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建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9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免疫
  • 8篇病理
  • 6篇蛋白
  • 6篇细胞
  • 5篇淋巴
  • 5篇免疫组织
  • 4篇肿瘤
  • 4篇组织化学
  • 4篇腺癌
  • 4篇免疫组化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新生儿
  • 3篇亚群
  • 3篇严重急性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综合征

机构

  • 1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8篇万建伟
  • 12篇罗玉凤
  • 10篇陈杰
  • 9篇曹金伶
  • 8篇卢朝辉
  • 7篇王德田
  • 6篇沈霞
  • 3篇施诚仁
  • 3篇邱红梅
  • 3篇刘一宁
  • 3篇陈方
  • 3篇蔡威
  • 3篇罗玉风
  • 2篇霍真
  • 2篇冯瑞娥
  • 2篇武莎菲
  • 2篇冯爱君
  • 2篇荣烨之
  • 2篇张宏图
  • 2篇刘键平

传媒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五届全国诊...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区别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 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在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11q13和 1p的杂合子缺失 (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方面的差别 ,试图找出能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指标。方法 对 2 2例临床确诊为良性 (12例 )或恶性 (10例 )的嗜铬细胞瘤 :(1)分析组织形态 ;(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i 6 7、p5 3、嗜铬粒素A、S 10 0、增殖细胞核抗原及survivin表达 ;(3)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 ;(4 ) 12例附有正常组织的肿瘤 (7例良性 ,5例恶性 )用显微切割获取肿瘤和正常组织 ,分别提取DNA ;用 8种引物进行PCR扩增 ,分析 11q13和 1p的LOH及MSI。结果 全组 2 2例肿瘤均未见不典型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数除 1例恶性肿瘤为 2 3/ 10HPF外 ,余均≤ 1/ 10HPF ,2例恶性肿瘤有广泛坏死。良性组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少于恶性组 ,良性与恶性组平均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之比为 0 73%∶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DNA倍体良性与恶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11q13和 1pLOHMSI良性和恶性组的差别由于例数少 ,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仅Ki 6 7阳性表达 >
刘彤华陈原稼武莎菲高洁蒋卫君卢朝辉关键魏拴增罗玉凤曹金玲万建伟
关键词:恶性嗜铬细胞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织化学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及p16^(INK4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 p16^(INK4A)(简称 p16)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HPV DNA)在这两种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法检测30例子宫颈腺癌和1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 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0例子宫颈腺癌和1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 HPV DNA。结果在30例子宫颈腺癌中21例 p16蛋白阳性(70%),而1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3例为阳性。在子宫颈腺癌中 p16蛋白呈弥漫性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呈不规则斑点状阳性表达,而且总体强度较弱。HPV16和18在20例子宫颈腺癌中9例(45%)阳性,即细胞核内观察到点状棕黄色颗粒。10例子宫内膜腺癌均为阴性。结论鉴于 p16蛋白的表达模式比 HPV DNA 的检测敏感性高,且易于操作,故建议将其作为区分宫颈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辅助指标,特别是在活检或诊刮时应增加 p16蛋白和 HPV DNA 的检测。
孟芝兰郭丽娜罗玉凤曹金伶万建伟刘彤华
关键词:腺癌蛋白质P16乳头状瘤病毒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改变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详细检查 7例SARS患者的肺、心、脾、肝、肾等标本的大体特点及用常规方法研究光镜下SARS累及各脏器的病变特点。结果  7例中 ,病程短 (5d)的患者肺部表现以肺水肿为主。与通常的肺水肿相比 ,其水肿液中纤维素成分多 ,可见透明膜形成。 5例病程超过 3周的患者出现肺泡内机化及肺泡间隔内的纤维母细胞增生 ,造成肺泡的实变和闭塞。 6例可见到肺小血管内的微血栓。 7例均可见到散在的肺出血、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 2例可见真菌感染 ,1例累及左全肺及右肺部分区域 ,还累及心脏和肾脏 ,1例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多表现为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窦组织细胞增多。 5例心脏有明显的肥大 ,2例有心内血栓 ,1例有灶性心肌炎 ,1例为真菌性心肌炎。 7例中有 1例为结节性肝硬化 ,另 1例出现广泛的肝细胞带状坏死。脾内均有白髓变小或消失 ,红髓明显充血和出血。 1例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但其内淋巴滤泡亦减少 ,有明显充血和出血及窦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SARS的主要病变为肺 ,以各期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变为基本特征。
陈杰张宏图谢永强万建伟卢朝辉王德田王青峙薛新华司文学罗玉凤邱红梅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理特点呼吸功能不全冠状病毒免疫系统
肝素对新生儿应用外源性脂肪的降血脂作用被引量:4
1994年
在新生儿全肠外营养(TPN)中,通过对肝素组及非肝素组连续1周应用外源性脂肪期间,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磷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_1、载脂蛋白B、总游离脂肪酸等指标的动态观察及比较,证明肝素在新生儿应用外源性脂肪时确有降血脂作用。通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的监测,认为1ml10%脂肪乳剂用肝素2U的剂量是安全的。
蔡威陈方李敏施诚仁刘一宁万建伟
关键词:肝素胃肠外高营养新生儿
SARS尸检的肺部病理改变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尸检肺部标本,总结SARS的肺部病变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检查SARS患者肺脏标本的大体特点,并用常规方法研究显微光镜下SARS累及各肺叶的病变特点。结果7例SARS患者的双肺均明显膨胀,镜下表现以弥漫性肺泡损伤(DAD)不同时期的病变为主。7例均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肺水肿尤以早期明显。病程超过3周者开始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纤维性闭塞。几乎每例都可见到小血管内的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2例可见曲霉菌感染,1例累及左全肺及右肺部分区域,1例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多表现为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窦组织细胞增多。结论SARS肺可能为SARS病毒造成的弥漫性肺泡损伤,表现为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的严重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泡及细支气管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出现透明膜,继而出现肺泡内机化及肺泡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共同使肺泡萎陷、机化,最终形成纤维化实变。肺门淋巴组织的减少可能是此病影响免疫系统的又一形态学表现。
陈杰谢永强张宏图万建伟王德田卢朝辉王青峙薛新华司文学罗玉风邱红梅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理改变
S100A4及CEACAM-1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100A4及CEACAM-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102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标本,分析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及Histofine...
孙健罗玉凤曹金伶万建伟崔全才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S100A4
文献传递
SARS的病理改变被引量:1
2003年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SARS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其诸多问题尚不清楚.我国大陆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对少数病人的尸检为阐明此病的病理改变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毕竟例数有限,对深入研究其病理改变及病变演化的规律尚有一定局限,因此进一步搜集病例并深入进行系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陈杰张宏图谢永强万建伟卢朝辉王德田王青峙薛新华司文学罗玉风邱红梅
关键词:非典型性肺炎肺水肿肺泡间隔纤维母细胞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 AAH 临床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检测 p53、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甲状腺转录因子(TFF-1)、p16、Ki-67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8例 AAH 平均年龄52岁,男女比例1:3,2例长期吸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例既往有其他部位肿瘤病史,4例并发肺腺癌;CT 检查可见肺内单发或多发小片状高密度影;镜下观察可见肿物直径1~6 mm,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均为高级别病变,其中3例可见低级别病灶区域;4例经过化疗,术后随访7例,平均随访23个月无复发或病灶增多扩大等;免疫组织化学 AAH 中5例 p16阳性,5例 TTF-1阳性,5例中除1例 Ki-67增殖指数为10%外其余4例均为1%,1例 p53阳性,1例EGFR 阳性,c-erbB-2均阴性;4例 AAH 合并肺腺癌中的腺癌组织中2例 p16阳性,4例 TTF-1阳性,4例 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2%、2%、5%和40%,1例 p53阳性,3例 EGFR 阳性,c-erbB-2均阴性。结论AAH 与肺腺癌时有相伴发生,对诊断 AAH 患者应结合高分辨 CT 密切随诊,多发性 AAH 通过临床、影像(CT)结合形态学改变的综合判断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霍真刘鸿瑞万建伟
关键词:肺肿瘤癌前状态
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肺组织病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组织学观察,探讨SARS肺部病变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常规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合CD8、CD20、CD34、LCA、CD56、CD68及AE1/AE3等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等在肺病变中的数目及分布特点,观察肺组织内血管变化、肺泡上皮增生以及机化和纤维化改变,从而分析SARS肺病变的特点。结果从病变早期至早期纤维化,SARS肺组织中毛细血管数目增多,血管分布符合肺泡壁结构轮廓;炎细胞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数目下降而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增多;Ⅱ型肺泡上皮显著增生;在晚期纤维化及实变的肺组织中,血管数目减少,管腔增大,分布分散,失去肺泡壁的结构轮廓。结论SARS肺部病变具有血管反应、渗出、增生及纤维化等特点,其中巨噬细胞渗出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卢朝辉陈杰罗玉凤曹金伶万建伟王德田张宏图谢永强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尸检肺组织
新生儿应激状态下胰岛素对外源性脂肪清除的影响
1996年
17例胎龄>35周的新生儿,分成胰岛素组8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TPN时脂肪乳剂清除的影响。结果显示胰岛素组7天观察中,TG、TC和PL下降,对照组TPN第3天TG、TC升高,仅在第7天下隆。表明胰岛素1u·kg^(-1)·d^(-1)有降血脂作用。HDL-C,LDL-C及Apo-A_1,Apo-B的变化与上述变化有关。
蔡威陈方施诚仁佘亚雄刘一宁万建伟
关键词:胰岛素脂肪乳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