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崧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陶渊明族属辨溯被引量:3
- 1992年
- 晋宋之际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对陶诗及作者的爱好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陶渊明的研究,近年来日趋广泛,涉及陶的出仕、归隐、作品、故里、旧居等方面,然而在研究其身世与家族时却很少提及他的族属。陈寅恪先生曾经著文指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南朝的溪(谿)族在历史文献上又称为“溪人”或“溪子”。周一良师也提到过:“又有所谓溪人者,多以渔钓为业,如唐代蛮(延虫)渔(延虫)之比,散在南境诸州,其来源不可晓?。建国以来出版的各种文学史、中国通史及研究陶渊明的论著,关于诗人的族属很少提及,或语焉不详,有的则认为南朝的溪族属于廪君蛮的一支,有的笼统地说陶侃及渊明是少数民族出身。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陶渊明的族属,探索溪人的来龙去脉。
- 刘美崧
- 关键词:族属晋宋陈寅恪先生中国通史
- 宋代汉族迁入岭南及其对南疆的开发被引量:2
- 1992年
- 两宋时期,由于辽、金、西夏、蒙古陆续在我国北方扩张其势力,战争相当频繁。于是北方的汉族纷纷南迁,自黄淮流域渡江移居江南;进而逾五岭、迁到珠江流域乃至海南。汉族南迁的势头与避战乱密切相关,“靖康之乱”后是汉人渡江南迁的高潮,衣冠士民“襁负而归,相属于路”。南宋在临安建都之后,偏安东南,“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荆襄沅湘一带,是自西北迁往东南的交通要道,也有不少汉族士民在荆湖地区定居,“
- 刘美崧
- 关键词:汉族《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岭南《续资治通鉴长编》
- 论南海王国古越人与闽粤赣边区客家先民的历史关系——兼论畲族与客家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 ,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 ,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 ,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 ,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 ,与汉族 (含客家人 )是两个民族 ,各有独特文化 ;元明清时期 ,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 刘美崧
- 关键词:古越人客家人土著居民古越语
- 宁化石壁与萍乡一带客家文化的亲缘关系被引量:4
- 1998年
- 文章认为,萍乡一带客家人主要来自闽粤的“棚民”。“棚民”是客家的别称,据其族谱与方志记载来自汀州、嘉应州,其祖先大都以宁化石壁为迁移的中转站。萍乡“棚民”的许多文化特征,均与汀州宁化相似。“棚民”对开发江西山区。
- 刘美崧
- 关键词:宁化石壁客家文化棚民客家方言客家源流客家话
- 研究宋代中外海上交通及南海的史籍——评杨武泉的《岭外代答校注》被引量:2
- 2001年
- 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一书 ,记述了南海及印度洋周围几十个国家的名称、位置、国情与航行路线 ,是研究上述海洋沿岸诸国古代史及中西交通史的珍贵史料 ,而杨武泉著的《岭外代答校注》是正确理解《岭外代答》
- 刘美崧
- 关键词:书评宋代海上交通史料市舶司
- 一部研究土家族文化的力作——《土家族文化史》评述
- 2001年
- 刘美崧
- 关键词:书评土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