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澜

作品数:35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听神经
  • 11篇神经病
  • 11篇听神经病
  • 9篇谱系
  • 9篇谱系障碍
  • 8篇耳鸣
  • 4篇神经性
  • 4篇听力
  • 4篇前庭
  • 4篇耳鸣患者
  • 4篇感音
  • 4篇感音神经性
  • 3篇新生儿
  • 3篇信号
  • 3篇时域
  • 3篇听力筛查
  • 3篇听力损失
  • 3篇听力学
  • 3篇主观
  • 3篇主观性

机构

  • 35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航天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35篇于澜
  • 28篇王秋菊
  • 20篇王大勇
  • 17篇兰兰
  • 13篇王洪阳
  • 11篇冀飞
  • 9篇尹自芳
  • 9篇谢林怡
  • 8篇赵立东
  • 8篇关静
  • 6篇熊芬
  • 5篇张秋静
  • 5篇史伟
  • 5篇李娜
  • 4篇齐悦
  • 4篇韩冰
  • 3篇刘海红
  • 3篇李倩
  • 3篇张娇
  • 3篇吴子明

传媒

  • 19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间隔感知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间隔感知测试是一项反映受试者听觉灵敏度的临床测试。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进行间隔感知测试,包括在噪声中的间隔测试及500Hz、1000Hz、2000Hz频率的间隔阈值测试,并探索听力损失及耳鸣对间隔感知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听力正常者20例(40耳),听神经病患者15例(30耳),其中有耳鸣患者18耳,无耳鸣患者12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6例(45耳),其中有耳鸣患者28耳,无耳鸣患者17耳。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并对其中的耳鸣患者进行耳鸣评估测试。结果①AN组间隔感知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聋组(P<0.01)。②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听损程度≤60dB患者的间隔感知显著小于听损程度>60dB的患者(P<0.01)。③将500Hz、1000Hz、2000Hz频率下的间隔感知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对听神经病患者和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分析,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结果显示,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不同类型的耳鸣声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间隔感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隔感知测试结果与有无耳鸣无关,与耳鸣声类型无关,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变部位有关。
于澜赵锦秀冀飞兰兰张秋静王洪阳王大勇王秋菊
关键词:耳鸣听神经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正常青中年人扩展高频听阈参考基线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组正常青中年人扩展高频(9-20kHz)测听各频率听阈的参考基线。方法检测20-60岁正常人114例(228耳)扩展高频听阈,男42例,女72例,按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共分4组,使用丹麦尔听美Conera纯音听力计Otosuite分别对9-20kHz各频率进行听阈检测。应用SPSS软件中的Kruskal-Wallis test对不同年龄组间扩展高频听阈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9-20kHz,与其他三组相比,20-29岁组扩展高频听阈最低,9-16kHz各组间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0-39岁组在9-14kHz听阈低于40-49岁组及50-60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0-60岁组扩展高频听阈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50-60岁组在18k、20kHz处的检出率为0%。结论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的听阈随年龄、频率的增高而升高。利用扩展高频测听结果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需要考虑年龄以及所测频率,应根据每个年龄段相对应的听阈参考基线进行比较。
夏红艳郑海峰刘浩强谌国会于澜尹自芳王大勇王秋菊赵立东
关键词: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听阈年龄
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正常听力者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P-ABR)低频波形分化特征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为设立本实验室正常校正因子提供参考。并将其应用于低频听力损失的患者,探讨TP-ABR预估低频听力损失的可靠性。方法对20例听力正常人(40耳)和19例低频听力损失患者(19耳)进行TP-ABR测试。采用SPSS19.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正常受试者0.5、1、2、4kHz TP-ABR反应阈分别较对应频率纯音听阈高20.00±5.90,16.76±5.49,13.82±5.78,11.62±5.33dB;②正常组TP-ABR 0.5-4kHz V波潜伏期分别为11.85±0.79,10.89±1.17,9.58±0.86,8.60±0.67ms;③低频听力损失患者组和正常人组的TP-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校正值之间的差异<5dB,没有临床意义;④低频听力损失患者的TP-ABR减推荐校正因子后获得的预估听力级与其实际纯音听阈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0.5、1kHz处两者的拟合度R2分别为0.787和0.797,相关性较好。结论通过TP-ABR反应阈值减推荐校正因子获得的预估听力级可以客观可靠的预估低频的听力情况。
郑海峰苏俊于澜王大勇李兴启赵立东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DIAPH3基因临床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进行DIAPH3基因的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人群中是否存在DIAPH3基因的新突变及热点突变位点,并结合临床表型与基因型进行研究,探讨DIAPH3基因相关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03—2013年我院确诊的并接受血样采集的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同时选取10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IAPH3基因突变的检测,选用DNAStar软件和Sequence Scanne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从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讨DIAPH3基因相关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遗传学特征。结果在125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中,共发现DIAPH3基因外显子区域的22处变异,包括可能致病突变7处(c.1425G>A,c.1749T>C,c.2605A>C,c.-44C>G,c.-179G>A,c.-27C>T和c.*196A>T)。结论此7种突变均于中国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人群中发现,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能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相关的突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张娇张秋静齐悦兰兰于澜李娜王大勇王秋菊
关键词:听神经病
主观性耳鸣患者主客观评估方法研究
目的 通过全面问诊,详细了解患者主诉,建立耳鸣客观评估流程及方法.方法 ①对395例临床收治的耳鸣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耳鸣匹配测试,包括耳鸣类型、耳鸣频率、耳鸣响度、最小掩蔽级(minimum masking level,...
于澜王洪阳冀飞王大勇尹自芳王秋菊
短音信号的频率特异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用于ABR测试的不同声学参数设置下的短音信号的频率特异性。方法采用安装于人工头颅仿生耳耳道内的传声器记录诱发电位仪产生的不同时程、不同门控的短音信号,分析0.5~4kHz各频率不同时程、不同门控的短音声信号的频谱特性。结果在信号声频率与时程设置都相同的情况下,线性门控短音频谱主瓣能量相对较宽;Gaussian门控短音主瓣周围有较多旁瓣能量,频谱能量过宽;Blackman与Hanning门控短音频谱主瓣相对较窄,且旁瓣能量较少。在相同频率与门控下,信号声频谱的主瓣随短音刺激声信号时程延长而变窄,即频率特异性逐渐变好。结论非线性门控短音的频率特异性优于线性门控。推荐使用Blackman门控短音。短音信号时程越长,频率特异性越好。
冀飞梁思超史伟丁海娜于澜王卉于黎明李兴启
关键词:频率特异性频谱分析
EMG修正对颈部及眼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修正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建立修正后的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及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正常值范围,为临床上准确评估前庭感受器功能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00Hz tone-burst刺激声对20名(40耳)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正常青年人进行c VEMP及o VEMP测试。受试者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76±2.81)岁。测试强度为100d B n HL,通过ER-3A标准插入式耳机给声,测试时体位采取坐姿。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能引出清晰可重复的c VEMP及o VEMP波形。Tone-burst c VEMP的P1潜伏期为14.13±1.97(ms),N1潜伏期为21.54±2.23(ms),幅值为1.63±0.60(μV)。Tone-burst o VEMP的N1潜伏期为10.15±0.72(ms),P1潜伏期为15.79±1.01(ms),幅值为1.38±1.02(μV)。cVEMP修正前后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正前后比值达到40~50倍。结论 EMG修正对振幅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其中对c VEMP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建立一组EMG修正后VEMP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更准确评估双侧不对称性。Tone-burst c VEMP及o VEMP引出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的常规检测方法。
于澜赵苗苗李清溪刘兴健谌国会熊芬谢林怡兰兰王大勇吴子明冀飞赵立东王秋菊
主观性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纯音听阈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波形特征。方法选取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6耳作为耳鸣组(A组),年龄18~40岁,男女比例1:1,耳鸣类型均为单一频率的持续性耳鸣。选取与耳鸣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受试者18耳作为对照组(B组)。耳鸣组和对照组均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在屏蔽室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并记录各波的潜伏期及幅值。耳鸣组行耳鸣评估。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耳鸣组和对照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波间期、波幅及Ⅴ/Ⅰ波幅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耳鸣组波Ⅲ波幅大于波Ⅴ的比例为53.9%(14/26),对照组则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对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有助于发现和随访其听觉通路的隐性功能改变。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特征可能是某种亚型耳鸣患者的听力学特征表现。听性脑干反应幅值可能成为耳鸣诊断的一项较为客观的评估方法,对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于澜兰兰冀飞谢林怡熊芬王秋菊
关键词:耳鸣听性脑干反应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 分析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240例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40例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占同期住院突发性聋患者的27.5%;其中男性102例(42.5%),女性138例(57.6%);年龄9 ~ 76岁,平均(41.7±16.1)岁;单耳发病229例(95.4%),双耳11例(4.6%);发病至就诊时间1 ~180 d,中位数8d.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聋居多(64.2%),听力曲线以全聋型(43.8%)和中高频下降型(31.7%)为主.240例患者中219例详细记录了耳蜗症状与前庭症状出现的时间,其中122例听力下降与眩晕同时出现,80例听力下降出现早于眩晕,17例眩晕出现早于听力下降.共有97例患者进行了前庭功能检查,按照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分类比较与前庭功能之间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前庭功能正常者43例(44.3%),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者54例(55.7%),其中53例与突发性聋患侧一致,1例不一致;共发现23例BPPV患者,其中21例与突发性聋患侧一致,2例不一致.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46.7%.经过统计学分析,患者性别、听力曲线类型、眩晕病程时间、前庭功能,均与听力疗效无关;但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时间与疗效明显相关.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的眩晕发生率较高,以单耳发病为主,听力损失程度重,听力曲线以全聋型和中高频下降型居多.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可以表现为正常或低下,BPPV发生率较高,且一半以上的患者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是同时发生的.患者听力疗效与病程有关,与眩晕持续时间和前庭功能是否受损无关,发病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高云王大勇粟秦王洪阳兰兰尹自芳于澜吴子明单希征薛希均王秋菊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
新生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转归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出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剖析新生儿ANSD的临床转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出生的5134例DPOAE及AABR均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统计分析新生儿人群中AN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因素与ANS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134例新生儿中共有8例ANSD患儿,患病率为0.156%。其中,1)单双侧比例为3:1,男女比例为3:1;顺产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135%,剖宫产为0.171%,单双侧别间,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分娩方式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2)DPOAE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中ANSD的患病率为0.087%,未通过者为0.76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BR复筛未通过者的ANSD的患病率为10.127%,通过者为0.160%,二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DPOAE初筛未通过(r=-0.052,P<0.01)和AABR复筛未通过(r=-0.316,P<0.01)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3)ANSD在具有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55%,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为0.429%,在NICU住院史的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07%,早产(r=0.015,P>0.05)和NICU住院史(r=0.004,P=0.764>0.05)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8例新生儿ANSD经诊断性听力学随访仅1例确诊为ANSD。结论 1)DPOAE初筛未通过、AABR未通过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NICU住院史、早产及高胆红素血症是ANSD发病高危因素;3)新生儿ANSD具有暂时性和难以预测性,需密切随访。
王洪阳李倩谢林怡王卉丁海娜郑龙燕史伟于澜兰兰韩冰王大勇关静王秋菊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