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静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相关文献[1]报道的发病率为0.24%~1.57%.发病患者中大部分是经产妇,对于多产妇该病发病率更高[2].凶险性前置胎盘是指曾有剖宫产史的经产妇再次妊娠时为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原瘢痕部位,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约50%[1],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该病发生的情况一般比较紧急,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尽快确诊并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9例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处置方式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后的母婴结局,以期为临床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以及紧急处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 何银芳张誉丹武桂花冀静郝敏
- 关键词:临床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剖宫产史瘢痕部位
- 胎膜中MMP-2/TIMP-2表达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在自发性胎膜早破孕妇的胎膜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胎膜早破确诊病例30例,同期收集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MMP-2及TIMP-2在胎膜中的表达。结果1.所选两组标本感染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91);2.PROM组胎膜组织结构明显疏松,羊膜与绒毛膜之间的区域普遍较对照组增宽;3.早破组与正常组在HE染色后着色深浅有异,早破组略显淡;4.MMP-2在胎膜早破产妇胎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剖宫产组阳性率分别为100%,46.67%差异有显著性(U=5.849,P=0.000);5.TIMP-2在胎膜早破产妇胎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剖宫产组,差异无显著性(U=1.690,P=0.091)。结论胎膜早破的发生可能与MMP-2的表达上调有关。
- 张莉杨海澜冀静李秀芳武馥珍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胎膜早破免疫组织化学
- 29例孕妇羊水栓塞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9年-2013年在分娩过程中被拟诊为羊水栓塞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羊水栓塞患者存活,1例死亡(外院转入);均按正压给氧、抗过敏、纠正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防止DIC、心衰、纠正酸中毒及利尿等对症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输血治疗;29例患者均行静脉穿刺,血样经离心见不同程度的羊水有形成分。结论早期识别并及早治疗是成功治疗羊水栓塞的关键。
- 何银芳冀静武桂花郝敏
- 关键词:羊水栓塞
- 基于和谐护理理论的群组教育对初孕女性盆底功能锻炼康复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和谐护理理论的群组教育干预策略对初孕女性盆底知识与锻炼技能理解与应用的效果,以促进初孕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早期恢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孕妇学校的80名初孕女性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4—5月纳入的40名作为对照组,2023年6—7月纳入的40名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基于和谐护理理论的群组教育护理干预。采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并比较2组孕期1~4周干预前后盆底功能障碍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并于产后42~49 d(以下简称产后42 d)门诊复查时进行盆底肌力测评及评估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2组产后42 d盆底功能锻炼康复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纳入38名,年龄为(29.97±3.68)岁,试验组纳入38名,年龄为(29.79±3.66)岁。干预前2组初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干预后试验组自护知识得分、自护责任感得分、自护技能得分、自我调控得分以及量表总分分别为(58.13±6.46)、(11.73±1.18)、(10.16±0.86)、(29.21±2.74)、(109.21±8.92)分,高于对照组的(47.76±4.25)、(11.05±1.09)、(8.82±1.78)、(27.34±2.18)、(94.97±6.4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26~-2.63,均P<0.05);产后42 d 2组盆底肌力比较,试验组盆底肌力测评中快肌阶段最大值和慢肌阶段平均值分别为48.25(44.75,53.45)、31.00(27.33,34.23)μV,高于对照组的36.80(32.25,44.28)、22.40(19.28,25.88)μV,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8、-5.37,均P<0.01),而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和后静息阶段平均值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试验组依从性良好占比居多,为73.7%(28/38),一般占比为26.3%(10/38),而对照组初产妇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一般占比居多86.8%(33/38),良好占比为7.9%(3/38),
- 杜鑫涛郭晓琴冀静王倩倩牛旭蕾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结果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用制好的明胶海绵颗粒或碎片对出血之血管主干进行栓塞。监测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结果。结果:11例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10例出血立即停止,1例经治后血止,1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果:TAE技术为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杨海澜冀静武桂花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探讨妊娠时期监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动态的临床意义,选取240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常规体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非孕期女性为对照,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四项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妊娠各期血浆D-Dimer呈进行性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中期APTT短于早期(P<0.05),临产前APTT短于早、中、后期(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呈升高趋势,中期FIB水平高于早期(P<0.05),临产前FIB水平高于上述各期(P<0.05)。妊娠期血浆D-Dimer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监测妊娠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可预防产程中异常出血、深静脉血栓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索明莉孙艳飞杨海澜冀静何银芳
- 关键词:妊娠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产后出血
- 4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间4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为4%,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0.6%。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181例;其次为心律失常1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66例;围生期心肌病2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Ⅰ级和Ⅱ级分别为312例和95例,Ⅲ级和Ⅳ级51例,行心脏矫治手术后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结构改变,先天性心脏病居多,心律失常有增多趋势,生育年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逐年增加,需重视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 何银芳郭文玲冀静武桂花尉扬
- 关键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围生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74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74例妊娠满28w~不满37w的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妊娠满28w~34w,B组妊娠34w~37w,分析两组不同潜伏期及分娩方式孕妇的新生儿结局和孕妇感染情况。结果:A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孕妇感染情况、新生儿结局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妊娠28w~34w期间发生的胎膜早破,主张行期待疗法,力求延长孕周,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 何银芳石红英冀静
-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
- 一种产科护理婴儿床的设计
- 2023年
- 目的:设计一种产科护理婴儿床,减少产妇因照顾新生儿产生的不必要弯腰、下床,缓解产妇弯腰疼痛,方便照料新生儿,保障新生儿安全。方法:通过国内外专利官网检索,了解国内外婴儿床设计现状;与产妇访谈,明确产妇对婴儿床的需求;向产科护理专家咨询,明确婴儿床设计要素、临床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草图设计,开展论证并专利申报。结果:通过三面栏杆婴儿床设计,产妇可以透过床栏看到婴儿床中的新生儿,减轻母婴分离的焦虑,增进亲子关系;方便产妇独自及夜晚便捷地照顾新生儿;能够及时发现吐奶、呛咳、窒息等危急情况,保障新生儿安全。结论:该婴儿床使用方便、有助于亲子关系的构建,对产妇照顾新生儿有所帮助。
- 刘亦娜董丽媛冀静王娇燕美琴
- 关键词:婴儿床护理
- 介入治疗产科大出血23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杨海澜冀静武桂花
- 关键词:产科大出血介入治疗TAE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产科急症介入放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