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燕

作品数:53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流感
  • 13篇病毒
  • 8篇流感病毒
  • 6篇血凝素
  • 6篇艾滋病
  • 6篇H3N2
  • 5篇血凝
  • 5篇血清
  • 5篇神经氨酸酶
  • 5篇酸酶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吸毒
  • 4篇吸毒人群
  • 4篇基因
  • 3篇蛋白结构
  • 3篇疫情
  • 3篇同源建模
  • 3篇禽流感
  • 3篇流行性

机构

  • 43篇南宁市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梧州市疾病预...

作者

  • 43篇刘海燕
  • 16篇秦剑秋
  • 14篇覃巍巍
  • 10篇黄莉
  • 10篇林新勤
  • 9篇栾苑
  • 6篇裴建新
  • 6篇范云燕
  • 5篇卢毅
  • 5篇杨丞
  • 5篇王亮
  • 4篇詹鑫婕
  • 4篇周芳华
  • 4篇农皓
  • 4篇刘凤翔
  • 3篇张静
  • 2篇张明德
  • 2篇黄超
  • 2篇苏萍
  • 2篇黄纯健

传媒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宁市1株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病毒遗传特性分析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广西省南宁市2017年首例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病毒株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基因测序,从分子水平分析毒株的溯源及遗传特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H7N9禽流感毒株HA基因和NA基因并测序,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利用MEGE 5.1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及统计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系统进化树表明中国H7N9毒株HA基因与NA基因主要为2个类群,长三角分支和珠三角地区分支,南宁毒株A/Nanning/01/2017(H7N9)HA和NA基因均在珠三角分支上,与广东毒株高度同源。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插入4个氨基酸由PEIPKGR↓GLF突变为PEVPKRKRTAR↓GLF,含有5个碱性氨基酸,使其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毒力相关位点225由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D225G),毒力增强;受体结合186位点由甘氨酸(G)突变为缬氨酸(V)(G186V);飞沫传播关键氨基酸位点没有发生突变组合;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NA蛋白丢失5个氨基酸,毒力可能增强,耐药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未发生突变。结论南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来源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禽类的感染,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对NA抑制剂药类敏感,但毒株已经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毒力增强。南宁市外环境已经检测到H7N9核酸阳性标本,提示需要加强监测有效防控传染源。
裴建新秦剑秋农皓詹鑫婕杨丞何冰刘海燕
关键词:高致病性
南宁市2007~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变异分析
2012年
目的对2007~2009年度南宁市流行性感冒病毒NA序列分析,阐明NA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方法提取2007~2009年30株(每年10株)H3N2亚型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VectorNTI9.0对测序结果分析处理,并与WHO推荐疫苗株进行比对,用Mage 4.1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南宁市2007~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被分为3个分枝,其中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独立形成一个分支(类群Ⅰ),A/Brisbane/59/2007与2007年毒株(除339外)形成类群Ⅱ,2008和2009年毒株聚集成类群Ⅲ。NA基因在质尾区域、极性跨膜区、柄部区域有个别毒株个别位点发生了替换。抗原区域328~336替换频率较高,2008年毒株抗原位点更活跃。A/nanning/242/2007在酶活性位点发生了D151E替换,可能导致NA对扎纳米韦和奥斯他韦的轻微耐药性;A/nanning/242/2007、A/nan ning/561/2008分别在非活性位点N234D,在G286D的替换则可能影响NA介导的病毒粒子的释放从而影响NA蛋白的活性。结论南宁市2007~2009年毒株NA均发生了较大变异,当年疫苗株均滞后南宁流行株。
范云燕刘海燕林新勤秦剑秋黄莉覃巍巍
关键词:流感病毒H3N2神经氨酸酶基因分析
城市居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范围的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城市居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范围的确定。[方法]在疫点的东、南、西、北四面设监测点,采用鼠笼法和电击法结合,开展鼠密度调查及检测鼠和人的出血热抗原与抗体。[结果]疫点鼠密度为11.9%,疫源地约为2×3km^2面积6km^2的区域。[结论]疫源地的确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葛利辉汤洪洋李少凡刘海燕曾毅凌峰覃魏魏
关键词: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
南宁市2005~2007年儿童乙脑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儿童乙脑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儿童乙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市区各医院及县级疾控中心送检儿童疑似乙脑病例血清。结果检测南宁市2005—2007年临床诊断乙脑或疑似乙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例(均为14岁以下儿童)血清共263份,乙脑IgM抗体阳性68份,阳性率为25.86%,男女性别比为1.6:1,阳性病例均集中在6—8月,高峰期在6月,散在性发病。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97.02%(66/68),疑似病例中高达74.14%的病例致病体种类不清。结论该地区乙脑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应加强春夏季的乙脑监测和以灭蚊为主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儿童乙脑计划免疫措施。强化主动监测,提高检验能力,完善本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谱。
刘海燕栾苑刘凤翔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学检测儿童
A(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及蛋白结构分析,以南宁市2009~2012年为研究案例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研究南宁市2009~2012年度A(H3N2)亚型流感病HA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及蛋白结构变化。通过RT-PCR扩增H3N2病毒HA基因并测序,同源比对统计毒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进化规律和同源建模分析蛋白结构的变化。系统进化树表明53株HA基因序列被分为4个类群,呈多侧支流行;所有毒株的二硫键和受体结合位点(RBS)高度保守;部分毒株HA在第45位点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在第144位点丢失一个糖基化位点;HA抗原决定簇氨基酸累计有30个位点发生变异,涉及5个抗原决定簇;HA晶体结构分析抗原决定簇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无规则卷曲处,大多数替换的氨基酸种类和性质相同或相似。南宁市A(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变异活跃,2012年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当年WHO推荐的疫苗株具有较远的进化距离,多数毒株具备了形成新变种的条件,是否形成新的流行株,有待深入研究。
秦剑秋裴建新林新勤王亮黄莉刘海燕
关键词:血凝素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南宁市同期两起A(H3N2)流行性感冒疫情中流感病毒血凝素重链区基因特性
2011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同一时期不同县区发生的两起A(H3N2)亚型流感疫情中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从狗肾传代细胞中(MDCK)分离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提取核糖核酸(RNA),进行血凝素核苷酸全长序列测定,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重点对血凝素重链区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两起疫情共分离到A(H3N2)亚型流感病毒5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2007年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H3)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58%~98.89%和96.96%~97.87%,替换数分别为11~14个和7~10个,涉及3个重要的抗原位点。结论同期两起疫情分离到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已发生抗原漂移且毒力有所改变,发生在不同县区的疫情所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性状不尽相同,同一起疫情中发病时间不同所分离出的流感病毒有一定基因差异。
秦剑秋刘海燕林新勤黄莉范云燕
关键词: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
2002—2014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及控制对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及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4年南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食源性疾病病案档案,分析其流行特点。结果 2002—2014年南宁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366起,发病5 894例,死亡17例;3-10月份为多发期,共264起,占事件总数的72.13%;主要分布在6城区,共275起,占事件总数的75.14%;学校和小餐馆为高发场所,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73.85%(4 353/5 894);首要致病因素为致病微生物污染,共141起,占事件总数的38.52%,以细菌性污染为主。结论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南宁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报告和监测需进一步完善。
张静刘海燕黄昌张秉慧刘军秦剑秋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档案
南宁市2012—2015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2—2015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结果,为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共6 664份,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988份,阳性率为14.83%。4年中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变化,2012年和2014年的优势毒株为甲3型,2013年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2015年优势毒株是甲3型和B型;0~<11岁组和21~<31岁组的阳性人数占阳性总数的50.30%。流感暴发疫情61起,其中59起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南宁市2012—2015年流感的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小学生和青壮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感疫情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农皓刘海燕秦剑秋尹刘江杨丞詹鑫婕裴建新黄莉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血清抗-HIV阳性及其与ABO血型关系分析
2007年
ABO血型反映不同个体不同内在遗传特性,可影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为探索抗-HIV与ABO血型分布关系,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某2所劳教所广西籍在押吸毒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2所劳教所广西籍吸毒人员抗-HIV阳性273例,男性225例,女性48例。血清抗-HIV阴性对照人群与血清抗-HIV阳性者源于同一人群。血检证实抗-HIV阴性共1841人,其中男性1104人,女性737人。抗-HIV检测为ELISA法,初筛阳性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ABO血型常规鉴定。
刘海燕栾苑覃巍巍卢毅张明德
关键词:抗-HIV阳性ABO血型吸毒人群血型关系抗-HIV检测
城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梁惠宁葛利辉施向东刘海燕李必斌沈爱军苏萍赵丽娜王孔前黄纯健龙兮
背景:城市食品安全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影响整个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南宁本土有着数百种特色的食品名小吃,特别是200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及每年一度的“大地飞歌”民歌节,更是云集...
关键词:
关键词:预警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