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3篇颅脑
  • 3篇脑血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瘢痕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伤
  • 2篇细胞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脑血管
  • 2篇介入
  • 2篇痉挛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纤维酸性
  • 1篇单侧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第四...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4篇刘长江
  • 10篇张弘
  • 6篇李振举
  • 6篇于春雷
  • 3篇李可
  • 2篇王剑伟
  • 2篇郝志文
  • 2篇王翀昊
  • 2篇腾宇飞
  • 1篇罗祺
  • 1篇朱侠
  • 1篇鞠砚
  • 1篇张哲
  • 1篇王琪

传媒

  • 5篇中国厂矿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损伤后通过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上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受损的脊髓组织与其周围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和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38MAPK)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10组: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4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d组、损伤后应用SB203580药物1d组、4d组、7d组、14d组及健康大鼠给药组,每组均8只。应用westerblot技术检测各组损伤组织及损伤周围组织的P38MAPK及GFAP的表达。结果受损脊髓组织从伤后第1dP38MAPK、GFAP开始上升,持续到第7d开始回落,第7d是表达最高峰。损伤组织P38MAPK及GFAP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54,P<0.05),损伤周围组织P38MAPK及GFAP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554,P>0.05)。结论损伤组织GFAP表达上调是通过P38MAPK介导的,损伤周围组织GFAP上调与P38MAPK表达无关。
于春雷王翀昊张弘刘长江腾宇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瘢痕星形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经瘤颈切除颅中窝底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附4例报告)
2003年
通过我院自1985年收治的4例巨大葫芦型颅中窝底海绵状血管瘤,沿位于海绵窦外瘤颈部手术切除,使术中大出血危险明显降低,术野清晰,避免周围神经、血管损伤,肿瘤实现次全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刘长江李振举张弘
关键词:放射学检查随访术前诊断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创伤患者外周血LPO、SOD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TBI)患者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内源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70例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将各组又分成轻、中、重3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EPO,并于伤后24h、治疗3周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抽取外周血进行SOD及LPO水平的检测,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选择来院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结果给予EPO治疗后的中度TBI患者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外周血中SOD及LPO水平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5);轻度及重度患者在上述时间点上SOD、LPO水平及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入院初病情等级与SOD/LPO比值呈负相关,而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GOS评分与SOD/LPO比值呈正相关。结论TBI后SOD/LPO平衡受到破坏,及时给予EPO治疗,可以恢复SOD/LPO平衡,改善预后。
刘长江于春雷张弘
关键词:脑创伤促红细胞生成素
模具颅骨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4年
刘长江张弘李振举郝志文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效果观察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探讨再发性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在对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进行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后2d、3个月、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复诊,了解术后血管再狭窄和斑块形成情况,记录终点事件,确定随访期内死亡患者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等)。结果 40例患者共治疗血管狭窄42处,15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心率过低,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颈动脉多普勒、经颅多普勒、CT血管成像检查发现2处再狭窄,再狭窄率为4.8%。1年随访期内患者死亡1例,死因为心脏病;脑出血1例(原因为未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脑梗死1例,均为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按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截至1年终点时共10例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后再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可能为依从性差、糖尿病和其他多重危险因素。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按时服用药物、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介入治疗后血管事件的发生。
刘长江李可张大权李振举
关键词:卒中支架植入
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与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的防治.方法 本文选择了 2008年 1月 ~2012年 12月来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 129例,全部通过常规去骨瓣开颅手术将血肿清除并减压,依照患者术后的收缩压在 3 d急性期内的情况将其分成A、B、C三组,并在术后开展扩血管和脱水治疗,于术后第1、3、7天进行 CT复查.结果 所选手术患者中并发脑梗死患者 48例,其中 A组 20例,B组 16例,C组 12例;共死亡 9例,其中 A组 7例,C组 2例.A组与 C组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均较 B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在 GOS评分方面,A、C两组分数均明显高于 B组 ( 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收缩压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以及预后的主要原因,在术后 3 d急性期内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稍高的水平,即151~180 mmHg,能够使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死亡率.
于春雷刘长江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梗死收缩压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脉后推向颅壁或天幕硬膜,将局部硬膜电凝使之变粗糙,在责任动脉或包绕动脉的Teflon棉与该处硬膜之间涂以少量医用耳脑胶固定,将椎动脉悬吊离开REN。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效率100%,治愈34例(97.1%),另1例即刻未治愈而于术后3周延迟治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与椎动脉处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伴耳鸣2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处理方法该椎动脉达到满意减压效果。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增加。
刘长江张哲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部单侧痉挛
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的信号传导机制被引量:1
2007年
我们检测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以期找到调节GFAP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而调节瘢痕形成的新方法。
于春雷张弘王翀昊刘长江腾宇飞
关键词:表达上调脊髓损伤信号传导机制GFAP表达瘢痕形成
颅脑损伤术中迟发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李振举张弘刘长江李可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膨出手术治疗迟发血肿
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体会
2003年
脑室内出血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且死亡率高.我院于1997年~2001年5月间通过手术治疗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李振举张弘刘长江
关键词:手术继发性原发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