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凯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脂肪源间充质...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变
  • 1篇单克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天津市第三医...
  • 1篇大港油田

作者

  • 6篇侯凯
  • 3篇李梅
  • 3篇丛洪良
  • 2篇李纯
  • 2篇王文秀
  • 2篇李曦铭
  • 2篇杨逸昆
  • 2篇黄德清
  • 2篇李金茹
  • 1篇李霞
  • 1篇王卿
  • 1篇袁立军
  • 1篇张宏
  • 1篇李晓眠
  • 1篇李作成
  • 1篇肖健勇
  • 1篇马洪俊
  • 1篇石立莹
  • 1篇刘俏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D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因为容易大量获得、抽取后残留于供区的脂肪组织仍可扩增、供区的损伤小等优点,成为干细胞生物工程研究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但是,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有较大困难。目的:探索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长特性。方法:分别取4周龄和10月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腹股沟、肩部和腹腔脂肪组织,经细胞培养液洗涤、离心后接种于细胞培养瓶,放置体积分数5%CO2孵箱中培养,分别于24,48,72h后换液。待细胞密度达到约80%时,用0.25%胰酶-EDTA消化,传代培养。分析SD大鼠的年龄、性别、采集脂肪组织的部位、胶原酶Ⅰ的浓度和消化时间,以及原代细胞的首次换液时间等对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原代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随着传代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由多边形、成巢分布,逐渐连接成片,伸展为梭形或多角形。培养48h后,含脂滴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仍有90%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始终不表现向脂肪细胞自发分化的趋势。4周龄雌性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传代培养最佳。提示,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稳定传代,SD大鼠的年龄、性别、采集脂肪组织的部位、胶原酶Ⅰ的浓度和消化时间,以及原代细胞的首次换液时间等均影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效果。
侯凯李梅杨逸昆李纯李金茹黄德清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来源生物工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方式选择
2014年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 cerebral events ,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 vs 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 1.10%,P<0.05)、心肌梗死(4.39% vs 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 vs 10.50%, 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张宏侯凯丛洪良李曦铭李作成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诱导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成肌腱潜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体外诱导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T-MSCs)成肌腱细胞,为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经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诱导,使其向肌腱细胞分化。应用形态观察和RT-PCR等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上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AT-MSCs呈散在分布,排列不规则,以星形和多角形细胞为主,能稳定增殖传代。经5、10 ng/mL GDF-5诱导8 d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RT-PCR结果显示经GDF-5诱导的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未经诱导的对照组;GDF-5诱导的细胞Bcl-2/Bax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得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AT-MSCs,并能在体外稳定传代。经GDF-5诱导后,AT-MSCs有向肌腱细胞分化的倾向。GDF-5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有利于AT-MSCs向肌腱细胞的分化。AT-MSCs有可能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用于肌腱损伤的修复。
侯凯李梅李金茹杨逸昆李纯王文秀黄德清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肌腱细胞生长分化因子-5
副黏病毒Tianjin株重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临床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调查副黏病毒Tianjin株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用纯化的重组HN片段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兔抗Tianjin株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单抗G7G7E7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G7H4D3、G7D9G3和G7G7E7。3株单克隆抗体与副黏病毒Tianjin株有较高结合活性,与甲、乙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NDV),人副流感病毒(hPIV)1型、3型、肺炎支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性。ELISA相加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3株单抗识别相同或相近表位区域,识别的表位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处于免疫优势地位。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1.92%(2/104)。结论:与RT-PCR和间接ELISA法比较,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适于临床检测使用。副黏病毒Tianjin株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李霞李晓眠石立莹袁立军王卿王文秀李梅侯凯
关键词:单克隆血凝素类神经氨酸酶重组蛋白质类
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他汀类药物服用时程与其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坚持服用与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330例经PCI治疗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分成服用他汀组和停用他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他汀类药物服用时程、停药原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因血糖异常入院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3年随访期间,234例(70.91%)患者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服用他汀组),96例(29.09%)患者停用了他汀类药物(停用他汀组),停药原因包括出现皮疹3例(3.12%),ALT升高3倍以上3例(3.12%),消化道不适1例(1.04%)以及无明确原因自行停药89例(92.71%)。停用他汀组再发心绞痛(23.96%vs 10.68%,P<0.01)、再次PCI(25.00%vs 7.69%,P<0.01)及MACCE(34.38%vs 26.92%,P<0.05)发生率显著高于坚持服用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血糖异常而入院的情况。结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经PCI治疗的患者应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本研究中,他汀类药物未增加血糖异常入院风险。
刘俏李曦铭丛洪良侯凯马洪俊
关键词: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
Gensini积分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通过Gensini积分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入选天津市胸科医院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828例,年龄≥60岁且病历资料完整。将Gensini积分≥30分者归入高Gensini积分(H-Gensini)组(n=384),<30分者归入低Gensini积分(L-Gensini)组(n=444)。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AI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左心房前后径(LAAP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指标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上述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与L-Gensini组比较,H-Gensini组年龄[(70.3±6.9)比(69.2±7.0)岁]、BMI[(25.7±1.6)比(25.3±3.2)kg/m2]、空腹血糖[(6.8±2.1)比(5.6±1.2)mmol/L]、AIP[(0.11±0.19)比(0.08±0.17)]、LVEDD[(51.5±5.2)比(50.7±6.8)mm]和PASP[(38.9±6.0)比(31.9±3.7)mm Hg]较高;而舒张压[(84.5±13.8)比(89.7±18.8)mm Hg]和血钾[(4.12±0.44)比(4.15±0.40)mmol/L]较低(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舒张压、AIP、空腹血糖和PASP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AIP(β=1.621,OR=5.057)与该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AI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肖健勇侯凯丛洪良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GENSINI积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