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朝举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中子
  • 2篇中子物理
  • 2篇慢化
  • 1篇动态系统
  • 1篇液氢
  • 1篇伊蚊
  • 1篇蛹期
  • 1篇散裂中子源
  • 1篇热工
  • 1篇中子慢化
  • 1篇中子物理学
  • 1篇中子源
  • 1篇温度测量
  • 1篇冷中子源
  • 1篇流量控制
  • 1篇流量控制器
  • 1篇控制器
  • 1篇加热器
  • 1篇反应堆
  • 1篇非均匀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合肥聚能电物...
  • 1篇东莞中子科学...

作者

  • 5篇余朝举
  • 5篇胡春明
  • 4篇童剑飞
  • 2篇杜文婷
  • 1篇丁开忠
  • 1篇殷雯
  • 1篇朱志刚
  • 1篇陆友莲
  • 1篇于全芝
  • 1篇吴杰峰
  • 1篇张韶华
  • 1篇梁天骄
  • 1篇刘阳
  • 1篇王松林
  • 1篇姚从菊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子慢化器低温及真空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2019年
中子慢化器低温及真空性能测试系统,用于验证中国散裂中子源氢慢化器的低温性能和真空密封性。此套系统由供液系统、气体加热系统、流量控制系统、温度与压力监测系统组成,采用液氮替代液氢作为测试介质,通过加热器对液氮直接加热的方式获得低温氮气。每根输液管道都是独立的真空单元,配有真空抽口,采用双层不锈钢管道,管道之间做绝热处理。通过控制加热器与内管的装配精度来保证气体换热效率。使用Lakeshore Model 336温控仪和TELEDYNE HASTINGS流量控制器进行气体温度和流量调节。该系统气体输出温度精度达到±5 K,气体输出流量约500 L/min±10%。此套系统不仅为大型低温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低温测试工作介质,同时节约了实验成本,将来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得以应用推广。
周能涛吴杰峰丁开忠胡春明林力余朝举朱志刚卢禹叶斌郑永培
关键词:超高真空加热器流量控制器
利用中子共振谱实现动态系统内部的温度测量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中子共振谱技术可以克服光学和热电偶测温技术的限制,得到封闭系统内部的温度分布。很多金属元素都具有典型的中子共振吸收曲线,且其共振曲线随着中子-靶核的运动能量增加而展宽,而系统能量与温度成比例关系。中子共振谱测温系统通常由中子源、中子能谱探测与分析系统以及屏蔽系统等构成。由于中子对大多数材料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中子共振谱测温技术可以在炸药爆轰、冲击波研究等动态系统的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春明童剑飞余朝举
关键词:温度测量动态系统中子
反应堆冷中子源中子物理学计算被引量:1
2011年
用MCNP软件计算反应堆冷中子源,慢化剂室内平均中子注量率为6.69×10^13/cm^-2·s^-1,波长为0.411113和0.6nm的冷中子增益因子-16和32。冷源慢化剂中正仲氢比例对输出的冷中子能谱有较大影响,而在3K范围内慢化剂温度变化对冷中子能谱的影响很小。计算结果表明,冷中子源性能达到基本设计要求。
胡春明余朝举童剑飞
关键词:反应堆冷中子源中子物理学
CSNS退耦合液氢慢化器中子物理-热工耦合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分析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退耦合窄化液氢慢化器(Decoupled Posioned Hydrogen Moderator,DPHM)热沉积分布,对慢化工质、窄化片和容器进行了流固共轭传热三维数值分析。针对DPHM热源的不规则分布,提出了适合DPHM的中子物理-热工热源耦合方法,考察了不同流量对慢化器的慢化工质-液氢的平均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中子物理-热工耦合方法能更真实地在热分析计算中反映CSNS的热源分布,液氢的温度随流量增加呈现非线性降低,在选定流量下液氢的温度分布符合中子物理要求。本文的分析结果为中子物理、慢化器结构以及低温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童剑飞王松林殷雯陆友莲于全芝胡春明余朝举杜文婷姚从菊梁天骄
关键词:散裂中子源
白纹伊蚊蛹期X射线辐照不育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X射线辐射昆虫不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白纹伊蚊防控手段。通过白纹伊蚊蛹期X射线系列辐照实验,可以得到X射线辐照和不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应用X射线辐射昆虫不育技术防控白纹伊蚊及其蚊媒疾病的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培育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白纹伊蚊蛹,进行不同发育期蛹和不同X射线辐照强度的系列实验,以考察蚊虫羽化率、存活率、生存力、不育强度以及雄性交配竞争力等因素与辐照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Tukey hoc-post test)分析各实验变量的影响。结果在<60 Gy的剂量下,X射线辐射基本不影响伊蚊蛹羽化率和辐射蛹孵化培育出成蚊的存活率,但会降低成蚊的平均寿命。在40 Gy剂量下,伊蚊蛹孵化培育的雄性成蚊接近97.0%不育,其竞争交配能力降低为0.5±0.0;在40或60Gy的辐射下,辐射蛹孵化培育的雌性成蚊则接近100%不育。释放比例为7∶1时,不育雄蚊诱导的不育率为74.1%。结论对白纹伊蚊蛹期辐照不育来说,40 Gy的X射线剂量是最佳不育剂量,验证了X射线辐射不育用于白纹伊蚊防控的可行性。
邱杰胡春明胡春明余朝举杜文婷刘阳余朝举
关键词:白纹伊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