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家谟

作品数:468 被引量:5,868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领域

  • 25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7篇天文地球
  • 34篇理学
  • 25篇医药卫生
  • 16篇化学工程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9篇污染
  • 45篇多环芳烃
  • 42篇地球化
  • 42篇地球化学
  • 38篇沉积物
  • 35篇降解
  • 31篇污染物
  • 30篇色谱
  • 28篇颗粒物
  • 28篇化合物
  • 25篇生物标志
  • 24篇相色谱
  • 23篇有机污染
  • 22篇有机污染物
  • 19篇有机质
  • 19篇同位素
  • 19篇气溶胶
  • 19篇气中
  • 17篇气相
  • 16篇多溴联苯醚

机构

  • 442篇中国科学院
  • 91篇上海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山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江汉石油学院
  • 7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广东省环境监...
  • 4篇广西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67篇傅家谟
  • 378篇盛国英
  • 50篇彭平安
  • 47篇王新明
  • 43篇毕新慧
  • 37篇麦碧娴
  • 36篇吴明红
  • 36篇于志强
  • 32篇刘德汉
  • 27篇曾祥英
  • 26篇安太成
  • 21篇文晟
  • 19篇肖贤明
  • 18篇闵育顺
  • 17篇余应新
  • 17篇谭吉华
  • 16篇冯艳丽
  • 15篇卢家烂
  • 13篇杨清书
  • 12篇陈颖军

传媒

  • 41篇地球化学
  • 28篇环境科学
  • 26篇科学通报
  • 25篇环境科学学报
  • 23篇环境化学
  • 2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9篇分析化学
  • 16篇沉积学报
  • 15篇环境科学研究
  • 1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1篇生态环境学报
  • 9篇广州环境科学
  • 9篇自然科学进展...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环境与健康杂...
  • 6篇中国科学(B...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上海大学学报...
  • 6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30篇2010
  • 39篇2009
  • 29篇2008
  • 22篇2007
  • 29篇2006
  • 36篇2005
  • 25篇2004
  • 24篇2003
  • 15篇2002
  • 16篇2001
  • 17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4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机动车尾气中乙醛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和排放因子
2014年
为了获得机动车排放源中乙醛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不同负荷下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采集不同怠速下的机动车尾气样品.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乙醛δ13C值,并与ρ(乙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乙醛的生成和消除反应同时存在.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乙醛的δ13C分馏值为负(-1.4‰~-0.4‰),表明生成反应占主导;而在高负荷运行时,分馏值为正(0.5‰~1.3‰),表明消除反应占主导.2乙醛的δ13C值与其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发动机燃烧温度和尾气净化装置的影响.整车尾气中乙醛的δ13C值在-29.1‰~-24.4‰之间,平均值为-26.5‰±1.6‰.其中,汽油车为-25.9‰~-24.4‰,平均值为-24.9‰±0.5‰;柴油车为-29.1‰~-27.0‰,平均值为-28.0‰±0.6‰.3南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与植物排放源中的乙醛的δ13C值范围不同,表明δ13C值可用于大气乙醛的源解析.通过机动车尾气中c(乙醛)c(CO2)估算广州汽油车和轻型柴油车乙醛的排放因子,二者分别为(13±16)和(169±106)mgL.
胡平文晟魏世龙王新明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乙醛稳定碳同位素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
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对于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浓度测量方法在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方面尚有欠缺,相比之下,同位素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对源解析准确和测量误差小的特点且发展迅速,该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同位素测量技术对大气样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故目前该方法在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还不能普及,今后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同位素方法将会在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同位素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如非甲烷烃、一氯甲烷和羰基化合物的源研究进展以及从源向大气环境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同时展望了该方法在大气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郭送军文晟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非甲烷烃羰基化合物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分馏
吹扫-捕集法测定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被引量:3
2000年
对实验室测定水相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际测试.利用吹扫-捕集浓缩仪在实验室用高纯氮吹扫加标水样,通过吹脱出的挥发有机物的量随吹扫时间的变化,求出实验室条件下挥发有机物液相传质速度常数.通过实际水介质与纯水介质在同样实验条件下的液相传质速度常数测量,得出实际水介质的传质系数校正因子α.这一新方法直接且耗时短,条件易控制,便于统一比对,可用于挥发物水-气界面过程探讨.
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李顺诚陈鲁言闵育顺彭平安陈尊裕
关键词:传质系数吹扫-捕集挥发有机物
我国某塑料垃圾拆解地周边居民多环芳烃内暴露水平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采集我国某塑料垃圾拆解地周边50例居民尿液,酶解-固相萃取对其进行前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了其中8种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尿液中2-羟基萘、2-羟基芴、2-羟基菲+3-羟基菲、1-羟基菲+9-羟基菲、4-羟基菲和1-羟基芘的均值浓度分别为9.19、9.11、0.97、2.42、0.09、1.36μmol.mol肌酐-1.各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含量水平普遍高于北京、广东、江西等地区背景人群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背景人群的含量水平,表明该地区居民有着较大的多环芳烃摄入量;各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之间相关性差异较大,2-羟基萘、2-羟基芴、∑羟基菲与1-羟基芘间的相关系数在0.474—0.737之间,表明多种代谢物的联合测定可更客观地评价该地区居民多环芳烃暴露情况.
陆少游龚诗涵袁晶于志强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多环芳烃代谢物高效液相色谱尿液
广州典型灰霾期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使用小流量Partisolmodel2000采样器每2h采集广州典型灰霾期(2006年1月7~20日)PM10样品,并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碳分析仪分析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严重,最高浓度日均值(1月13日)分别为最低浓度日均值(1月20日)的10.1、7.6、3.0倍;大气污染存在一个明显的逐日上升和下降过程,上升期间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27±24)%、(125±16)%和(116±17)%,下降期间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43±25)%、(-135±13)%和(-118±11)%。计算表明,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并随着灰霾污染的持续,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加。气团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污染对广州地区灰霾污染过程存在影响。
谭吉华赵金平段菁春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贺克斌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灰霾
ZJ-9钻孔现代沉积物中长链烷基苯磺酸盐的检测及其意义
2000年
建立起了一种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条件,检测分离了珠江入海口ZJ-9钻孔现代沉积物中的长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其中C_-LAS同系物含量最高,对比该同系物沉积通量的年变化曲线与其物源供应河流西江、北江的年平均流量变化曲线,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高流量对应高C_(12)-LAS沉积通量.说明相同条件下,河水流速快,LAS在淡水中停留时间短,被生物降解量少,结果在ZJ-9钻孔中沉积量大.
胡建芳彭平安闵育顺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现代沉积物沉积通量
好氧生物反硝化反应的实验证据被引量:17
2000年
一般认为生物反硝化反应是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发生的.实验中发现好氧条件下某些细菌能进行反硝化反应,并对其反应机理作出了解释.
丁爱中傅家谟盛国英
关键词:硝酸盐污染反硝化反应好氧条件
茂名与江汉第三系油页岩中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通过对中国典型的淡水湖相(茂名)和盐水湖相沉积环境(江汉)岩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产生两环境化合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研究发现茂名油页岩中姥鲛烷和植烧来源于叶绿素α的植基侧链,含量高的4-甲基甾烷通过与藿烷和甾烷的同位素对比,推测其源与细菌有关.江汉油页岩中的化合物明显不同于茂名油页岩,伽马蜡烷(Gammacerane)来源于喜盐的原生生物,δ^(13)C值为-25‰左右,与报道的值一致.植烷和姥鲛烷与来源于浮游植物的甾烷及4-甲基甾烷接近,说明其三者均来源于浮游藻类.报道了卟啉化合物的GC-IRMS碳同位素测定方法及中国样品中的卟啉碳同位素值.江汉盆地的DPEP,etio δ^(13)C值相似,来自于叶绿素.而茂名油页岩中etio和C_(31)DPEP较C_(32)DPEP轻,说明C_(32)DPEP来源于叶绿素a,而etio和C_(31)DPEP有别的来源.
于志强彭平安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环境碳同位素
珠江正干钻孔中烃类污染物的高分辨沉积记录被引量:3
2000年
报道了珠江正干钻孔现代沉积剖面中烃类污染物的含量、组成和分子标志物指标的研究结果,使用烃类污染物的沉积纪录,结合^(210)Pb定年,恢复了该区近百年来水体环境中烃类的污染历史.
麦碧娴盛国英林峥张干闵育顺傅家谟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
金刚烷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金刚烷为具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一类刚性聚合环状烃类化合物,是生物标志物等多环烃类在热力作用下经强路易斯酸催化剂聚合反应的产物.目前在地质体中已检测出单金刚烷、双金刚烷、三金刚烷,以及四金刚烷、五金刚烷和六金刚烷.金刚烷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地球化学意义的化合物.我们首先建立了金刚烷成熟度指标,并研究了塔里木和莺-琼等盆地高成熟度原油和凝析油的成熟度.文中介绍我国多个含油气盆地原油、凝析油以及烃源岩中金刚烷化合物的GC-MS分析鉴定结果,并对它们在相对含量上的分布特征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陈军红傅家谟盛国英刘德汉
关键词:金刚烷地球化学石油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