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维钢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石河子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断掌
  • 2篇断掌再植
  • 2篇再植
  • 2篇再植成功
  • 2篇手部
  • 2篇皮瓣
  • 2篇骨折
  • 2篇腹部
  • 1篇断肢
  • 1篇断肢再植
  • 1篇多巴
  • 1篇鹰嘴
  • 1篇上骨折
  • 1篇神经修复
  • 1篇手部创伤
  • 1篇手外伤
  • 1篇双手
  • 1篇皮瓣移植
  • 1篇前臂
  • 1篇取骨

机构

  • 8篇石河子医学院

作者

  • 8篇刘维钢
  • 7篇史晨辉
  • 4篇邹正荣
  • 3篇周文玉
  • 3篇王效柱
  • 2篇孙吉华
  • 1篇王永明
  • 1篇曹文江

传媒

  • 7篇石河子医学院...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1996
  • 5篇1994
  • 2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手断掌再植成功一例报告被引量:2
1994年
双手断掌再植成功一例报告邹正荣,王效柱,史晨辉,刘维钢,周文玉,闫士佳双手十指从出部完全离断少见。我院于1993年10月为一例右手断掌并断拇,左手完全断掌患者,分别在伤后10小时和14小时恢复血供,于6月后双手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
邹正荣王效柱史晨辉刘维钢周文玉闫士佳
关键词:断掌再植断肢再植病例报告
下腹部皮瓣在急诊手外伤中的应用
1993年
目前急诊处理手部广泛皮肤撕脱伤同时合并肌腱骨质外露较棘手。如何使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及恢复功能,仍处在探讨阶级。我科于1987—1991年采用下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部外伤11例,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19—48岁。
刘维钢史晨辉邹正荣
关键词:手外伤下腹部皮瓣急症
髂腹部皮瓣在前臂手部创伤中的应用
1993年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皮肤软组织损伤也越来越多,对于前臂手部大面积缺损同时伴有深部组织外露,并且有骨缺损时,应用髂腹部带蒂皮瓣或髂骨皮瓣修复,有省时、操作简单方便之优点。我科自1987年以来,对25例患者作了髂腹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前臂手部创伤,均获成功。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48岁,均为机器辗挫伤。皮肤最大缺损为14×12cm,最小8×5cm。皮瓣面积最大21×13cm,最小12×6cm。其中1例为髂骨皮瓣。修复的前臂手部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皮瓣全部成活。
刘维钢邹正荣史晨辉
关键词:创伤手部皮瓣移植
口服左旋多巴治疗骨不连(附9例报告)
1994年
骨不连是骨折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不断探索对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自1991年底采用口服左旋多巴(L—dopa)治疗四肢新鲜骨折的同时,治疗骨不连9例,随访6~18个月,取用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史晨辉王永明孙吉华刘维钢王效柱
关键词:骨不连骨折左旋多巴口服
双手断掌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1994年
双手十指从掌部完全离断少见。我院于1993年10月为一例右手断掌并断拇,左手完全断掌患者,分别在伤后10小时和14小时恢复血供,於6月后双手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患者,女,31岁,1993年10月25日双手被切纸刀切断6小时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好,右手拇指从近节指骨基底斜形离断。
邹正荣王效柱史晨辉刘维钢周文玉闫士佳
关键词:断掌再植成活因素肌腱神经修复
腕背隆凸症(附8例报告)
1994年
腕背隆凸症(The Hunchbach CarpalBone)是第二、第三掌腕关节处较少见的手部疾病,因其临床意义不大,对其认识不足,易被忽视和误诊,我们遇到8例,现报告如下:
朱光荣刘维钢倪永昌
关键词:腕关节手部X线
尺骨鹰嘴牵引治疗严重肿胀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994年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我院从1980~1991年采用尺骨鹰嘴牵引治疗严重肿胀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治疗方法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8.5岁;左侧37例,右侧16例;其中牵引前行手法复位失败者8例;伸直型52例(其中尺偏38例,桡偏14例),屈典型1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2.5小时,最长11天,平均52小时;伤后24小时内牵引29例,25~48小时牵引7例。
刘维钢史晨辉倪永昌周文玉闫士佳曹文江
关键词:肱骨骨折尺骨鹰嘴儿童
后髂取骨椎板融合治疗腰骶滑脱27例观察
1996年
腰骶滑脱症临床常见,一般多采用椎板融合治疗。既往我院多采用前髂取骨术式,但这种方法需两处切口,两次更换体位,手术程序较繁琐。自1985年始,笔者采用后髂取骨椎板融合治疗此类病人27例,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孙吉华史晨辉刘维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