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宏文

作品数:19 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中硒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高硒
  • 4篇
  • 3篇地质样品
  • 3篇渔塘坝
  • 3篇同位素
  • 2篇荧光
  • 2篇原子
  • 2篇原子荧光
  • 2篇中毒
  • 2篇生物可利用性
  • 2篇土壤
  • 2篇迁移
  • 2篇氢化
  • 2篇氢化物
  • 2篇氢化物发生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9篇凌宏文
  • 6篇温汉捷
  • 5篇朱建明
  • 5篇樊海峰
  • 3篇王明仕
  • 3篇李社红
  • 2篇朴河春
  • 2篇胡瑞忠
  • 2篇于文修
  • 2篇樊宇红
  • 1篇朱书法
  • 1篇刘世荣
  • 1篇田元江
  • 1篇于柄松
  • 1篇冯家毅
  • 1篇刘丛强
  • 1篇汪福顺
  • 1篇朴和春
  • 1篇肖化云
  • 1篇畅斌

传媒

  • 6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灰岩和砂岩地区豆科类植物紫花光叶苕(Vicia villosa)中铁和锰的不同分配模式被引量:2
2007年
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主要与氮和磷之间的平衡受到影响而有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也能响应生物量的减少,比如铁和锰营养元素。选择了贵州茂兰相邻的石灰岩和砂岩地区土壤进行了野外种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着的豆科类植物铁(Fe)和锰(Mn)出现互为相反的分配模式:在砂岩地区生长的豆科类植物根部对铁的吸收相对高于石灰岩地区;而对锰的吸收,石灰岩地区高于砂岩地区。因此,植物根部的Fe∶Mn,砂岩地区高于石灰岩地区。这个结果说明豆科类植物根部对Fe和Mn的吸收存在不同模式。然而,在叶片中的Fe∶Mn砂岩地区和石灰岩地区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这说明铁和锰从根部到叶片的迁移具有不同模式。当叶片的Fe∶Mn(质量之比)低于2.9时,有可能响应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我们在研究植物与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时,越过环境因素,必须考虑植物内部随生长过程而发生变化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如,生长着的植物中Fe∶Mn比值的变化等。
凌宏文朱书法朴和春
关键词:营养平衡豆科植物
渔塘坝微景观中硒的高硒成因探讨被引量:16
2007年
渔塘坝北部山区地势较高的富硒碳质岩层,相对封闭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以及二者之间的两条山沟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高硒微域地球化学景观。其北部茅口组富硒碳质岩石的平均硒含量为1251.1±1218.8μg.g-1,是渔塘坝出露地层中最为富硒的。这些富硒岩石为渔塘坝中的土壤和植物提供了硒的间接来源,而导致渔塘坝高硒景观的形成,除了地形、气候因素之外,主要是当地居民活动直接干预的结果,特别是田地以火土(石煤熏土)施肥改良土壤。因此,如果说渔塘坝北部富硒碳质岩层的存在是高硒区形成的必然条件,那么人为的开挖"石煤"和不当的耕种方式则为硒的迁移和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无论是自然或后生形成的高硒区,当硒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并突然释放时,硒中毒仍然可以发生。所以,恩施的高硒地区依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
朱建明尹祚莹凌宏文李社红苏宏灿
关键词:硒中毒
桑树(Morus alba)与丛枝菌根的共生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桑树(Morus alba)可与丛枝菌根(AM)真菌形成互利共生体,丛枝菌根真菌能对桑树的重金属元素吸收产生积极的响应。然而,这种响应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贵州荔波和黄平两地种植养蚕桑树,提高桑叶质量对养蚕业具有重要意义。荔波和黄平两地均处于喀斯特地区,土壤pH因石灰岩和砂岩交叉分布而有所差异。本文将揭示土壤因素是如何影响桑树与丛枝菌根真菌互利共生体的形成从而影响桑树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荔波桑地平均土壤pH(4.92±1.03)明显低于黄平(5.96±1.08)。土壤酸性直接影响AM真菌的分布,荔波的偏酸性土壤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且有利于桑树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此外,偏酸性土壤条件有利于增加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加强植物体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包括有毒元素Cd。与黄平相比,生长在荔波的桑树叶片具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荔波桑树叶片中的糖类含量明显低于黄平的,分别为(67±27)mg·g-1、(105±57)mg·g-1;而荔波桑树根系中的糖类含量明显高于黄平,分别为(125±43)mg·g-1、(91±43)mg·g-1。该结果说明,与黄平(具有较高的土壤pH)相比,荔波(具有较低的土壤pH)桑树叶片中的光合作用产物将更多地被输入到桑树的根系中。真菌是专性共生物,如果没有植物所供给的光合产物,真菌就不能生存。根系分泌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溶解重金属,使它们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以便被宿主植物所吸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较低土壤pH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桑树的叶片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因此,菌根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尽管桑树具有耐干旱贫瘠的能力,且能够适应于喀斯特环境,但桑树喜好的是环境仍是偏酸性且养分充足的土壤。
樊宇红凌宏文朴河春
关键词:桑树重金属丛枝菌根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37
2003年
在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发育有数层的厚度不等的层状硅质岩 ,SiO2 含量一般在 90 %以上 ,岩石富Fe ,相对贫Mn、Al、Ti。亲石元素大量亏损 ,但富典型的热水沉积指示元素Ba、As、Sb ,也有一定的铂族元素(PGE)的异常 ,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呈左倾 ,有明显的Ce的负异常和轻微的Eu的正异常。δ3 0 Si值变化范围为- 0 .7‰~ 1.2‰ ,δ18O值变化范围为 17.6‰~ 2 9.0‰。硅质岩的地球化学表明其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文章最后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形成与硒富集的关系 ,认为形成硅质岩的构造环境可能是地壳深部Se得以上升到浅部聚集的前提 ,而含硅热液则可能是硒的良好的”溶剂”。
温汉捷裘愉卓凌宏文于柄松张贵山
关键词:层状硅质岩黑色岩系热水沉积地球化学
桑园地和玉米轮作地土壤pH变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桑园植桑年龄的增加,桑地土壤质量降低,桑树生物量减少,严重制约着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可能与土壤p H降低、营养元素的流失和有害元素的积累有关。选取广西宜州和贵州荔波的桑树(Morus alba)种植园和临近种玉米(Zea mays)轮作地的土壤,分析土壤可交换性盐基阳离子(Ca,Mg,K和Na),可交换性铝(Al)、土壤p H等土壤参数,研究土壤p H在桑树地和玉米轮作地之间的差异,讨论影响土壤p H变化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玉米轮作地,桑园地土壤p H 5年下降了0.38个p H单位。相应地,桑园地土壤可交换性盐基阳离子(Ca,Mg和K)的含量略低于玉米轮作地,桑地土壤交换性Al的含量(2.35±2.68)mmol·kg-1却显著高于玉米轮作地(1.44±2.13)mmol·kg-1(P=0.002)。因此,桑园地和玉米轮作地土壤可交换性Ca和Al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桑园地土壤可交换性NH4+-N含量略高于玉米轮作地。得出结论:随着桑园经营年代的增加,土壤酸化的同时,营养元素(Ca,Mg和K)的流失和有害元素(Al)的积累,土壤质量下降。玉米轮作缓解土壤酸化。显然,不同的经营模式要影响土壤p H变化。导致土壤p H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碳和氮的循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不同作物轮作,以适当的方式将秸秆还田,以保持良好的土地质量。
凌宏文樊宇红朴河春
关键词:土壤PH桑园玉米轮作
硒连续化学提取技术中的若干问题讨论被引量:6
2009年
硒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等不仅仅与硒的总量有关,更取决于硒的形态。硒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是硒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硒七步连续提取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有机结合态、元素态、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的提取技术细节,讨论了不同液固比和提取剂对硒提取的影响,并对不同结合态硒提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硒的连续化学提取过程中,液固比为20:1到50:1时能够满足不同结合态硒提取的要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NaOH浓度0.1~0.5mol/L时能有效提取有机结合态硒;1mol/LNa2SO3溶液是元素硒的较好提取剂;而对于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600~700ml/min的载气气流能保证其还原所产生HSe气体的完全吸收。
李璐秦海波苏惠朱建明凌宏文杨秀群
关键词:液固比
胰岛素、硫酸镁对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内Ca^(2+)、Mg^(2+)及血浆内相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CI)患者红细胞内Ca2 + (EC)、红细胞内Mg2 + (EM )、血浆内皮素 (ET)、胰岛素抵抗 (ISI)、类洋地黄物质 (EDLS)的变化情况、相互之间的关系及胰岛素 (INS)、硫酸镁 (MgSO4)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 0例CI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EC、EM、PGa、PMg、ET、ISI、EDLS ,观察INS、MgSO4治疗后两周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CI患者EC、ET、ISI、EDLS增高 ,EC与ET、ISI、EDLS呈正相关 ;EM下降 ,EM与ET、ISI、EDLS呈负相关。INS、MgSO4治疗后EC、ET、ISI、EDLS下降 ,EM升高。结论 :细胞离子代谢失常与ET、ISI、EDLS含量变化有关 ,INS。
赵萍袁林廖昆灵付蓉凌宏文
关键词:胰岛素硫酸镁红细胞内皮缩血管肽类
表生环境中硒形态研究现状被引量:36
2006年
硒是一种对环境具有灵敏指示意义的元素,在表生环境中存在诸多形态,如Se(IV)、Se(VI)、Se(0)、Se(-II)、Org-Se,每种形态都有独特的化学、生物化学性质(控制元素的可溶性、毒性、营养功能、环境行为)。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表生环境硒形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岩石(矿物)、土壤和沉积物、生物体、各种水体、大气中硒自然形态的分布进行了综述,并初步建立了不同体系之间硒在积累、迁移过程中形态迁移转化的地球化学模型;最后指出了硒形态研究方面有可能的前景。
樊海峰温汉捷凌宏文胡瑞忠
关键词:地球化学模型
工业稀盐酸和铝酸钙制取结晶氯化铝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常压下采用工业稀盐酸和铝酸钙制备结晶氯化铝净水剂的试验研究,考察了铝酸钙低浓度盐酸浸取时原料配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三氧化二铝溶出率的影响,并对三氯化铝结晶阶段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工业废酸可以用于制备结晶氯化铝。项目研究成果为低浓度工业废盐酸的处置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邦煜王宁石莉凌宏文陈娟田元江
关键词:净水剂盐酸铝酸钙
浅水湖泊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氮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肖化云冯家毅凌宏文
该项目确立了硝酸盐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中硝酸盐反硝化作用过程中的氮同位素分馏以及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时空等特点。结果表明,雨水硝酸盐对湖泊的贡献较小;沉积物硝酸盐反硝化作用过程中,氮氧同位素分馏较弱,明显低于上覆水...
关键词:
关键词:浅水湖泊沉积物反硝化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