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绍文

作品数:49 被引量:648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子痫
  • 14篇子痫前期
  • 10篇分娩
  • 9篇阴道
  • 9篇妊娠
  • 9篇剖宫产
  • 8篇重度子痫
  • 8篇重度子痫前期
  • 7篇产科
  • 6篇阴道分娩
  • 6篇剖宫产术
  • 6篇疗法
  • 6篇妇产科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6篇产妇
  • 5篇术后
  • 5篇剖宫产术后
  • 5篇期待疗法
  • 5篇发病

机构

  • 4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49篇伍绍文
  • 24篇张为远
  • 7篇刘晓巍
  • 5篇何电
  • 5篇王琪
  • 4篇张力
  • 4篇吴连方
  • 4篇陈奕
  • 3篇付凤仙
  • 3篇马翠
  • 2篇范玲
  • 2篇张素云
  • 2篇徐铭军
  • 2篇董晓静
  • 2篇卢颖州
  • 2篇王欣
  • 1篇阮焱
  • 1篇李莹
  • 1篇张宁
  • 1篇杨慧霞

传媒

  • 7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早期预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子痫早期预测方法主要有物理学方法、影像学方法以及血清学方法。其中物理学方法包括翻身实验、平均动脉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影像学方法主要为孕期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指标包括胎盘蛋白13(Placenta Protein 13,PP13),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类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rms-like Tyrosine Kinase-1,s Flt-1)等。本文对以上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单一预测方法以影像学方法效果最好,联合运用物理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可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刘罗婷伍绍文
关键词:子痫前期平均动脉压动态血压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清学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检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遗传变异的应用进展
2018年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全身性疾病,于妊娠20w后出现,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为5%-8%,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主要与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引起免疫损伤和炎症紊乱,引起母胎冲突,可能导致了子痫前期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报道,遗传因素占子痫前期病因的50%以上。
伍绍文赵友萍
关键词:子痫前期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微阵列发病机制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胎母输血综合征(FMH)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常引起胎儿水肿、严重贫血,甚至胎死宫内,从而导致不良围生期结局。FMH发生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由于胎儿脐动脉与绒毛间隙间形成压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血液直接进入绒毛间隙并逆流入母体血液循环所致。胎动减少或消失是FMH最常见的产前临床表现。目前用于检测FMH的方法有:红细胞酸洗脱法(KB试验)、母血胎儿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母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流式细胞仪计数、免疫荧光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临床以KB试验和超声检查最为常用。治疗方案应根据胎龄、病情严重程度制订。围生期的预后取决于FMH的严重程度以及输血量,但关于FMH的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翠伍绍文郝丽英
关键词:胎母输血综合征
足月单胎胎盘重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足月单胎胎盘重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本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单胎产妇临床资料,根据胎盘重量分为过轻组、正常组、过重组,分析影响胎盘重量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足月单胎产妇10 318例,过轻组605例(5.9%)、正常组8709例(84.4%)、过重组1004例(9.7%);胎盘重量孕37周(590±109g)低于其它孕周,孕41周(629±117g)高于其它孕周(均P<0.05)。产妇为高龄、经产妇、男婴、辅助生殖、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孕期增重过多、糖代谢异常和瘢痕子宫均是胎盘过重的影响因素,初产妇、女婴、孕期体重过低和孕期增重过少均是胎盘过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产次、胎儿性别、受孕方式、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合并糖代谢异常及瘢痕子宫影响胎盘重量。
程玉梅伍绍文苏少飞阴赪宏
关键词:胎盘重量影响因素
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行剖宫产术分娩并发术后肠梗阻的500例患者为病例组,以与病例组同一日行剖宫产术的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期合并症、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手术相关因素等资料,比较肠梗阻患者和非肠梗阻患者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年龄为(33.3±4.2)岁,500例剖宫产术后未发生肠梗阻患者的年龄为(31.6±3.9)岁。肠梗阻患者孕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肠梗阻患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贫血[OR值(95%CI)为5.318(1.522~18.580),P=0.009]、术后低蛋白[OR值(95%CI)为0.376(0.143~0.993),P=0.048]、术中出血量≥500 ml[OR值(95%CI)为3.085(1.551~6.136),P=0.001]、术中粘连[OR值(95%CI)为2.856(1.285~6.347),P=0.010]是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防粘连药物[OR值(95%CI)为0.322(0.158~0.654),P=0.002]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贫血及低蛋白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增加。
张红伍绍文时青云
关键词:剖宫产术肠梗阻
完全性子宫破裂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28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19%,中位分娩孕周为37周(18~41周)。其高危因素主要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破裂1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8例,子宫畸形1例,人工流产史1例,病史不详1例。17例发生在孕38周之前,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下腹痛(14例),11例发生在孕38周之后,常见症状是胎心监护异常,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胎心减速(8例)。24例剖宫产终止妊娠,4例阴道分娩(2例为中孕期引产,1例孕34周,另1例孕40周)。24例行子宫修补术,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另1例孕中期治疗性引产诊断为子宫破裂,经抗炎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25例发生产后出血,15例输血治疗,14例发生失血性休克,6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8例孕产妇无一例死亡。6例流产儿死亡;活产新生儿22例,出生体重为1135~4555 g,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当瘢痕子宫孕中期出现下腹痛及产时监护出现胎心减速应警惕完全性子宫破裂。
伍绍文何电张为远
关键词:子宫破裂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术瘢痕
孕妇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增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增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256例孕妇作为研究组,采用历史对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规律产检至分娩的31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常规产检及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检方法,比较两组孕期增重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期体重增长[(13.6±4.6)kg]明显小于对照组[(15.3±5.1)kg],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8.7%和14.8%∶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观察组(7.0%∶12.3%和5.1%∶8.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指导能明显降低孕期增重,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体重及剖宫产率。
陈念飞张莹艳褚楚伍绍文徐铭军
关键词:孕期增重
42例发病于28周前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42例发病于28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且发病于28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并实施期待疗法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期待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期待疗法天数为6~36 d,平均(20.1±8.8)d,终止妊娠孕周为28~31周,平均(29.1±1.1)周。无孕产妇死亡,4例发生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降低综合征,2例发生胎盘早剥,2例发生胎儿生长受限,2例内科并发症(肺炎及心力衰竭各1例)。共分娩45例胎婴儿。胎婴儿体质量433~1 500 g,平均(988±262)g,15例新生儿窒息,17例胎婴儿死亡。13例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结论部分发病于28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知情同意和严密监护下可实行期待疗法,但要选择适当的病例。
刘素香伍绍文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期待疗法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3
2016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5家医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妇共298例,采用统一自制的表格记录孕妇年龄、距离上次分娩时间间隔、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临产方式、临产时子宫颈Bishop评分、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结果(1)VBAC率为70.5%(210/298);子宫破裂发生率为2.7%(8/298),产后出血发生率9.4%(28/29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4/298);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的年龄、孕前BMI、临产时子宫颈Bishop评分、是否引产、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VBAC的影响因素;VBAC孕妇的年龄和临产时子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TOLAC失败者(P〈0.05),而孕前BMI、引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TOLAC失败者(P〈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前BMI、临产时子宫颈Bishop评分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VBAC的主要影响因素(P〈O.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临产时子宫颈Bishop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影响VBAC的主要因素。
伍绍文卢颖州王珊珊董晓静方建红何电张为远
关键词:试分娩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
2812例重度子痫前期母儿并发症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812例,按照入院孕龄将其分为4组:Ⅰ组(孕龄≤27+6周)207例,Ⅱ组(孕龄28~33+6周)548例,Ⅲ组(孕龄34~36+6周)584例,Ⅳ组(孕龄≥37周)1473例,比较各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孕产妇并发症比较:2812例孕妇中,心衰21例(0.75%),胎盘早剥92例(3.27%),子痫33例(1.17%),肾功能衰竭2例(0.07%),凝血功能障碍18例(0.64%),无孕产妇死亡。四组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的胎盘早剥率明显高于Ⅲ组(P〈0.01),Ⅲ组明显高于Ⅳ组(P〈0.01)。四组子痫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孕龄〈34周孕妇心衰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孕龄≥34周孕妇(P〈0.05)。将数据合并后发现入院孕龄〈34周孕妇心衰[1.85%(14/755)]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1.72%(13/755)]明显高于孕龄≥34周的孕妇[0.34%(7/2057)、0.24%(5/2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并发症比较:2812例新生儿中,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6.1%,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2.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3%,围生儿死亡率为4.2%。四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龄越小,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的子痫发生率相似,发病于34周之前的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最高。孕龄越小,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伍绍文张为远王琪刘晓巍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围生儿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