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习丙文

作品数:124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3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团头鲂
  • 27篇单胞菌
  • 25篇气单胞菌
  • 24篇养殖
  • 19篇嗜水气单胞菌
  • 18篇孢子虫
  • 14篇基因
  • 12篇鱼类
  • 11篇银鲫
  • 11篇水产
  • 11篇孢子虫病
  • 9篇碘泡虫
  • 9篇异育
  • 9篇粘孢子虫
  • 9篇受体
  • 9篇寄生
  • 8篇异育银鲫
  • 8篇饲料
  • 8篇孢子
  • 7篇水产养殖

机构

  • 1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5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7篇上海海洋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苏省水生动...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通威(集团)...

作者

  • 121篇习丙文
  • 76篇谢骏
  • 39篇陈凯
  • 33篇潘良坤
  • 22篇周群兰
  • 21篇梁利国
  • 20篇刘波
  • 17篇戈贤平
  • 17篇任鸣春
  • 10篇高金伟
  • 10篇缪凌鸿
  • 9篇滕涛
  • 8篇徐跑
  • 7篇王桂堂
  • 7篇王亚冰
  • 5篇董晶晶
  • 4篇吴山功
  • 4篇刘亚楠
  • 4篇朱健
  • 4篇聂品

传媒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水生生物学报
  • 8篇科学养鱼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水产学报
  • 4篇2016年中...
  • 3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渔业质量...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1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5篇2017
  • 12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芩多糖对高脂胁迫草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黄芩多糖对高脂日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氧化损伤的影响,实验选取45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饲料(ND)、高脂饲料(HFD)以及补充了0.02%、0.05%、0.125%黄芩多糖的高脂饲料(HFD+SBP),养殖草鱼4周后,取样采集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肝脏抗氧化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数据。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黄芩多糖能抑制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强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液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引起的肝体比(HSI)、饲料系数(FCR)升高以及增重率(WGR)降低。在氧化损伤方面,黄芩多糖能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了高脂诱导的脂肪变性等肝脏损伤,显著降低了血浆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表明,长期摄入高脂饲料会导致草鱼生长性能下降,引起肝脏氧化损伤;添加黄芩多糖能缓解高脂日粮对草鱼生长、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最适添加量为0.05%。
廖盛臣陈凯高金伟米海峰张璐滕涛仲为成习丙文
关键词:高脂饲料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
一种洪湖碘泡虫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洪湖碘泡虫的PCR检测引物,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洪湖碘泡虫PCR检测引物包括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F:5’–TCGCTCAGGGTGTAATG–3’和反向引物R:5’–ATGAGGCAGCGTAA...
习丙文谢骏梁利国
文献传递
西藏异齿裂腹鱼鳃丝寄生林芝碘泡虫新种的形态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在西藏林芝地区开展鱼类寄生虫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鳃丝的黏孢子虫.该黏孢子虫的孢囊呈白色,椭圆形,大小约为1.7×0.4 mm.成熟孢子具有壳瓣,壳面观...
李鹏习丙文赵欣谢骏
关键词:碘泡虫鳃丝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为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1 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质量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配伍组)。饲养60 d后,经腹腔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并在攻毒前后检测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2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另从各池中取1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点鱼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攻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维生素C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HSC70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水平;配伍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虽与上述类似,但大多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此外,各组鱼血清胆固醇(CHOL)的含量在攻毒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统计也表明,大黄素和维生素C组鱼的累积死亡率在攻毒后24 h、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配伍组试验鱼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黄素60 mg/kg或维生素C 700 mg/kg,可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2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鱼体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二者配伍则效果不佳。
明建华谢骏徐跑刘文斌周群兰刘波习丙文
关键词:团头鲂大黄素维生素C嗜水气单胞菌
高温季节鱼类病害及防控措施被引量:1
2021年
高温季节通常指夏季气温达35℃以上,池塘水温高于30℃,主要出现在7-8月"三伏天"这段时间。现如今天气正处于高温期,就鱼类病害原因及防控措施,笔者将从如下方面进行介绍。一、高温季节鱼容易发病高温季节养殖鱼更容易暴发病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常见的淡水鱼如草鱼、鲫、鲤、鳊、、加州鲈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池塘水温高于32℃会引起鱼体高温应激、耗氧增加、肠道消化酶活力下降、不吃料、消化吸收差不长肉、饵料系数增高。
习丙文潘良坤
关键词:鱼类病害高温季节饵料系数加州鲈高温应激
一种提高南美白对虾虾苗长途运输成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南美白对虾虾苗长途运输成活率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按每吨清洁淡水内加入100~200g的维生素C配制成运输用水,同时用NaOH调整运输用水的pH为7.0~7.5,备用;将配制好的运输用水装入塑料薄膜...
周群兰何义进邴旭文谢骏刘波习丙文潘良坤
文献传递
一种Guyenotia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序列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放射孢子虫(Actinospore)是黏体动物(Myxozoan)生活史中寄生在环节动物(Anneild)宿主体内的重要阶段。自Stolc[1]在颤蚓(寡毛类)中首次发现和报道放射孢子虫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射孢子虫一直被认为是与黏孢子虫(Myxospore)亲缘关系很近的独立生物类群,并隶属于黏体动物门(Myxozoa)放射孢子虫纲(Actinosporea);同时,由于该类群未曾发现严重的经济或社会影响,相关的报道和研究非常稀少。然而,1984年,Wolf和Markiw[2]
孙海伟习丙文谢骏
丹江口水库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被引量:8
2012年
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区206尾鲤(Cyprinus carpio)肠道中检获蠕虫11种,其中复殖吸虫3种,线虫5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总体感染率为45.63%,平均感染丰度为4.23±12.65,平均感染强度为9.29±17.48,其中饭岛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的总感染率(25.24%)和平均感染丰度(1.76±6.46)最大,瓣睾鲫吸虫(Carassatrema lamellorchis)的感染强度(25.00±46.68)最大。除部分平均感染丰度较低的线虫如鲤带巾线虫(Cucullanus cyprini)外,其他蠕虫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63,均匀度指数为0.60,对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各季节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变化规律。每尾鲤感染蠕虫种数多在1—4种之间,所有感染的11种蠕虫中优势种为饭岛盾腹吸虫;次优势种为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瓣睾棘吸虫和鲤长棘吻虫(Rhadinarhynchus cyprini);非优势种为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鲤带巾线虫、鲤杆咽吸虫(Rhabdochona cyprin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在种间协调关系方面,鲤杆咽线虫和瓣睾鲫吸虫、鲤长棘吻虫和饭岛盾腹吸虫、对盲囊线虫和木村小棘吻虫、鲤长棘吻虫和木村小棘吻虫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关联。对优势种和次优势种蠕虫中种群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鲤寄生蠕虫各组分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秋、冬季节的感染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到春夏则急剧下降,但中华许氏绦虫无显著季节变化。
高典王桂堂吴山功邹红习丙文李文祥
关键词:蠕虫群落
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的鱼卵传播途径被引量:3
2021年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是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喉孢子病"的重要病原,每年导致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本研究通过隐性感染异育银鲫母本人工受精、实验室条件下受精卵孵化和幼鱼培育,采用单管半巢式PCR、荧光定量PCR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进行亲本、卵和幼鱼等环节的检测分析,探究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是否存在经卵传播途径。结果表明,所采用的34尾异育银鲫母本(A1~A22,B1~B12)的洪湖碘泡虫隐性感染率达50%~75%,其中,卵和伪鳃检出率高于卵巢组织样品;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在隐性感染母本的卵巢、伪鳃、肾、脾组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前孢子生成阶段营养体;实验室条件下阳性母本所产的卵经孵化和培育出的幼鱼15dph和30dph样品可以检出阳性(A1、A18、B8和B9);荧光原位杂交显示15 dph幼鱼在伪鳃、鳃和肾脏组织检测出阳性信号。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存在经鱼卵传播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疾病制定防控措施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杨坤翟凯旋习丙文陈凯谢骏潘良坤
关键词:银鲫荧光原位杂交
水生动物应激机理及调控研究
谢骏刘波周群兰徐跑俞菊华何义进戈贤平高启平潘良坤成艳芬习丙文陈汝丽明建华缪凌鸿
成果来源于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产动物应激机理及调控研究(No.2006JBFB11),适用于解决中国水产养殖中应激问题。该成果创新之处在于通过高温、病原菌感染等应激诱导,首次获得了团头鲂的热应激蛋白7...
关键词:
关键词:水产养殖中草药剂饲料添加剂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