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Z126术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伴有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 沈建雄刘家明邱贵兴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因脊柱的退行性变而新出现的脊柱侧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位于胸腰段或腰段,部分患者常因持续疼痛(腰背痛或根性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或畸形的加重影响心肺功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疼痛、防止侧凸进展、重建脊杵平衡、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选择融合椎一直存在很多争论。笔者就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时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薛旭红沈建雄刘家明
-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根性疼痛退行性变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误诊为脊柱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4
- 2012年
-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累及中轴关节为主,病变后期由于脊柱骨性强直、椎体骨质疏松导致脊椎脆性增加,容易并发Andersson损害(Andersson lesion,AL),导致局部疼痛加重、后凸畸形,甚至出现神经损害等并发症。该病最早由Andersson于1937年提出[1],由于其病变与脊柱结核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我院收治1例AS合并AL,就其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刘家明沈建雄余可谊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
- 非融合技术治疗儿童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采用脊柱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儿童脊柱侧凸,虽可改善畸形,但由于限制了脊柱的生长,影响儿童胸腔脏器的发育,甚至会出现“曲轴现象”,
- 刘家明沈建雄
-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术治疗非融合技术儿童脊柱矫形内固定
- 重度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重度脊柱侧凸的定义目前仍存在分歧,一般认为冠状面Cobb角〉80°即为重度脊柱侧凸,如果同时合并凸侧Bending像上柔韧性〈30%则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重度脊柱侧凸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点,由于其侧凸严重、僵硬,脊髓对牵拉耐受能力差,患者多合并心肺功能障碍,同时术中神经损伤、假关节形成、脊柱失平衡风险高,
- 刘家明沈建雄
- 关键词:重度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处理心肺功能障碍COBB角假关节形成
- 高屈曲假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随访结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有关高屈曲假体与普通假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KSS、WOMAC)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9年10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09年10月),维普资讯(1989年1月至2009年10月)和CNKI(1979年1月至2009年10月)等数据库中关于高屈曲假体与普通假体在初次伞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疗效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人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ROM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采取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进行评价.结果 共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Jadad评分均判定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病例466例,高屈曲假体组和普通假体组术后ROM合并WMD为1.64195%C1(-0.04,3.32),P=0.06],膝关节HSS评分合并WMD为0.34[95%CI(-1.12,1.79),P=0.65],膝关节KSS评分合并WMD为-0.67[95%CI(-2.22,0.89),P=0.40],膝关节WOMAC评分合并WMD为1.66195%C1(-4.03,7.35),P=0.57].高屈曲假体组与普通假体组的ROM、HSS、KSS、WOMA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高屈曲假体组相比普通假体组ROM无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彭慧明刘家明翁习生王炜邱贵兴
- 关键词:假体设计META分析
- 术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伴有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 @@在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中,术前肺功能障碍常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因此,脊柱外科医生术前经常采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来评估伴有中重度肺功能障碍的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术前动脉血气分析是否真的有效?目前在这方...
- 沈建雄刘家明邱贵兴
- 关键词:脊柱侧凸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肺部并发症
- 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合并伴轻微神经症状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合并伴轻微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脊髓空洞患者行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脊柱侧凸合并伴轻微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脊髓空洞患者19例(研究组),均未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处理脊髓空洞,而直接行脊柱侧凸矫形术;以同时期收治的9例脊柱侧凸伴明显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脊髓空洞患者作为对照组,其在矫形手术前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处理脊髓空洞,之后再行脊柱矫形术。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或钉钩混合系统进行侧凸矫形术。分别测量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胸后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即刻主弯顶椎偏距、顶椎旋转度及躯干偏移。记录围手术期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症状或体征的变化。采用t检验对两组的矫形效果和X2检验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71°±23°、68°±19°,术后分别为27°±20°、25°±16°;两组的矫形率分别为66%±19%、65%±21%(t=0.136,P:0.8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17°、32°±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0,P=0.837);术前矢状面胸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8°、32°±19°,术后分别为25°±10°、23°±9°,二者矫形率分别为50%4-58%、57%4-53%(t=-0.303,P=0.764),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4°±4°、28°±8°,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69,P=0.490)。术后主弯顶椎偏距、顶椎旋转度及躯干偏移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过长,对照组1例出现椎弓根钩脱落。末�
- 刘家明沈建雄仉建国赵宏赵宇李书纲赵丽娟王以朋邱贵兴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髓空洞症矫形外科手术
- JZ011术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伴有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 沈建雄刘家明邱贵兴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的特点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各类脊椎畸形、肋骨畸形与椎管内畸形的特点及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18例,男性52例,女性66例;年龄3~50岁,平均(14.4-7)岁。统计椎管内畸形、肋骨畸形的总体发生比例及各自的好发部位,运用r检验分析不同类型脊椎畸形、肋骨畸形与椎管内畸形的伴发情况。结果1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合并椎管内畸形57例(48.3%),多种畸形常并发存在,以脊髓纵裂(32.2%)和脊髓空洞症(21.2%)最为多见。合并肋骨畸形69例(58.5%),以凹侧为多见(68.1%,47/69)。椎管内畸形的发生率在混合型脊柱侧凸(58。3%,35/60)和多脊椎畸形(54.8%,51/93)的患者中较高(,=14.05和27.50,P〈0.01)。伴有肋骨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有椎管内畸形的42例(60.9%),无椎管内畸形的27例(39.1%),不伴有肋骨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中有椎管内畸形的15例(30.6%),两组相比椎管内畸形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10.5,P〈0.01)。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伴发的椎管内畸形以脊髓纵裂和脊髓空洞为多见;肋骨畸形多发生于混合型脊柱侧凸及多脊椎畸形患者,以凹侧多见。脊椎畸形的类型及是否伴有肋骨畸形对椎管内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椎管内畸形与脊椎畸形的好发部位相似,但各种椎管内畸形、脊椎畸形间缺少显著的、特定的对应关系。
- 薛旭红沈建雄刘家明仉建国赵宏李书纲赵宇赵丽娟王以朋邱贵兴
- 关键词:脊柱侧凸畸形肋骨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