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护理工作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作用
- 刘利敏关茵李运琴
- 应用全自动微板检测技术建立稀有血型(RHD阴性)献血者信息库
- 闫晓鹏王林李雪英关茵张国平韩惠云郭超群
- 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Rh阴性受血者需输注Rh阴性血液。而中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只有0.3%左右,称为稀有血型。采供血机构在广大献血者中筛查Rh阴性血型,以满足临床上对Rh阴性血...
- 关键词:
- 河南焦作地区2014年至2017年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处理及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疑难配血病例的原因和输血处理方法,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焦作地区各医院中交叉配血不相合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输血前检查,并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作出相应的处理办法。结果:78例疑难交叉配血的标本中,其中蛋白紊乱引起的假凝集4例,占疑难标本的5.1%,处理办法为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冷自身抗体现象5例,占疑难标本的6.4%,处理办法为37℃配血,并保温输血;温自身抗体13例占疑难标本的16.6%,处理办法为自身抗体吸收后进行筛查;检出不规则同种抗体56例,占疑难标本的71.9%,处理办法为筛选相合的血液给予输注。结论:引起疑难配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规则同种抗体和温自身抗体。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制定适合患者的输血方案,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
- 关茵许飞田宗斌
-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合输血自身抗体同种抗体
-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
- 2012年
-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血液检验实验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程序及标准操作规程、加强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培训及管理,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
- 关茵何秋荣郭美英
- 关键词:血液标本质量管理无偿献血
- 应用自配系列参考品评估HIV诊断试剂质量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为本实验室选择合适的HIV诊断试剂。方法应用自配系列参考品对7种HIV诊断试剂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精密性进行评估。结果北京现代高达及法国伯乐2种试剂的特异性、敏感性、精密性明显优于其他试剂。结论应用自配系列参考品评估选择HIV诊断试剂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李雪英张国平李志平关茵
- 关键词:HIV诊断试剂
- AB/O嵌合体血型血清学特点分析的发现被引量:2
- 2018年
- 哺乳动物的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的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的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 关茵许飞田宗斌向东
- 关键词:H抗原
- 输血不规则抗体类抗-e一例
- 2017年
-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安全输血是医疗救治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血型系统复杂,个体差异大,正常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3%~2.0%。所谓不规则抗体就是除了ABO血型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产生的抗体,也称意外抗体,具有这些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一但输入存在这些不规则抗体相对应抗原的血液时,会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该研究报告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1例较罕见的类抗-e抗体,患者病案分析。
- 关茵郭美英田宗斌
-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
- 红浆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全血经白细胞过滤前后红浆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的全血960袋,无菌留取每袋全血滤白前后及成品血浆标本,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统计分析2006年9~2007年8月间不同季节的红浆报废情况。结果1.98%(19)袋血液滤白前全血、滤白后全血及成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7.81%(75)袋血液滤白前全血游离血红蛋白正常,滤白后及成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不同程度增高;夏季红浆的发生率较其他季节明显增高。结论红浆的发生源于红细胞发生溶血,血液采集、储存、运输、滤白、离心等操作过程均可造成红细胞溶血而导致红浆发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完整的血液冷链系统,对血袋进行严格质控,尝试改变现有成分制备程序,可有效降低红浆的发生。
- 韩惠云李雪英张国平邱玉霞关茵
- 新等位基因c.175_(1)76insGA致B_(el)亚型的家系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1例B_(el)亚型新等位基因c.175_(1)76insGA的家系进行血清学和基因型分析,并初步探讨糖基转移酶B弱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1例23岁的男性无偿献血者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鉴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BO和Le血型,应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唾液中B和H抗原,并对研究对象进行Sanger测序和PacBio(Pacific Bioscience)三代技术单倍型测序,鉴定基因型。最后应用Expasy软件对DNA序列进行氨基酸翻译并预测基因改变后的蛋白长度,应用ORF finder预测替代起始密码子以及mRNA开放阅读框,并进行蛋白表达机制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姐姐血清学为B_(el)亚型,其母亲为AB_(el)亚型,其父亲为正常O型,家系成员均为Le(a+b+)表型。Sanger测序结果表明,在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姐姐第4外显子均发现c.175_(1)76insGA新等位基因。三代单倍型测序检测家系成员的单倍型发现,先证者ABO*O.01.02/ABO*BEL.NEW(c.175_(1)76insGA),父亲ABO*O.01.02/ABO*O.01.02,母亲ABO*A1.02/ABO*BEL.NEW(c.175_(1)76insGA),姐姐ABO*O.01.02/ABO*BEL.NEW(c.175_(1)76insGA)。蛋白表达机制分析表明,虽然据推测ABO*BEL.NEW新等位基因发生了移码突变,在第5外显子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p.Asp59Glu*fs20,编码无活性的糖基转移酶。但可利用替代起始密码子启动功能性B_(el)亚型糖基转移酶的翻译。结论B_(el)亚型新等位基因的表达与替代起始密码子启动B_(el)亚型糖基转移酶的翻译有关。
- 杨贺才关茵马晓莉吕永磊孔永奎郭超群耿明璐王丽萍温涛
- 关键词:基因型糖基转移酶蛋白表达
- 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ABO血型试剂配制比例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ABO血型试剂配制的最佳比例,提高ABO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抗A抗B标准血清和生理盐水以1∶7、1∶10、1∶15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对每位献血者留取的1份抗凝试管样本,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梯形微板法进行ABO血型自动检测。结果可疑者使用试管法进一步鉴定。结果 350例样本中,使用1:7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一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0%,1∶10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一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9%,1∶15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一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1%。结论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ABO血型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适合血站工作特点,试剂配制的比例可影响血型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全自动血型仪错判或漏判,工作人员应根据各实验室的不同情况使用恰当的血型试剂配制比例,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关茵郭美英何秋荣
- 关键词:梯形微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