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7篇内障
  • 7篇疗效
  • 7篇白内障
  • 5篇外伤性
  • 5篇角膜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超声
  • 3篇手术时机
  • 3篇术式
  • 3篇术式选择
  • 3篇外伤性白内障
  • 3篇角膜穿通伤
  • 3篇超声乳化
  • 3篇穿通
  • 3篇穿通伤
  • 2篇增生

机构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1篇付立红
  • 6篇杨平
  • 4篇雷方
  • 2篇吴利亚
  • 1篇王怡
  • 1篇魏菁
  • 1篇孙艳青
  • 1篇王凤云
  • 1篇尚利晓
  • 1篇王怡

传媒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0例(4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急诊行角膜缝合术后,根据晶状体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分别于伤后...
付立红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40例(4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急诊行角膜缝合术后根据晶状体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分别于伤后当天~1个月行超声乳化吸出术、I/A系统注吸术或囊外摘出术,然后Ⅰ期或Ⅱ期植入不同型号的人工晶状体,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40眼术后裸眼视力0.05~0.1者12眼(30.0%),0.2~0.3者23眼(57.5%),0.4~0.8者5眼(12.5%);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不同情况下外伤性白内障,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合适型号的人工晶状体,大多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付立红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植入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疗效临床分析
2012年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缺失或支配神经发育障碍导致的一种先天性眼睑疾病。由于上睑下垂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视功能,甚至造成弱视,多数患者以美容为目的而就诊,十分重视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我科对先天性轻、中度上睑下垂。
杨平杨晨松付立红
关键词:上睑下垂手术提上睑肌缩短术先天性上睑下垂眶隔重度上睑下垂腱膜
影响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86例118眼,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调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记录所有患者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以0.3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视力组(视力<0.3)与视力正常组(视力≥0.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病程、BCVA、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巩膜、眼底病变程度、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脱离、黄斑病变等因素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低视力34眼(29%),视力正常84眼(71%);低视力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合并黄斑病变所占比例、合并后巩膜葡萄肿所占比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与视力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OR:1.567,95%CI:1.129~2.224)、黄斑病变(OR:8.054,95%CI:1.741~37.541)、晶状体核硬度分级(OR:3.642,95%CI:2.512~18.787)、眼底病变程度(OR:7.964,95%CI:1.254~28.415)均与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相关(P<0.05);随访6mo,晶状体后囊膜混浊5眼,无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移位、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轴长度、黄斑病变、晶状体核硬度分级、眼底病变程度均为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必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重视术中精细操作。
杨平王凤云付立红雷方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对术后有效控制眼压的可行性。方法40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均缝巩膜瓣两侧可调整线,两侧拆缝线线结均位于透明角膜缘处。结果40例青光眼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发生浅前房,术后均形成了一个功能良好的过滤泡,眼压控制在8~17mmHg。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置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眼压,避免了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杨平吴利亚付立红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调整缝线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116例(124眼),住院期间均接受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屈光以及角膜内皮变化,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视力均获得改善(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3眼,部分晶状体核脱落2眼,术后角膜水肿4眼,总发生率为7.3%(9/124)。结论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付立红
关键词:白内障临床疗效
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5/2016-05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106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84眼)和对照组(50例72眼)。对照组给予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并发症情况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黄斑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S水平均明显上升,VEG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NOS、VEGF和IL-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6%)低于观察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7%)与观察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清NOS、VEGF和IL-6水平。
尚利晓杨洁琼付立红
关键词:激光VEGF糖尿病黄斑水肿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外伤性晶状体脱位35例(39眼),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晶状体全脱位19例(21眼),均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或继发性青光眼。对于晶状体不全脱位,脱位范围≥180°且无视网膜脱离者进行三通道玻璃体手术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期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全脱位范围〈180°者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晶状体全脱位,则行晶状体囊内摘出术。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全部35例(39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眼压(32.5±3.7)mmHg,其中〉21mmHg者28例;视力(logMAR)1.4±0.2。术后1个月眼压(17.3±2.6)mmHg,〉21mmHg者4例;视力(10gMAR)0.2±0.1;手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有助于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
付立红雷方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外伤性手术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0眼),所有患者入院期间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对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房角变化、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比较,并观察记录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32例患者术前视力为(0.12±0.06),术后1周为(0.18±0.08),术后1个月为(0.27±0.11),术后3个月为(0.36±0.10);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眼房角均较术前增宽,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临床症状。
付立红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
显微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
2011年
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对2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杨平王怡付立红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显微镜疗效满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