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深

作品数:4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肿瘤
  • 15篇放疗
  • 14篇食管
  • 13篇食管癌
  • 11篇疗法
  • 11篇放射疗法
  • 9篇鼻咽
  • 9篇鼻咽癌
  • 7篇照射
  • 7篇疗效
  • 6篇乳腺
  • 6篇食管肿瘤
  • 6篇腺癌
  • 5篇预后
  • 5篇乳腺癌
  • 5篇术后
  • 5篇外照射
  • 4篇乳腺癌术
  • 4篇乳腺癌术后
  • 4篇晚期

机构

  • 39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40篇刘庆深
  • 12篇林连兴
  • 12篇黄河澄
  • 10篇李忆璇
  • 6篇张晓平
  • 6篇蔡舜吼
  • 6篇文之斐
  • 6篇蔡平
  • 5篇李惜辉
  • 2篇陈画华
  • 2篇许泽苹
  • 2篇蔡瞬吼
  • 2篇张小贤
  • 2篇吴智勇
  • 1篇吴桂真
  • 1篇章克毅
  • 1篇孙树源
  • 1篇陈纯真
  • 1篇沈金辉
  • 1篇张庆宏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吉林医学
  • 2篇癌症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 4篇2001
  • 9篇2000
  • 1篇199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13例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113例.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3~6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6例,治疗时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7例.所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连续超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5 Gy/5~7周,2.2~2.4 Gy/d.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86例(76.1%)达完全消退(CR);21例(18.6%)达部分消退(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10.6%和1.8%.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21)和转移的数目(P=0.040)对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蔡平刘庆深李惜辉
关键词:食管肿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后
珍黄胶囊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2001年
目的观察珍黄胶囊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方法对1997年8月~1 998年6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口服珍黄胶囊加放疗30例,单纯放疗组30例.将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中医症状变化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珍黄胶囊加放疗组30例中,CR14例,PR13例;放疗组30例中,CRJ6例,PR20例.而生活质量、中医症状变化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珍黄胶囊加放疗组比单纯放疗组有所提高及好转.结论珍黄胶囊对放疗有增效作用,能较快改善食管癌的吞咽梗阻症状,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刘庆深林连兴黄河澄许泽苹张晓平
关键词:食管癌
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临床研究
2000年
目的:比较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和单纯外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外照射组117例,腔内组101例。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剂量 58~86 Gy,腔内治疗采用 WD-HDR-18(~(192)Ir)治疗机,剂量 5~24Gy。结果:腔内组3年生存率81.2%,局控率91.1%;外照射组3年生存率69.2%,局控率80.3%。结论: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对其局部控制率及短期生存率有意义。
张晓平刘庆深
关键词:鼻咽癌近距离放射疗法外照射腔内后装
98例鼻咽癌骨转移瘤的放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鼻咽癌骨转移的放疗效果,探讨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98例鼻咽癌骨转移病例放疗止痛近期疗效、缓解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00cGY/次,每周5次,DT:3600~5000cGY;5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00~500cGY/次,每周3~5次,DT:2000~3000cGY。对性别,骨转移时AKP水平,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转移是否伴骨旁软组织及其他脏器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常规分割放疗与低分割放疗组近期止痛效果大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转移否伴骨旁软组织及其他脏器转移为影响预后因素(P<0.05)。其余因素与缓解期无明显相关。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时对骨转移镇痛疗效无明显差异。鼻咽癌原发灶控制情况、放疗剂量、骨旁软组织转移和其他脏器转移与预后有关。
黄河澄刘庆深
关键词:鼻咽癌预后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放射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71例,其中锁骨上区复发28例,纵隔复发27例,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10例,纵隔加吻合口复发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剂量40~75 Gy.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35/71)、22.5%(16/71)和8.5%(6/71).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复发时间(P<0.05),放射治疗剂量(P<0.05)及肿瘤大小(P<0.05)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剂量应在55 Gy以上.
文之斐刘庆深蔡舜吼黄河澄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预后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2000年
评价加速超分割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瘤的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对240例中、晚期食管癌 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加速超分割组(加超组)119例,常规分割组(常规组)121例。两组中又将病灶长度小于7cm及大于(等 于)7cm的患者进行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加超组的 1、3、5年生存率为54.6%、30.3%、14.3%;常规组的 1、3、5年生存率 为35.5%、17.4%、10.7%。其中病灶长度小于7cm食管癌患者,加超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不大,而病灶长度大于(等于)7cm的患 者,加超组的 1、3年生存率与常规组的 1、3年生存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放疗的副反应无差异。[结论]加超组对病灶 长度大于(等于)7cm的晚期食管癌病人能明显提高1、3年生存率,对其远期疗效与常规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刘庆深李忆璇蔡舜吼林连兴
关键词:食管肿瘤加速超分割放射疗法生存率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所致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的控制作用,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102例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治疗)52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中及结束后镇痛作用、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有效率治疗组为90%,而对照组为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发生率低,均能耐受,用药结束后未见药物依赖。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控制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的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便于放疗顺利完成,从而有利于提高放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张晓平蔡舜吼刘庆深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黏膜炎疼痛
单纯放射治疗食管癌269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报告了269例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9%,19.3%,13.0%。并就食管癌的部位,患者的年龄病变的长度,照射剂量,放疗结束时X线检查所示病变改善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生存因素是综合性的。其中包括病变长度,部位,照射剂量及放疗结束时X线检查提示病变改善的情况与远期疗效有重要关系。
刘庆深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生存率
67例乳腺癌放疗病人失访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李忆璇刘庆深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疗法随访率
插植同位素铱后装放射治疗前列腺癌
2000年
目的探讨插植同位素铱(^(192)Ir)后装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对 1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B_2期 9例,C及D期6例。局麻下经B超指引,由会阴部穿刺插入施源器至前列腺组织及癌性结节中;通过后装机的治疗计划系统设置参考点距离和参考总剂量。每次后装放疗剂量600~800cGy,总剂量2400~3000cGy。治疗间隔5~7d,共治疗3~4次。随后加用外照射,前后对穿野,外照射剂量为35~40Gy。结果治疗后1~3个月随访患者排尿症状显著改善,合并尿潴留者能恢复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 50 ml),尿流率大为改善,前列腺体积(经直肠 B超测定)缩小(21.5± 13.6)ml;未见明显的放疗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结论^(192)后装放射治疗并外照射对前列腺癌有肯定的疗效,能抑制肿瘤生长发展,使转移灶消除;尤其^(192)Ir插植后装放射治疗解除尿路梗阻疗效明显。
陈复纯刘庆深杨卫民
关键词:前列腺癌施源器放射疗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