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楠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维吾尔族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学
  • 1篇临床病理学意...
  • 1篇鳞癌
  • 1篇口腔
  • 1篇口腔鳞
  • 1篇口腔鳞癌
  • 1篇P53
  • 1篇PCNA表达
  • 1篇HPV感染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 1篇病理学意义

机构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林兆全
  • 1篇杨文军
  • 1篇刘楠
  • 1篇郅克谦

传媒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维吾尔族口腔鳞癌HPV感染及p53、PC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及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 p5 3蛋白及 PCNA的表达及变化。 (2 )用 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5 3及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71.2 %、84.8%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8.3%、16 .7% ,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PV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 .4% (2 8/ 6 6 )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 8.3% (1/ 12 )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1)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 ,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 ,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维吾尔族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2 ) 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林兆全李良忠杨文军郅克谦刘楠张国山
关键词:口腔鳞癌P53维吾尔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