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久军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孤独感
  • 3篇同伴交往
  • 3篇交往
  • 2篇童年中期
  • 2篇儿童
  • 1篇独处
  • 1篇知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喜好
  • 1篇社会行为
  • 1篇社交自我知觉
  • 1篇自我知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比较
  • 1篇跨文化比较研...
  • 1篇孤单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久军
  • 4篇周宗奎
  • 3篇孙晓军
  • 1篇朱婷婷
  • 1篇赵冬梅
  • 1篇向远明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童年中期社交退缩类型与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本研究以571名3-6年级的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童年中期儿童社交退缩类型、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交退缩儿童的孤独感随年级的升高都是呈现的下降趋势,安静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低于活跃退缩型儿童。在互选朋友数量、友谊质量的陪伴和娱乐维度以及亲密与交流维度上不同社交退缩类型的儿童存在差异。友谊在活跃退缩行为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
周宗奎朱婷婷孙晓军刘久军
关键词:孤独感儿童
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以430名中国和165名美国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同伴交往四个水平的变量与孤独感内在作用机制的跨文化差异性和一致性。采用SEM模型比较的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友谊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美国儿童,而美国儿童...
孙晓军周宗奎刘久军
文献传递
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被引量:49
2007年
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孤独感的社交需要理论认为孤独感是对社交需要未满足的反应,强调孤独感的情感或感受层面;认知加工观主张孤独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强调孤独感的认知成分。同伴交往4个水平上的变量会影响到孤独感的产生,而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会对同伴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多从家庭功能与同伴交往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孤独感的产生机制,对孤独儿童的干预研究也有待开展。
赵冬梅周宗奎刘久军
关键词:同伴交往孤单孤独感独处
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2003年6月和2004年6月追踪调查了430名3、4、5年级儿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探讨了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影响后,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而社会喜好和社会行为在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作用后,与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关系。同伴交往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
周宗奎孙晓军向远明刘久军
关键词:社会行为社会喜好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