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4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滨海防护林土壤氮组分对凋落物和根系去除的响应被引量:8
- 2019年
- 在亚热带滨海防护林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和纹荚相思4种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分析土壤易变性氮组分和酶活性对地上、地下碳输入减少的响应。结果显示,处理两年后,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去除凋落物显著降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矿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去除根系处理对土壤氮组分影响不显著;去除根系显著增加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矿质氮含量;去除根系和凋落物显著降低木麻黄人工林土壤铵态氮含量;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均未显著改变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氮组分含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组分含量对处理的响应与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有关。研究发现,来自于凋落物和根系的易变性碳输入减少,会影响微生物对氮的矿化和转化能力。在纹荚相思人工林中,微生物酶活性对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响应不敏感,表明纹荚相思人工林对易变性有机质输入的减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 梁艺凡梁艺凡桑昌鹏万晓华林宇黄志群
- 关键词:土壤氮酶活性人工林
- 亚热带21个树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的关系
- 2024年
- 森林凋落物的养分归还对于维持土壤碳库和养分循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亚热带人工幼林的21个树种为对象,分析各树种的叶片和根系功能性状与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凋落物量、现存量与养分归还量差异显著,其中米老排的年凋落物量(689.2 g·m^(-2)·a^(-1))和现存量(605.1 g·m^(-2))最高,柳杉的年凋落物量(36.0 g·m^(-2)·a^(-1))和现存量(10.0 g·m^(-2))最低。21个树种的氮归还量为3.0~48.3 kg·hm^(-2),其中最高为闽粤栲;21个树种的磷归还量为0.1~2.0 kg·hm^(-2),最高为枫香。氮、磷归还量最低的树种均为柳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叶片氮含量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对凋落物量有显著的负影响,细根组织密度对凋落物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叶片氮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根长对现存量有显著的负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具有较高叶片干物质含量的树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降低凋落物产量来减少氮归还量,而具有较高细根组织密度的树种通过显著增加凋落叶氮含量从而增加氮归还量;具有较高叶片氮含量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的树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降低凋落物产量从而减少磷归还量。在亚热带营造人工林时,要考虑叶干物质含量低、细根组织密度大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产量和氮、磷养分归还量,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林地生产力。
- 林晓瑜万晓华贾辉黄志群邹秉章王思荣
- 关键词:人工林养分归还功能性状凋落物
- 不同凋落物质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1年
-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福建南平峡阳林场7年生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进行添加8种不同凋落物处理3年后,分析不同质量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高质量的桉树凋落物会使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生物量比添加杉木凋落物分别增加了27%、35%和19%,而添加低质量的樟树凋落物使得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较杉木显著降低29%和10%。(2)桉树凋落物添加下土壤真菌/细菌比(0.14)显著高于其他凋落物添加的比值,樟树凋落物添加下土壤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1.64)显著高于其他凋落物添加处理的比值。(3)不同质量凋落物添加处理对土壤pH和碳氮比无显著影响。毛竹凋落物添加下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最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碳含量与土壤中脂肪酸总量、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菌根真菌具有正相关关系。烷基碳(Alkyl C)与脂肪酸总量、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细菌、真菌及真菌细菌比均有正相关性。甲氧基碳(N-alkyl C)、氧烷基碳(O-alkyl C)和芳碳(Aryl C)与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比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烷基碳(Alkyl C)与16︰1ω7c、18︰1ω7c、18︰2ω6c、18︰1ω9显著正相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可见,不同树种之间凋落物烷基碳组分的差异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重要指标。
- 张冰冰万晓华杨军钱王涛黄志群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 福建万木林101种常见木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12
- 2011年
-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8~2.93mg.g-1,几何平均值为0.94 mg.g-1;N/P变化范围为6.47~34.90,几何平均值为18.49.群落叶N/P平均水平均高于全球、全国和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平均水平,说明本区的常绿阔叶林更易受P限制.在不同生长型中,只有落叶木本与常绿木本、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叶片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5),而不同生长型叶片N/P无显著差异.不同科之间,只有大戟科叶的N含量与其他科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科之间的N、P含量和N/P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林志斌严平勇杨智杰万晓华陈光水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NP化学计量学
-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对凋落叶分解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根系向凋落物层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研究根系存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三明市楠木和格氏栲林进行1年的凋落叶分解试验,设置有根处理和无根处理(对照),研究根系生长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解360 d后,有根处理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干重残留率比对照分别降低8.4%和19.7%;根系在分解前期(90~180 d)对凋落叶分解影响最为显著。在分解360 d后,与对照相比,有根处理凋落叶碳、氮、磷残留率在楠木人工林分别降低6.0%、19.1%和20.6%,在格氏栲人工林分别降低21.3%、23.2%和20.5%。在整个分解过程中,根系生长对凋落叶水解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分解180 d时,楠木和格氏栲有根处理凋落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111.4%和92.4%。碳、氮、磷残留率与纤维素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会通过养分吸收和刺激氧化酶活性来加速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
- 许子君万晓华梁艺凡施秀珍
- 关键词:根系凋落叶分解速率酶活性
- 邻体树种多样性对杉木叶片氮与钾、钙、镁计量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邻体树种多样性对元素计量比的影响,以期为亚热带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养分利用效率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型野外树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选取具有不同树种丰富度(1、4、8、16、32)的样地,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中心区域,选取8株目标树,测定其叶片氮(N)、钾(K)、钙(Ca)和镁(Mg)等养分含量,并计算其与邻体树之间功能性状差异。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邻体树种丰富度、树种间功能性状差异以及邻体树高指数对目标树叶片氮与钾、钙、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1)杉木与邻体树之间的比叶面积不相似性显著降低了杉木叶片氮钾比(N∶K)和氮镁比(N∶Mg),但不影响杉木叶片氮钙比(N∶Ca);2)邻体树种丰富度增加,且提高了杉木叶片氮镁比(N∶Mg);3)邻体树高指数(遮荫程度)显著降低了杉木叶片氮钙比(N∶Ca)。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杉木和邻体树之间根组织密度的不相似性对杉木叶片N∶Ca的影响由正效应逐渐转为负效应。【结论】在亚热带地区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树木邻体树种功能性状差异,促进钙、镁、钾等养分资源的利用,改善树木的养分平衡状况。
- 笪明慧冉松松傅彦榕邹秉章王思荣万晓华余再鹏黄志群
- 关键词:功能性状
- 次生林不同演替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 2021年
- 本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选取了5个演替阶段(4~5年、8~12年、18~22年、25~30年和35~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脂肪酸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均在8~12年林分最高。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和真菌细菌比均在4~5年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5年林分和25~30年林分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磷比、pH、铵态氮、土壤容重以及全碳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林龄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郑荧枫李雪万晓华邹秉章王思荣黄志群
-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
-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被引量:46
- 2017年
- 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取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对不同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氮矿化速率进行为期一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的研究,分析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占总土壤矿质氮库的55.1%~87.5%和56.1%~79.1%,林分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格氏栲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库和矿质氮库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在植物非生长季节(10月至次年2月)较大,在植物生长季节(3—9月)较小.各林分全年土壤净硝化速率均较低,净氨化速率是净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存在形式,林分类型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人工林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月份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各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均在11月和2月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矿质库及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而非数量控制.
-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凋落物
-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6年
-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雷海迪尹云锋刘岩万晓华马红亮高人杨玉盛
- 关键词:生物炭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结构杉木人工林
- 亚热带树种在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与叶片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 贾辉朱敏余再鹏万晓华傅彦榕王思荣邹秉章黄志群
- 关键词:比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