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铁胜

作品数:555 被引量:3,468H指数:2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9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3篇脊髓
  • 144篇颈椎
  • 126篇手术
  • 95篇脊柱
  • 88篇椎间盘
  • 84篇腰椎
  • 81篇脊髓损伤
  • 66篇骨折
  • 58篇颈椎病
  • 55篇前路
  • 55篇外科
  • 52篇手术治疗
  • 52篇内固定
  • 51篇椎间盘突出
  • 43篇融合术
  • 43篇细胞
  • 41篇髓型
  • 40篇突出症
  • 40篇椎间盘突出症
  • 40篇脊柱侧

机构

  • 53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2篇同济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解放军第14...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济南军区总医...
  • 6篇解放军第1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12...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江苏大学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 3篇解放军第30...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3篇九江市第一人...
  • 3篇医学部

作者

  • 554篇侯铁胜
  • 150篇李明
  • 93篇傅强
  • 84篇贾连顺
  • 74篇贺石生
  • 69篇赵杰
  • 63篇石志才
  • 60篇赵定麟
  • 50篇鲁凯伍
  • 42篇张春才
  • 40篇倪春鸿
  • 36篇刘洪奎
  • 33篇赵杰
  • 32篇肖建如
  • 30篇倪斌
  • 26篇李少华
  • 26篇吴岳嵩
  • 26篇朱晓东
  • 25篇白玉树
  • 23篇袁文

传媒

  • 7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5篇颈腰痛杂志
  • 24篇中华骨科杂志
  • 16篇上海医学
  • 15篇中华创伤杂志
  • 15篇脊柱外科杂志
  • 14篇骨与关节损伤...
  • 1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实用骨科杂志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骨伤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6篇第十一届全军...
  • 5篇实用医药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21篇2010
  • 17篇2009
  • 30篇2008
  • 23篇2007
  • 25篇2006
  • 32篇2005
  • 41篇2004
  • 27篇2003
  • 38篇2002
  • 67篇2001
  • 46篇2000
  • 35篇1999
5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处理及其疗效。方法1997年10月~2002年10月共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1052例,颈椎病9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26例。术中共发生CSFL11例,其中9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切除骨化块后引起,2例为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切除椎体后方骨赘所致。硬脊膜缺损面积为(0.6~2.0)cm×(1.0~1.5)cm。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的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取低枕平卧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速尿及抗生素,并补充白蛋白或血浆3~5d。术后24h拔除引流条。其中3例术后仍存在CSFL(均为OPLL行颈前路切除骨化块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缝合封闭和对症处理等方法治疗。结果经术中采用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8例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另3例术后存在CSFL者,分别在术后5、14、17d治愈。术后随访10~62个月(平均26个月)。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颈前路减压术中发生CSFL者采用封堵填塞法处理,对术后存在CSFL者行常规保守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和缝合封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疗效满意。
侯铁胜傅强贺石生何大为张子峰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脑脊液漏并发症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椎体结核时可行性以及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胸腰椎前路病变椎体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7例,并同期行前路椎体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结果 经平均3年的随访,27例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7-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对胸腰椎结核病灶可彻底清除,能较好地进行椎管减压和脊柱矫形,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提高治愈率。
王炤赵杰侯铁胜潘兵黄宏前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卡环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6年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卡环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卡小分子干扰RNA片段合成。②将发卡小分子干扰RNA克隆入质粒pSilencer产生重组质粒SiRNA-pSilencer-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③分别用BamH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随机分为1,2样本,每份样本进行10次电泳,并且采用460bpi标准参照样。④将经酶切鉴定后的重组质粒作测序分析。结果: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卡小分子干扰RNA片段被成功克隆进pSilencer-U6质粒中。②BamH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可切出450bpi大小的片段,结果表明样本1,2均与参照以及marker相一致,从片段大小的角度初步确定酶切的准确。③DNA测序分析显示,重组质粒小分子干扰RNA编码序列与设计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针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发卡小分子干扰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SiRNA-pSilencer-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张雪松马胜忠王岩侯铁胜
关键词:质粒
藻酸盐凝胶支架在生物学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藻酸盐凝胶不仅在体外培养细胞使用,还可应用于体内组织工程修复。实验以藻酸盐凝胶为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修复兔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配制1.2%藻酸钠水溶液,进行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盐复合物的制备,观察细胞生长。②18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建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空白组和治疗组。在手术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结束时,在治疗组椎间隙,注射干细胞复合藻酸盐凝胶支架,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③应用核磁共振观察椎间盘手术前后高度和T2信号变化;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含量,分光光度法测量蛋白多糖的含量,观察椎间盘退行性变修复效果。结果:1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镜下观察支架陷窝内为干细胞,生长良好;将支架行冰冻切片,观察细胞位于网络内,形态良好。②术后12周治疗组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T2信号与术前相比变化最小,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空白组和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不清,中央区域的髓核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而治疗组的椎间盘轻度退行性变,组织结构尚可分清,周围未发现炎症反应,藻酸盐完全降解。④术后12周治疗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含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物实验证实藻酸盐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退行性变椎间盘能力,藻酸盐可以做为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研究的生物学材料。
赵鑫黄师严宁刘超乾侯铁胜
关键词:藻酸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对21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7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9、12个月随访摄片,对其症状缓解、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6—3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平均改善率为88.5%;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无患者死亡,供骨区并发症6例。此术式手术适应证: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发症: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结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对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
张海龙傅强葛星野赵鑫陈元贵尚保华侯铁胜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带锁钢板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回顾性研究 3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对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5例 ,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致压物 14例 ,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致压物 11例 ,术后随访 1~ 8年 ,手术优良率达 83.4% ,结论 :胸椎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及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李少华侯铁胜易志坚李明鲁凯伍赵杰傅强蔡斌贺石生陈语马胜忠
关键词:胸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被引量:43
2001年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4只 )和损伤组 (4 0只 )。损伤组脊髓 (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 ,分别在伤后 30min、2 ,4,8,2 4,48,72h和 7,14,2 1d处死取材 (每时相点鼠数 =4只 )。应用HE、尼氏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细胞检测。 结果 伤后 4h ,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 ;伤后 8h ,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 2 4h ,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72h ,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 ,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
傅强侯铁胜鲁凯伍贺石生赵杰李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细胞细胞凋亡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回顾性地研究了 3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TOL 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 1989~ 1999年收治的 32例 TOL F患者所施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病理检查 ,均符合 TOL F。 30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5~ 72月 ,平均 32月 ,根据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优 11例 ,良 10例 ,可 7例 ,差 2例 ,优良率 73.3% ,有效率 93.3%。结论 :早期减压是治疗 TOL F的唯一有效方法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单纯 TOL F最常用而有效的术式 ,对于合并 TDH或 OPL L 患者 ,后路全椎板减压加侧后方入路脊髓前方减压是简单实用的术式。
易志坚侯铁胜李少华鲁凯伍邵国峰黄永碧
关键词:胸椎管黄韧带骨化手术治疗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被引量:69
2001年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 2 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 ,其余 2 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 6~ 36d内治愈 ,无 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有 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 3月~ 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 ,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 ,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 ,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 ,可采取手术切除。
贺石生侯铁胜傅强
关键词:脑脊液漏脊柱外科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02年
马胜忠李明侯铁胜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外科手术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