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凯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潭江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及水质初步评价
- 2012年
- 2011年7月对潭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潭江丰水期147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67属,而其中以绿藻门种数最多,硅藻门次之,分别为66种和47种,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44.14%和32.41%,在各采样断面,绿藻、蓝藻、硅藻、裸藻的频度均为100%;多度方面,绿藻最高为59.14%,硅藻次之,为30.16%,说明了丰水期潭江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90.73×104个/L,各采样断面有明显差异。根据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三种指数结果,可判断潭江丰水期水质污染较轻,属于寡污染或者无污染,但部分水体属于β-中度污染,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向中污染类型转化。
- 马亮孙绍永崔校武张伟任东凯张银凤王宏伟
-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质评价
- 蛙类诱导繁育设备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蛙类诱导繁育设备,包括产卵箱、水箱、装置箱、模拟降雨装置、温控装置与控制面板,其中,产卵箱设在装置箱上部,水箱设在装置箱内部,模拟降雨装置中的模拟降雨器安装在产卵箱顶部,温控装置设在装置箱内部并且与水箱...
- 任东凯
- 文献传递
- 非洲爪蟾蝌蚪脑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
- 近40年来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为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随着毒理学研究的进展,这一材料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神经毒理学研究,包括神经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神经毒物的大量筛查[2]。目前, 鼠源性的神经细胞是神经毒理...
- 任东凯刘芃岩秦占芬
- 关键词:脑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毒性分子机制
- 辽河太子河水系的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 2012年
- 2011年6月对辽河太子河底栖生物进行采样,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计算各采样点多样性指数,对太子河进行水质评价,分析影响底栖动物完整性的因素主要有污染和人为活动。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减少人为干扰活动,保护河流的健康。
- 张伟赵春龙孙绍永张银凤任东凯马亮王宏伟
- 关键词:底栖生物水质评价
-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及其替代品对两栖类蝌蚪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1
- 2012年
- PFOS及其4种替代品对两栖动物非洲爪蟾和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为:用调聚法合成的织物三防整理剂对非洲爪蟾蝌蚪和黑斑蛙蝌蚪的96h-LC50分别为8和21mg·L-1,而PFOS对两种蝌蚪的96h-LC50分别为92和81mg·L-1。此实验结果说明织物三防整理剂的急性毒性高于PFOS。用电解氟化法合成的C4、C6织物三防整理剂和50%的全氟丁基有机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在100mg·L-1时,对两种蝌蚪都没有毒性。这说明,从急性毒性的角度,C4、C6织物三防整理剂和表面活性剂可作为PFOS的替代品使用,但是织物三防整理剂的急性毒性比PFOS大,作为替代品使用应慎重考虑。另外,PFOS和织物三防整理剂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与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存在差异。出于保护我国本土两栖动物的目的,使用黑斑蛙开展毒性评价比使用非洲爪蟾更有现实意义。
- 苏红巧任东凯曹闪秦占芬
- 关键词:PFOS非洲爪蟾黑斑蛙急性毒性
-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及其替代品对两栖类胚胎的发育毒性被引量:10
- 2012年
- 用非洲爪蟾胚胎致畸实验和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实验,比较研究了PFOS及其4种替代品对两栖动物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发现,用调聚法合成的织物三防整理剂和50%的全氟丁基有机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同PFOS一样对非洲爪蟾胚胎有明显毒性,且织物三防整理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强于PFOS;电解氟化法合成的C4织物及C6织物三防整理剂(以下简称C4及C6织物三防整理剂)对非洲爪蟾胚胎没有明显毒性。与非洲爪蟾不同,PFOS和4种替代品对黑斑蛙胚胎没有明显毒性。结果显示,从生物安全性的角度分析,C4和C6织物三防整理剂可作为PFOS的替代品使用,而织物三防整理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PFOS大,作为PFOS替代品使用需要慎重考虑。
- 任东凯苏红巧刘芃岩韦荣国秦占芬
- 关键词:PFOS非洲爪蟾黑斑蛙发育毒性
- 非洲爪蟾蝌蚪脑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
- <正>近40年来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为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毒理学研究的进展,这一材料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神经毒理学研究,包括神经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神经毒物的大量筛查。目前,鼠源性的神经细胞是神经毒理学研究最...
- 任东凯刘芃岩秦占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