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常力

作品数:2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列女
  • 13篇列女传
  • 13篇《列女传》
  • 10篇叙事
  • 7篇史书
  • 4篇文学
  • 3篇道德
  • 3篇艺术
  • 3篇鲁诗
  • 3篇故事
  • 3篇汉代
  • 2篇道德评判
  • 2篇叙事结构
  • 2篇叙事模式
  • 2篇叙事者
  • 2篇艺术特色
  • 2篇女性
  • 2篇荀子
  • 2篇文学表现
  • 2篇金文

机构

  • 22篇深圳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史常力

传媒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理论界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当代电影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诗经研究丛刊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汉代杂史类说体文的文体特征——以《列女传》为例
2013年
先秦及汉代的杂史类说体文具有不同于原有史书叙事的文体特征,当时的"小说"是其典型体现。《列女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女性故事集,在叙事方法特别是故事结构方面,集中显示了这种叙事类型的转变。
史常力
关键词:杂史文体特征《列女传》
论《春秋》的时间叙事结构被引量:1
2018年
《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在极简的叙事风格之下,从全书以"春秋"命名到以严密整齐的时间框架搭建整体叙事结构,再到具体行文中以时间因素为核心的叙事模式,全书处处体现出对于时间的高度重视。这种对于时间的重视既有来自文本内部的叙事动力,又受到外部文化背景的影响,并根基于古代中国农业立国的社会基础。
史常力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叙事
先秦史书预言叙事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列女传》的预言主题故事被引量:1
2013年
相比于史书叙事形成的固定传统,《列女传》中的预言故事虽然在预言依据方面仍然遵循着固定的模式,但已不具备搭建整体结构的作用,而成为展现女性品德与智慧的手段。
史常力
关键词:《列女传》
汉代鲁诗传承浅说——以《荀子》对刘向《列女传》的影响为例
2012年
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这段话说明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借鉴已有的经验。
史常力
关键词:作家
汉代鲁诗传承浅说——以《荀子》对刘向《列女传》的影响为例
<正>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这段话说明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之...
史常力
文献传递
中国早期史书对情节的处理及对叙事体例的突破尝试——以“重耳出亡”为中心
2016年
一“重耳出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前期,这一事件对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件的主人公重耳日后成为春秋前期的霸主,跟随重耳出亡的若干位大臣也确立了在晋国的政治地位。尚永亮先生近期即撰文对此事件予以关注,尚先生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疏通了此事件的发展过程并与先秦时期其他相关事件进行对比,认为此事件符合“‘弃逐—救助—回归’这一弃逐文化的基本母题”,并且“已形成上古时代嫡庶争斗、子臣遭逐的恒定模式”(1)。
史常力
关键词:上古时代叙事体
中国早期史书道德评判的强化——从《国语》到《左传》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早期史书形成的道德评判传统在《国语》及《左传》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中《国语》表现得更加直接而且模式性更强,但却流于道德说教;《左传》不仅将道德置于全书意义表达的核心位置,而且将道德评判以多种叙事方式融入全书之中,获得了更加顺畅的阅读效果。早期史书中道德评判的形成不仅从属于时代背景,更有来自史官群体内部重新获取权力的深层意图。
史常力
关键词:道德评判《左传》
“帮助人”叙事模式与女性劝诫故事
2013年
《列女传》中的女性劝诫故事既从属于刘向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设定,又是早已形成的"帮助人"叙事模式的延续。这些故事中的女性富有高超的说服论辩技巧,同时也是作者现实遭遇的文本折射。
史常力
关键词:女性劝诫
衍生性文本的意义接力:论《大赢家》的翻拍实践
2020年
近年来,翻拍、改编和系列化生产被视为全球范围内电影产业中IP化创作的具体操作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年导演于淼的影片《大赢家》,作为一部翻拍之作,在原作成熟IP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的本土化改造,理论上讲可以规避院线观众反应不确定性的风险,进而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价值担保。
史常力
关键词:观众反应院线青年导演本土化改造翻拍
论《列女传》中颂的性质被引量:4
2009年
《列女传》每篇传记后都有一篇颂,形式为四言八句,极为整齐规律。经过逐篇与传记原文进行对照,可以发现颂的主体是叙事,是对所属传记的缩写。又对照史书中记载西汉宫廷内多有列女主题故事绘画的存在,且后代汉画像石中列女主题故事也附有介绍人物身份的文字说明。可以推断出《列女传》中的颂,极有可能是与《列女传》相配合图画的文字说明。图画与文字相配合,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劝诫君王及后宫的目的。
史常力
关键词:叙事图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