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辰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射干麻黄煎剂影响哮喘豚鼠外周血浆白细胞介素5,10的变化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外周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5、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生理性平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2在广东药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Hartley种雄性豚鼠7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对照组、激素治疗组、氨茶碱治疗组、中药0.16g/mL浓度组、中药0.32g/mL浓度组、中药0.64g/mL浓度组,10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建模第22天,于每次卵蛋白溶液激发后1h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给药量均为23.25mL/kg。①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②激素治疗组精确称取醋酸强的松片33.33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③氨茶碱治疗组精确称取氨茶碱片10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④中药配方:射干9g,麻黄12g,半夏12g,紫菀9g,款冬花9g,大枣12g,细辛9g,生姜12g,五味子12g。中药0.16g/mL浓度组生药用量为上述配方的1/2,中药0.32g/mL浓度组生药用量与上述配方相同,中药0.64g/mL浓度组生药用量为上述配方的1倍。各组生药分开煎制,按传统煎药方法制300mL中药煎剂,每毫升溶液含生药量分别为0.16g,0.32g,0.64g。⑤分别于建模第21,28天心脏穿刺取血,离心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各组豚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结果:实验选取7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0浓度的变化:①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治疗前后均基本相似(P>0.05)。②激素治疗组、氨茶碱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5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30.21±19.43),(507.14±56.17);(173.69±28.97),(507.60±51.29)ng/L;P均<0.05];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均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③中药0.16,0.32,0.64g/mL浓度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5浓度均低于治疗前[(265.61±42.55),(505.
- 洪慧杨帆刘星辰杨轶群
-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0
- 阿奇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阿奇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和包封率、粒径等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材料明胶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阿奇霉素明胶微球,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所制备的阿奇霉素明胶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58.34μm,载药量为20.11%,包封率为59.55%。结论所制备的阿奇霉素明胶微球重现性良好,粒径范围窄,载药量较高,制备工艺可行。
- 刘星辰杨帆
- 关键词:明胶阿奇霉素微球体正交试验
- 红霉素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测定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并对工艺重现性进行研究。结果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包裹在微球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4.15±0.20)μm,载药量(5.83±0.38)%,包封率为(65.70±0.56)%,7-28μm占总数的90.16%以上,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结论获得了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较为满意的工艺。
- 李桃杨帆佃少娜伍善广陈颖刘星辰傅英梅
- 关键词:红霉素明胶微球
- 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微球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α微球,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微粉学性质,并通过体外释药考察其缓释效果,用气/质联用法测定其有机溶剂残留量。结果:所制微球球形圆整,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为45.54μm,包封率达83.49%,载药量为8.03%,流动性等较好。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其有机溶剂残留量<0.05%。结论:所制干扰素-α微球各方面理化性质良好。
- 宋凤兰杨帆张永明李桃杨轶群刘星辰
- 关键词:干扰素-Α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理化性质
- 红霉素明胶微球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背景:红霉素有效治疗浓度维持时间短,毒副作用较大,有必要将其制成靶向缓释制剂。目的:筛选制备肺靶向红霉素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设计、时间及地点:正交设计对比观察实验,2005-06/12在广东药学院药剂实验室完成。材料:红霉素,明胶。方法:根据乳化缩聚法原理,将适量红霉素分散于明胶溶液中,首先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再经固化等处理后形成微球。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微球性质较显著的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即明胶的浓度、乳化剂的用量、固化时间和搅拌速度,以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根据L9(34)正交设计试验结果优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条件,通过微球的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的加权求和值来衡量,加权求和值越大,质量越好。主要观察指标: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结果:红霉素明胶微球最佳实验方案为明胶浓度为15%,乳化剂用量为3.0mL,固化时间为0.5h,搅拌速度为1000r/min。最佳方案制得的红霉素明胶微球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包裹在微球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4.15±0.20)μm,载药量为(5.83±0.38)%,包封率为(65.70±0.56)%。肺靶向微球粒径7~25μm的范围占总数的90.16%以上,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结论: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了制备红霉素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技术,所制得的微球符合肺靶向微粒的尺寸要求。
- 李桃杨帆佃少娜伍善广陈颖刘星辰傅英梅
- 关键词:红霉素明胶微球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