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紫锰

作品数:28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 6篇重症
  • 4篇术后
  • 4篇综合征
  • 3篇休克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手术
  • 2篇低血容量
  • 2篇血管
  • 2篇血容量
  • 2篇血乳
  • 2篇血乳酸
  • 2篇血液
  • 2篇氧代谢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用药
  • 2篇乳酸

机构

  • 28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8篇刘紫锰
  • 20篇管向东
  • 16篇陈娟
  • 15篇陈敏英
  • 13篇欧阳彬
  • 11篇刘勇军
  • 9篇吴健锋
  • 5篇杨春华
  • 5篇司向
  • 3篇黄顺伟
  • 2篇江智毅
  • 2篇吴健峰
  • 2篇张旭宇
  • 2篇聂垚
  • 1篇吴晓丹
  • 1篇赖箭波
  • 1篇马婕
  • 1篇唐朝霞
  • 1篇冯霞
  • 1篇寇秋野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今日药学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红蛋白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CCI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入ICU第1天和第14天患者Mb水平,记录28 d内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b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Mb升高者58例,Mb降低者73例。Mb升高者入ICU第1天Mb水平显著低于Mb降低者[172.40(59.99, 430.53)μg/L 比 413.60(184.40, 1 328.50)μg/L,Z=3.749,P=0.000];第14天,Mb升高者Mb水平显著高于Mb降低者[483.65(230.38, 1 471.75)μg/L 比 132.20(76.86, 274.35)μg/L,Z=5.595,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者28 d累积存活率(65.52%)显著低于Mb降低者(84.93%)(χ^(2)=7.051,P=0.00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 1.212~5.295,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32.0%,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95%CI 0.550~0.773,P=0.007),约登指数为0.325。结论 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顾彬刘宁聂垚刘紫锰刘勇军陈敏英吴健锋管向东
关键词:肌红蛋白脓毒症预后
重症患者容量复苏后期肺部超声容量评估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重症患者后期容量变化规律及肺部超声的价值。方法2015年1至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大手术、休克等需要容量复苏的患者40例,从入ICU起动态观察心肺超声,连续7d,监测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变化以观察肺水变化趋势,监测左室射血分数(EF)以观察左心收缩功能,测定血NT.proBNP水平早期评估是否心衰,同时记录复苏期间CVP、血清肌酐、液体平衡情况。结果40例患者存活35例,病死5例。共进行床旁心肺超声监测359次,存活患者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在12(30)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39±34)h后下降到零。肺超声B线最高阳性切面数为3(4),B线阳性切面高峰值越高,复苏后期需要的脱水量越多,脱水时间越长。病死患者液体正平衡量大,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较存活组明显增多[7(8)比3(4),P〈0.01],且病程期间肺部B线阳性切面数无下降趋势。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收入ICU时左室EF值分别为69.2%±11.0%与44.5%±3.5%,EF值越低,B线最高阳性切面数越高。与超声B线阳性切面高峰时间[12(30)h]相比,NT-proBNP达到高峰的时间[(44±35)h]较迟,临床上开始脱水治疗的时间同样较B线阳性切面高峰时间[(48.9±27.0)h]延迟。结论容量复苏患者在复苏后期存在容量超负荷,肺超声动态监测B线变化较NT—proBNP及CVP更为敏感精确反映容量变化。
王陆豪管向东陈敏英陈娟司向江智毅刘勇军刘紫锰吴健锋欧阳彬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观察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在改善脓毒症处理中的作用及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2日至2017年5月5日所有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使用脓毒症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对本研究设置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监控,并分类为及时性、规范性和结果性指标。通过系统监测判断临床治疗是否达到这些质控指标,并对未达标的项目定义为可疑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可疑项数目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2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805例,女性415例,年龄(59±17)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为(19±8)分。可疑项总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当可疑项总数〉6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61.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28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8.0%。可疑项总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当可疑项总数〉7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60.0%,特异度74.0%;结果性指标可疑项数预测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当结果性指标可疑数〉1时,预测90 d内死亡风险的敏感度88.0%,特异度81.0%。结论 单中心的数据显示,本研究创立的脓毒症单病种数据监测系统可评估临床医生按照规定处理脓毒症患者的达标情况,未达标项数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陈娟王陆豪欧阳彬陈敏英吴健锋刘勇军刘紫锰管向东
关键词:脓毒症大数据
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动态观察与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地震及其它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动态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血钠、补钠量、尿钠的影响。【结果】①地震所致和车祸伤所致颈髓损伤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未见不同,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2~20d,血钠可低至112mmol/L或更低,颈髓损伤平面越高,血钠下降的严重程度越严重;②患者出现与低钠程度平行的血氯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尿量增多,血脑钠素明显增高并24h尿钠排除增多;③醋酸去氨加压素、盐皮质激素和限制液体摄入未能改善低钠血症。根据需要增加补钠量至20~75.5g/d,并根据尿量加大补液量至3000~7195mL/d后,患者血钠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肾性水钠丢失过多是地震及其他外伤致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积极补钠、补充血容量是治疗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关键。
刘紫锰欧阳彬陈娟管向东
关键词:地震低钠血症颈髓损伤脑耗盐综合征
T管与PSV自主呼吸试验对重症患者成功撤机后临床转归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比较低水平压力辅助通气(PSV)与T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一科收治的253例机械通气时间在24 h至2周内的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SBT并拔除气管插管,根据拔管前SBT方法分为PSV组和T管组。比较2组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呼吸衰竭发生原因、再插管率、拔管时间、拔管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入ICU后至拔管前时间、在院时间、在院全因病死率等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2组在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在院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管组相比,PSV组从开始SBT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更短,机械通气时间[2.9(1.7,4.8)dvs3.9(1.8,6.3)d]及ICU住院时间均更短[6.2(3.9,10.8)dvs8.8(4.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SBT采用PSV法更有利于加快撤机进程,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缩短ICU住院时间,不增加拔管后呼吸衰竭发生率。
朱秀芬韦碧琳郑慧芳丁林芳徐子萌余文轩原皓常泽楠黄志坤刘紫锰
关键词:自主呼吸试验T管撤机呼气末正压
以每搏量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 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以每搏量变异度(SVV)<10%为目标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连续收治的外科术后SVV>10%的低血容量患者,并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SVV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以SVV<10%及CVP10~12mmHg(1mmHg=0.133kPa)为目标进行液体复苏,并于6h内达标。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组织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液体复苏情况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入组62例患者,SVV组32例,CVP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时组织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CVP组比较,SVV组复苏后血红蛋白〔Hb(g/L):102.6±23.4比87.9±16.0〕、氧输送〔DO2(mL/min):944.6±399.4比727.3±183.6〕、平均动脉压〔MAP(mmHg):98.9±15.7比89.8±9.9)、每搏量指数〔SVI(mL/m2):51.8±19.5比41.4±11.3〕进一步升高(均P<0.05),CVP进一步下降(mmHg:8.3±4.4比12.2±2.0,P<0.05);SVV组液体复苏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h:1.4±0.6比3.8±1.4,t=6.415,P=0.000),复苏液体量(mL:611.4±453.0比1476.4±741.2,t=4.216,P=0.000)、液体平衡量(mL:366.0±290.8比942.3±532.1,t=4.010,P=0.001)明显减少,复苏中输入红细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0(0,7.0)比0(0,87.5),U=-1.624,P=0.352〕。SVV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CVP组明显降低(0比13.3%,χ2=4.564,P=0.033)。结论在外科术后早期以SVV<10%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DO2,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利于尽快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状态,防止器�
司向吴健锋陈娟陈敏英刘紫锰刘勇军管向东
关键词:术后低血容量每搏量变异度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补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补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连续收治的137例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中实际补液和标准补液的差异率情况分为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95例)及非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42例),评估麻醉术中液体治疗对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结果限制补液组中71例(74.7%)病人每搏量变异度(SVV)>10%,非限制补液组中18例(42.8%)病人SVV>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限制补液组病人术后平均动脉压[(96.9±14.0)mm Hg vs.(82.3±14.8)mm Hg,P=0.003]、收缩压[(139.0±16.3)mm Hg vs.(118.8±24.2)mm Hg,P=0.007]、舒张压[(74.1±12.4)mm Hg vs.(63.7±12.6)mm Hg,P=0.014]、心排指数[3.8±1.3 vs.3.1±0.9,P=0.035]、每搏指数[51.8±19.3 vs.41.3±14.3,P=0.047]、术后碱剩余[BEecf:(-1.8±4.2)mmol/L vs.(1.3±4.1)mmol/L,P=0.024;BEb:(-1.4±3.9)mmol/L vs(1.4±3.6)mmol/L,P=0.028]高于非限制补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红蛋白、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的病人,非限制补液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而术中限制补液导致术后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及细胞缺血缺氧的发生风险增高。
司向吴健锋陈娟陈敏英刘紫锰刘勇军管向东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
胸腺肽α1降低脓毒症单核细胞PD-L1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受试者单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及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3-9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受试者,分别在入组前(第0天)、入组后第3天和第7天计算和检测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和单核细胞CD86和PD-L1的表达量,同时观察28 d内入住ICU时间和器官功能支持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20例(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脓毒症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在入组前(第0天)的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第7天,实验组PD-L1平均荧光强度(MFI)表达低于对照组(2.2[1.5,3.0]vs.3.7[2.7,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后28 d的生存和器官功能支持分析显示:实验组受试者继发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10)vs.30.00%(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入住ICU时间、28 d呼吸机使用时间、28 d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和28 d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PD-L1表达,有利于抗原提呈抑制状态的改善,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裴飞聂垚司向江智毅管向东陈娟陈敏英刘勇军刘紫锰吴健锋
关键词:胸腺肽Α1脓毒症获得性免疫PD-L1继发感染
围手术期可弯曲喉罩通气对鼻内镜手术后复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使用可弯曲喉罩通气对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至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LMA组,n=40)和气管导管通气组(RTT组,n=40).两组应用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5 mg/kg(RTT组加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6 ~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 0.5 μg·kg-^1·min-^1维持,术中维持BIS值40 ~ 60.观察两组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期间患者鼻部伤口出血、咳嗽、烦躁和非自主活动等并发症,以及麻醉后复苏室(PACU)内护理干预情况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LMA组患者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RTT组[(545±132)mg比(658±141)mg,(837±216) μg比(1105±377) μg,均P<0.05].复苏期间,RTT组患者鼻出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咳嗽及非自主活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LMA组(均P<0.05),且较LMA组需要更多的PACU内护理(P<0.05).LMA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较RTT组平均减少约21 min[ (43±11)min比(64±25) min,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中使用喉罩通气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少和减轻麻醉苏醒期鼻部出血及其并发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张旭宇吴晓丹刘紫锰黄文起冯霞
关键词:喉罩肺通气鼻内镜手术手术期间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病人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刘勇军唐朝霞管向东欧阳彬吴健锋陈敏英陈娟黎丽芬黄顺伟刘紫锰马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