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辰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 毋鑫海戴文远黄子元刘兆辰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 晋江市就地城镇化下LUCC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价
- 2016年
- 文章以晋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和2013年三期SPOT遥感数据,在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参考P-S-R模型框架,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量评价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2000—2013年晋江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呈现极端非平衡"涨势"状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落势"状态,规模趋于缩减趋势,使晋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土地覆被状况及宏观生态状况越转越差;13年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9,安全等级为Ⅳ,处于风险级(中警状态);2005年上升至0.741,安全等级为Ⅲ,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13年又下降至0.674,虽仍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
- 苏木兰刘兆辰戴文远郭强姜华伟
- 关键词:压力-状态-响应生态安全评价
- 基于GIS的福州市土地资源安全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方面入手,选取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粮食安全指数作为土地资源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城镇化率和非城镇化率为两指标的动态权重,构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在Arc GIS软件技术支持下,对福州市2012年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13个区县中,土地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以上的区县有7个,占国土面积的93.18%,但其中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的区县就占了4个,占61.13%;处于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状态的区县有2个,占6.82%.说明福州市土地资源安全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超过60%的面积处于临界状态,近期仍需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安全状态.
- 刘兆辰戴文远毋鑫海黄子元
- 关键词:土地资源安全粮食安全GIS
- 福州市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以Romer的假说为前提,并以国内学者修正后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1996—2012年,福州市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尾效"平均每年为0.417个百分点.即在土地资源不断消耗的过程中,1996—2012年福州市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以平均每年0.417%的速度降低.按照这个速度推算,由于土地资源的"尾效",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福州市的经济增长率将会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92.91%、88.74%和84.57%.
- 刘兆辰戴文远毋鑫海黄子元
- 关键词:经济发展土地资源
- 1988—2012年福州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化分析
- 2015年
- 近25年来是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8,2000和2012年福州市三期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同时结合新型景观指数PPU和Sq P(sq)等指标,分析福州市24年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12年间,福州市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质景观,其优势度指数最高,分离度指数最低;城市建设用地向西、向南扩张明显,城市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未利用地破碎度最低;建设用地与耕地、水体之间转移量大,减少的耕地和水体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
- 毋鑫海戴文远苏木兰刘兆辰姜华伟
- 关键词:景观指数GIS
- 晋江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 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受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范围在不断地加大加深,土地资源...
- 刘兆辰
- 文献传递
- 丘陵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整理潜力研究——以闽清县为例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分布特点,并针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整理方式.然后针对目前常用的人均用地指标法存在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等问题,以福建省闽清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空心化、生态安全、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等4个方面的因素,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修正模型.研究表明,闽清县各乡镇空心化指数在0.265 8~0.839 0之间,生态安全性修正系数在0.541 6~0.969 1之间,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7 0~0.601 8之间,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329 3~0.918 1之间.最终得出,闽清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由理论上的870.35 hm2降低至综合修正后的119.93 hm2,修正后的现实潜力占理论潜力的比例为13.78%.
- 毋鑫海戴文远苏木兰刘兆辰姜华伟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