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

作品数:17 被引量:32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7篇社会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自治
  • 3篇网格化
  • 3篇网格化管理
  • 3篇N
  • 2篇党建
  • 2篇党组
  • 2篇党组织
  • 2篇业主
  • 2篇业主委员会
  • 2篇社会学
  • 2篇社区党建
  • 2篇市民
  • 2篇市民社会
  • 2篇主义
  • 2篇协商
  • 2篇民社
  • 2篇民主
  • 2篇基层社会
  • 2篇C区

机构

  • 1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7篇刘安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群众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体育与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决策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我国纠纷化解机制的发展被引量:1
2006年
诉讼与非诉讼手段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两种主要手段。从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以人民调解为主要的纠纷化解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诉讼来解决纠纷。而一个社会想要达到安定、团结与和谐的局面,则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刘安
关键词:诉讼机制非诉讼机制人民调解
网格化管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运行逻辑与实践特征——基于N市Q区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9
2015年
近年来兴起的网格化管理完善和优化了我国以社区制为核心的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基层的政治社会结构,形塑了秩序整合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和市场间的关系及其制度与组织表现形式。它通过划分网格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下沉党政资源的同时激发了社会和市场资源。网格化管理构建起了一种刚性与弹性并济的目标责任制,并通过考核评定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此外,网格化管理还创新了基层党政组织的运作方式,增强了党政系统对社会利益诉求的回应与满足,从而有利于秩序稳定。但网格化管理也表现出了"科层化"倾向和"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分化"以及国家与基层社会联结的"非均衡性"与"不稳定性"。这使基层政府无限承担了社会治理责任,却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同时制造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内在的结构性紧张。
刘安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运行逻辑
南京青奥会志愿服务的系统建构与流程管理被引量:7
2013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即将举行。为了举办一届成功精彩的赛会,有必要对青奥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以完善系统构架、提高管理效率。本文从系统论和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志愿服务系统建构与流程管理的具体思路,为提升南京青奥会志愿服务水平进言献策。
刘安
关键词:志愿服务流程管理
市民社会? 法团主义?——海外中国学关于改革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被引量:48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多元分化重塑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市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框架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认识这一重塑过程。前者预设了多元主义的前提,强调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空间及其对国家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后者则认为社会的自主活动不足以形成秩序,强调国家对于市民社会的参与、控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的联系渠道。其实,市民社会理论与法团主义框架均延续了极权主义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所开创的"连续统"思维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对改革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框架必须来源于其自身的经验;即使将西方的概念框架应用于解释中国,也应当是一种"概念再造"。
刘安
关键词:海外中国学市民社会法团主义
社会学的“品格”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框架被引量:5
2010年
社会学是为解决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整体危机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这决定了社会学关注结构与秩序、寻求社会与政治整合的学科"品格"。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群体化生活方式之一,其本质属性在于塑造和维持一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秩序;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指的是国家之外的非政治领域。经由洛克、黑格尔等人的发展,国家与社会两者的关系被认为是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重要来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相关的市民社会、法团主义等理论契合了社会学的"品格",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与秩序,但需要保持一种本土化警觉。
刘安
关键词:社会学品格
提升治理水平为基层减负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制度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指明了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方向与具体路径,为打赢这场'减负战役'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安
关键词:形式主义基层党组织
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及其学理反思——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国家"与"社会"可以说是在相互划清边界的过程中彼此赋予发展动力而产生与形成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并存乃是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则形塑社会结构、影响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经典分析框架,"国家与社会"范式在被引入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后,迅速成为城市基层研究的主流,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整合路径;但也日益陷入一种同质生产、难以取得理论突破的境地。为克服国家与社会框架的内在张力,我们需要在研究中反思城市基层的"社会"如何实体化操作、其多层复合属性以及内部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国家"的实体化操作问题及其角色的多维性,以及城市基层"国家"与"社会"的联结机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国家与社会"范式作为特定的"知识生产"成果所具有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知识社会学属性。
刘安
关键词:当代中国研究
网格化社会管理及其非预期后果——以N市Q区为例被引量:84
2014年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我国基层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动的城市社会治理变革。它延长了治理链条、下沉并整合了治理资源,加强了基层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构建了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治理体系。一些地方还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但网格化管理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非预期后果。"技术化"治理强调治理形式可能偏离目标实质;"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增加了治理的复杂程度;治理的"行政化"制约了社区社会资本生成;"选择性执行"行为导致了治理目标的不完全实现;"目标导向"下存有治理手段运用不当的风险;"网格泛化"则模糊了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边界、致其权责不清。避免网格化管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要改变社会治理由政府主导并无限承担责任的体制特征,在基层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相互制衡、彼此增能的制度性权力关系。
刘安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
社区党建的组织机制创新——对N市C区社区党建的考察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N市C区的考察,概括出创新社区党建组织机制的一些主要策略。包括:通过挖掘潜力和塑造品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主动嵌入和积极吸纳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横向拓宽和高效集聚多元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科学分类和按需供给创新基层党员的管理教育机制。基层社区党建需要改变科层体制基础上的威权式组织方式,重构组织内资源;同时要善于将自身的组织资源嵌入到其它组织,善于集聚组织和体制内外的各种资源。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完善执政方式,保证对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
刘安
关键词:社区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党建资源
网格化管理的负效应
2015年
网格化管理试图解决基层治理的所有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其必然结果是社会力量培育不起来,政府一切大包大揽,不堪重负。
刘安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社会力量政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