可以形成花岗质和英云闪长质熔体。加厚下地壳的高变质温度足以使各种成分岩石(包括基性岩)发生深熔,而不需要外来热源;(6)造山带变质核经历了长期的变质演化过程,其进变质始于~47Ma,峰期变质发生在~25Ma,退变质持续到~15Ma。这些岩石也记录了持续的(超过20Myr)高温变质和部分熔融过程。在造山带西段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46Ma的峰期变质年龄和~40Ma的退变质年龄,所以经历了一个快速俯冲与折返过程;(7)印度大陆西缘与岛弧的碰撞(造山带西段)
张泽明董昕丁慧霞田作林向华
关键词: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持续时间喜马拉雅造山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