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磊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心血管病高技术实验室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也谈“人群”是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现象的视角
- 2012年
-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不仅是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在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在个体特征上发现病因的方法,也是分析以人群为基本测量单位的群体特征、认识造成人群之间疾病发生和存在状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流行病学不仅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现象的方法,且更应恪守降低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等公共卫生目标,探索在人群层面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要改善人群健康,不仅需要多学科的方法和视角,还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才能对影响健康因素的多层次结构关系和作用过程及其背景等有整体认识。
- 廖苏苏张庆宁厚磊
- 关键词:流行病学公共卫生
-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被引量:10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 1 1省市队列人群 (35~ 64岁 )共 2 7739人于 1 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 ,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 ,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分别为 652 .3 1 0万和 2 0 6 .7 1 0万 ,二者RR =3 .1 2 ,P <0 .0 0 1 ) ;(2 )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最高 (男性 91 0 .2 1 0万 ,女性 930 .7 1 0万 ) ;(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尤其脑血管病 ) 。
- 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王薇赵冬厚磊曾哲淳王文化刘军秦兰萍刘飒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流行病学
- 完全随机缺失条件下连续型随机变量数据缺失插补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完全随机缺失条件下连续型随机变量数据缺失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各方法插补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基于上海地区3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吸烟与肺癌死亡关系的完整数据集,在5%、10%、20%及30%缺失率下,模拟单变量(吸烟年数sy)缺失,采用了7种方法处理单变量缺失;模拟多变量(吸烟年数sy和每天吸烟支数smd)缺失,采用了4种方法处理多变量缺失。对插补效果从缺失变量均值的变化、插补精确性及插补后模型参数的变化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单变量缺失:各缺失率下,回归插补sy均值的偏差最小,MI/REG、MI/PMM和MI/MCMC插补后模型参数的偏差均较小,删除法sy均值与模型参数的偏差均最大。多变量缺失:各缺失率下,回归插补sy均值的偏差最小,删除法最大;条件均值插补smd均值的偏差最小,MI/MCMC最大;条件均值插补模型参数的偏差最小,MI/MCMC最大。结论用不同指标对各方法插补效果进行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应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和关注点选择最合适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总体来看,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的效果优于删除法,缺失率越高,优势越显著。
- 张彪韩伟庞海玉薛芳厚磊王子兴王钰嫣姜晶梅
- 关键词:缺失数据
- 关于临床用血指导原则中红细胞合理输注标准的综述
- 研究目的:本文就各国卫生机构制定的临床用血指导原则中红细胞输注标准做一综述,旨在为红细胞合理使用实践提供依据以及为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各国卫生部门颁布的临床用血指导原则,提炼归纳红细胞临床合理使...
- 庞海玉姜晶梅厚磊韩伟张彪
- 关键词:临床用血红细胞
- 超声无创性评价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比较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 (SDH)与正常血压组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与反应性充血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SDH组与对照组相比FMD和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肱动脉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是评价内皮功能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 。
- 孙慧勇强黄葵李治安赵冬厚磊贾妍娜刘燕
- 关键词:超声无创性评价高血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高血压病人中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 高分辨力血管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包括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 %即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 )及反应性充血 (反应性充血最大血流量与静息血流量比值 ) ;心脏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 MI)。结果 高血压组FMD %和反应性充血均低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高血压组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 ;高血压伴心室肥厚组FMD %及反应性充血低于非肥厚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临界相关。结论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在高血压病生理机制上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但需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考证。
- 黄葵勇强李治安孙慧厚磊贾妍娜赵冬
-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功能左室重量指数超声检查
- 完全随机缺失条件下分类随机变量数据缺失插补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完全随机缺失条件下分类随机变量数据缺失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各方法插补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基于上海地区3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吸烟与肺癌死亡关系的完整数据集,在5%、10%、20%及30%缺失率下,模拟有序分类变量(吸烟年数分组syfz)缺失和二分类变量(性别sex)缺失,重复模拟100次。采用删除法、众数插补法、多重插补-logistic回归法(MI/logistic)及多重插补-判别分析法(ML/discrim)对分类变量数据缺失进行处理。对插补效果从插补正确率及插补后模型参数的变化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有序分类变量缺失:各缺失率下,MI/logistic插补的正确率最高,MI/logistic和MI/discrim插补后模型参数的偏差均较小,对于吸烟年数sy以分组形式syfz纳入模型数据缺失导致模型参数的相对偏差更小,对syfz插补后模型参数相对偏差也小于连续变量sy插补后模型参数相对偏差。二分类变量缺失:各缺失率下,众数插补的正确率最高,删除法处理缺失数据后模型参数的偏差最小。结论连续变量缺失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大于分类变量缺失,对于有数据缺失的连续变量可将其离散化,以分类变量的形式进行分析。缺失数据插补模型的拟合效果会直接影响插补效果,当模型拟合效果较差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偏差。
- 张彪韩伟庞海玉薛芳厚磊王子兴王钰嫣姜晶梅
- 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比较收缩期与舒张期高血压 (SDH)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与正常血压组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与反应性充血的不同。结果 :ISH组FMD与反应性充血较对照组为低 ,而SDH组较对照组高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 ,分层后亦未见明显趋势。结论 :1.本研究未观察到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 ;2 .
- 厚磊赵冬李治安勇强贾妍娜孙慧黄葵
-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超声检查降压药物无创性检测
- 高血压易感基因关联研究的现状与统计学对策被引量:4
- 2013年
-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基因关联研究是近20年来人类高血压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研究结果对于阐释EH病因和发展高血压防治手段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厚磊姜晶梅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关联HYPERTENSION易感统计学高血压防治
- 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2
- 2004年
-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研究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45~74岁研究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率为514%,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为347%。(2)高血压者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495%)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289%)(P<0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在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kPa)时,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18倍,而颈动脉斑块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3)1992年和2002年查体血压均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506%;1992年检查高血压,2002年检查血压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36%;1992年和2002年查体均为高血压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742%。结论在北京地区45~74岁的研究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基线血压水平的上升,无论是颈动脉斑块、
- 王薇赵冬厚磊李志安勇强孙慧黄葵赵青田津孙佳艺张宏印赵丽雅吴兆苏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IMT血压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