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伟旭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金属
  • 3篇金属间化合物
  • 2篇电子封装
  • 2篇压痕
  • 2篇力学性能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压痕
  • 2篇封装
  • 2篇力学性
  • 1篇弹性模量
  • 1篇钎焊
  • 1篇无铅
  • 1篇无铅焊
  • 1篇无铅焊点
  • 1篇焊点

机构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仲伟旭
  • 2篇秦飞
  • 1篇武伟
  • 1篇刘程艳
  • 1篇安彤

传媒

  • 1篇焊接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焊锡接点IMC层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焊锡接点是封装之间传递电信号的媒介,同时还起到机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其破坏将直接导致电子产品失效。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是形成机械连接的基础,而其在钎焊和服役过程中的过快生长又会降低焊点的可靠性,因此,研究IMC的...
仲伟旭
关键词:电子封装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Cu6Sn5的力学性能测试
焊料和焊盘在界面处化学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与焊锡接点破坏密切相关,因此,IMC的力学性能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尺寸较小,一般的实验方法无法测试其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纳米压痕方法测量金属间化合物的弹性和...
仲伟旭武伟秦飞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压痕弹性模量
文献传递
无铅焊点金属间化合物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Sn3.0Ag0.5Cu/Cu界面处的IMC在150℃下等温时效的生长情况,时效时间分别为100,300,500,1 000 h.拟合出IMC的厚度与时效时间的关系,采用纳米压痕仪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发现Cu6Sn5与Cu3Sn的变形机制不同.Cu6Sn5为非连续性塑性变形,表现为压痕过程中的锯齿流变;Cu3Sn的压痕曲线比较平滑.随Cu6Sn5厚度的增加,Cu6Sn5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没有太大变化.对时效100,500 h后的Sn3.0Ag0.5Cu/Cu界面处的过渡区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发现Cu,Cu3Sn,Cu6Sn5和Sn3.0Ag0.5Cu的硬度大小顺序为Cu6Sn5>Cu3Sn>Cu>Sn3.0Ag0.5Cu.
秦飞安彤仲伟旭刘程艳
关键词:电子封装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压痕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