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沁华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莪术二酮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整合素αⅡbβ3活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莪术二酮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整合素αⅡbβ3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制备成洗涤血小板,分别以终浓度100、150、200μmol/L莪术二酮与洗涤血小板共孵育,凝血酶作为诱导剂,以不加莪术二酮的血小板同步处理为对照组,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凝血酶的最佳浓度和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的活化(P-选择素)和整合素αⅡbβ3活化(PAC-1)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Integrinβ3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莪术二酮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选择素的表达、PAC-1的结合能力以及Talin 1、p-Src、p-Integrinβ3蛋白表达(P<0.05),但莪术二酮的作用弱于阳性药替罗非班(P<0.05)。结论莪术二酮可以通过降低Talin 1和p-Src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整合素αⅡbβ3活化,进而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 程紫薇史寒冰刘沁华夏泉吴鸿飞
- 关键词:莪术二酮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配前后两组基线特征、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273例(54.1%),中位生存时间为62.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RI、年龄、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为99,经PSM后,成功匹配GNRI<99与GNRI≥99组各102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NRI可以对BCL-2^(-)组、BCL-6^(+)组和CD5^(+/-)组、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和IPI评分处于中高危和高危组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层。结论GNRI、年龄、LDH和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GNRI在评估老年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且提示GNRI≥99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 贺晨露沈子园王颖张颢王飞顾伟英史玉叶王春玲朱太岗王英杰苗雨青王玲叶静静纪春岩桑威徐开林夏瑞祥刘沁华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析
- 米卡芬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真菌预防的临床应用
- 梁兴林李庆生倪婧刘沁华夏瑞祥曾庆曙杨明珍
-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 mmol/L褪黑素与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后进行试验。以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CCK-8的方法检测药物的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HL-60细胞,细胞逐渐出现凋亡,其抑制率24 h、48 h和72h分别为0.31±0.02,0.57±0.06和0.83±0.04,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比例为15.67±2.38%,26.93±1.60%和50.13±1.76%,其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0.98±0.46%,58.96±6.05%和83.80±2.48%;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9.3±0.5%、75.2±0.1%和85.3±0.1%),S期细胞减少(20.1±0.1%、23.2±0.5%和9.2±0.2%),均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诱导其分化,影响其细胞周期,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
- 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
- 关键词:褪黑素全反式维甲酸细胞周期
- 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及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中高危MDS(24例)及MDS/MPN(13例)患者,采取减低剂量阿扎胞苷[60 mg/(m^(2)·d),连续7 d,28 d为1个疗程]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32例接受二代基因测序的患者中,27例(84.38%)存在基因突变。治疗总反应率为54.05%,阿扎胞苷治疗≥3个疗程的患者总反应率高于<3个疗程者(80.00%vs 36.36%,P=0.018)。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减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MDS及MDS/MPN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多疗程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 龙章彪葛健倪婧刘沁华曾庆曙夏瑞祥
- 关键词:减低剂量阿扎胞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
- 非治疗相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肝癌1例
-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伴腹部不适一月”就诊。体检发现脾大、肝脏占位。辅助检查提示慢粒慢性期合并慢乙肝、原发性肝癌。
白血病与实体瘤同时发病少见,早期诊断常较困难。淋巴结、肝脾肿大或其他脏器实性...
- 刘沁华杨明珍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肝癌病理机制疾病诊断
-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探讨被引量:16
- 2011年
-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由多学科教学人员组成管理小组,从培训教师到实施过程直至最后的教学评价,有一整套严格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 杨明珍黄震琪王霖李庆生刘沁华
- 关键词:PBL教学LBL教学内科学教学方法
- 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6例PGI-DLBCL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行预后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相关指标对PGI-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截至随访日期,126例PGI-DLBCL患者中,22例患者死亡,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5%、87.0%、82.6%。患者年龄、Ann Arbor分期、NCCN IPI评分、中期疗效评价、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计数(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粪便潜血试验、β2微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与PGI-DLBCL不良预后有关。Hb、前白蛋白、中期疗效评估是影响PGI-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贫血、低前白蛋白以及中期评估不佳是PGI-DLBCL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 代冠荣夏瑞祥刘沁华
- 关键词: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NB4细胞株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mmol/L的MLT与1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mmol/L的MLT和1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h后进行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联合ATRA作用于NB4细胞24、48、72h后,促进细胞的凋亡率为16·23%±0·38%、31·03%±0·51%和55·65%±2·68%,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2·66%±0·36%、57·31%±3·12%和81·74%±0·4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则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8·1%±0·3%、73·3%±0·4%和83·2%±0·2%),S期细胞减少(23·1%±0·1%、23·2%±0·5%和8·2%±0·1%),均优于单用MLT组或ATRA组(P<0·05)。结论 MLT和ATRA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药。
- 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
- 基于微课PBL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以分组研究的形式对微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PBL)在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6月,选取我院共80例内科临床实习生作为此项研究的人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参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参照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开展基于微课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以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为指标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依次为(85.12±2.14)分、(85.10±1.02)分,高于参照组的(74.52±2.14)分、(73.42±1.21)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5%,高于参照组的8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课PBL教学模式引入内科临床教学,可很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 刘沁华梁兴林赵珉许敏许龙夏瑞祥
-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内科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